曆史的天空(代自序)
--------懷三國群英
在那些遠去的故事裏,留有多少我們少年時代的夢......
暗淡了刀光劍影
遠去了鼓角錚鳴
一曲電視劇《三國演義》中的片尾曲《曆史的天空,》,教人心生凝重,恍然如隔世般,感歎。
在這裏,沒有刀光劍影。在這裏,也聽不到鼓角錚鳴。隻須靜靜地坐下來,閉目,聆聽。
聆聽那一聲聲蕭鳴,一段段古箏,聆聽,那古韻悠然的編鍾。
“湮沒了黃塵古道.荒蕪了烽火邊城.”
記得初聽這歌,我還年少。我的家鄉在中國北方,是劉備和張飛的故鄉。一個曾經風光無限,卻又被曆史遺忘的古城。燕趙之地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自幼年起,就經常聽父親講“桃園結義”的故事,也在書中讀到過許許多多慷慨悲壯的故事。在我家的附近不遠處,就是我們那裏的古城牆。這段有黃土壘成的古代城牆,雖破敗不堪,卻是我小時候常去的地方。撫摸著厚厚的土城牆,我好象聽到了曆史的聲音!又似乎看到了劉關張兄弟三人,在大雪紛紛的夜裏,騎著駿馬,飛馳閃電般地從我身邊經過。在我少年時代的夢裏,時常會出現許多金戈鐵馬的場麵。在夢裏,我也是一名馳騁疆場,報效國家的英雄。
時光總是在不經意間就在我們的指縫中溜走。轉眼間,已過而立之年。雖一事無成,但是懷古的愛好卻始終沒有變過。閑下來的時候,還是會讀一讀《三國演義》,在書中,在腦海裏,品一品那段曾讓我魂牽夢繞的波瀾壯闊的歲月,那些曾經讓我日思夜想的昔日英雄。
然而,每當我合上書本,回到現實中。卻時常感歎。這昔日的三國故裏,如今又有幾人會想起,問起?那劉備的故鄉,張飛的故裏,如今去鮮有人知道,關注。那些為了紀念劉關張而修建的三義宮,更可謂是門可羅雀,孤芳自賞。
每次當我經過張飛的老家,看到那尊劉關張三人橫槍立馬的塑像。心中總有一種說不出的感受。真的不知道他們幾位古人,每日孤單單地立在那裏,披星戴月,風櫛雨沐,會作何感想?
“聚散皆是緣,離合總關情。擔當生前事,何計身後評。”
每當我聽到這幾句歌詞,眼前總會浮現蜀相諸葛孔明的樣子。而後,他的一生,便匆匆地在腦海中顯現。羽扇綸巾的他,輕扶胡須。決策天下大事,運籌帷幄之中。從“三顧茅廬”到“草船借箭”,從“空城計”,“八陣圖”到“六出岐山”,“出師表”和最後的“病逝五丈原”。一幕一幕,如一顆顆流星般匆匆從夜空劃過。當最後一顆劃落的時候,忍不住倏然淚下,一種淒涼,落寞之感突然湧上心頭。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突然想起了杜甫的那首《蜀相》。不禁為之傷心惋惜。好一句“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寥寥數筆,竟生動完美的勾勒出了蜀相諸葛亮輝煌但悲劇的一生。道出了多少後人對他緬懷敬仰的心聲!
有時候一直在想:如果諸葛亮當初沒有答應劉備出世,如果他選擇的不是劉備而是曹操。如果,。可是,人生沒有如果。隻好安慰自己,這也許就是佛語裏所說的“因緣”吧。正如歌裏所唱的那樣,“聚散皆是緣”。這一切皆因緣起,也都因這緣份到了盡頭,而灰飛煙滅。
‘曆史的天空閃爍幾顆星,人間一股英雄氣.在馳騁縱橫.‘
陌上花開,枯草複榮。楊柳依舊在唱著那首依依送別的歌曲。當千年的羌笛再次吹響了那首哀怨的旋律。不知,在某個斷壁殘垣,或是尋常巷陌,在曆史的天空中,是否仍在上演著一幕幕慷慨激昂的男兒悲歌。
曲雖終人未老煮酒論史笑談中
而如今,那個好古的少年人,鬢已染斑.秋天的落葉,又一次的提醒:你已過而立之年,時光怎經的起如此蹉跎?
隨即,提筆。拿起一部《三國誌》。再次重溫那些熟悉的故事。於是下定決心,立誌用僅剩的青春來祭奠先人。三十立誌尚能飯,手書春秋亦不遲!取幾粒青梅,煮一壺濁酒,邀三五好友,一切,盡在笑談中!
2011深秋於北京
舉杯邀月(邀嶽)
第一卷
蜀國傳
第一章緣起(一)先主身世
話說東漢末年,皇帝昏庸,崇信宦官,政局動蕩不堪。縱觀大河山下,宇內八荒,天象異常,災難頻頻發生,而這一切,似乎都在預示著一個不得不接受的事實:大漢氣數已盡,這個舊朝代終究難逃覆滅的命運。時代和百姓都急切著呼喚著大英雄的到來,以拯救社稷,安邦濟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