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不允,保留不允。
四
顧維鈞所住的樓前集結著許多舉著標語牌的民眾。肖克儉帶領著憤怒的人群在示威。他大聲地告訴示威人群,中國代表團隻會討好列強,乞求強盜的善心,他們從來不相信民眾。於是在他慷慨激昂的演說下,大家高漲的情緒被點燃起來了。大家高喊著“打倒列強!”、“還我山東”等口號。這時顧維鈞鎮靜地下了車走向人群。
一個留學生說,隻要顧維鈞不在巴黎和會上簽字他們就離開。顧維鈞被大家的愛國熱情感動了,他承諾一定會努力尋求解決方法,但是他不能做任何保證,因為外交事務非常複雜。人們憤怒了,長久以來積壓在心裏的怒火一下子燃燒起來了。大家推搡著顧維鈞,甚至有人喊著打死顧維鈞。顧維鈞被打倒在地上,被憤怒驅使的人們並沒有停下來,他們繼續毆打著顧維鈞。這時受過顧維鈞幫助的房東女兒,法國姑娘讓娜拿著雙筒獵槍朝天鳴槍之後,她大聲對人群說顧維鈞比所有人都勇敢,比所有人都有責任心。清醒過來的人們慢慢離去。
幽暗的地下室裏,一半露在外麵的窗口透進來柔柔的光亮,卻已經造成了光線明暗極大的反差。肖克儉和十來個華僑、身著工裝的華工、留學生在開會,房間裏煙霧彌漫。肖克儉嚴肅地說道:“我們要向世界表明山東是中國人的。”
一個留學生悲痛的說道:“看來我們隻有以死抗議,震動整個巴黎了。”眾人默然不語。他又繼續說道:“建議是我提出來的,應該由我來承擔。”肖克儉急忙激動地說道:“我是聯合會的會長,理應由我來承擔。”梅聽到這個消息之後傷心的離去。
一個華工正色地說道:“大家別爭了,我們抽簽吧!”
肖克儉打開自己抽到的簽,上麵寫著:“死”字。他默默地看著上麵的字。
梅在馬車上焦急萬分,她要去找顧維鈞。可是顧維鈞今天沒有在家。雨點打在馬車上滴滴答答地作響。梅坐在馬車裏痛苦的思索著發生在眼前的一幕:
梅跑進地下室裏,地下室裏已經空無一人。她怔怔地看著桌上的紙條。肖克儉剛才坐過的那個位子上攤開著一張紙條,上麵寫著一個字:“死”。她急忙奔進閣樓,看到桌子上放著一封信,信上寫道:“梅,回祖國去!那裏已經在燃燒,那裏將是一片熱土,回去吧!”
梅熱淚盈眶。她冒著大雨在街上狂奔著,大聲地喊著:“肖克儉!”雨水和淚水混合著,從她的麵頰上流了下來。
天空籠罩在黎明前的黑暗中。廣場的石頭地麵上鋪放著巨幅的法國、英國、美國國旗。三國國旗前麵,端坐著裹著中國五色旗的肖克儉。他平靜肅穆地坐在那裏,如參禪入定的高僧一般。他在回憶著和梅在一起的美好時光……
梅和肖克儉騎著自行車經過聖心教堂門前。他們騎著自行車經過巴黎聖母院。他們悠閑地躺在草地上。梅笑吟吟地看著藍天白雲,他們靜靜地望著高聳入雲層的埃菲爾鐵塔。那是多麼讓人陶醉的歲月呀。
肖克儉努力搖搖頭,驅散回憶的幹擾,然後毅然決然地點燃了火把。熊熊燃起的火光迅速將他吞沒。火光中,他仿佛看到了梅的笑臉,看到了跳動在梅胸前的玉麒麟。大火中肖克儉的臉因為痛苦而有些扭曲變形,但是他仍然在火焰中巋然不動。火焰燒著了法國、英國、美國的國旗,火光直衝向天空。
和會閉幕前,中國代表團收到來自世界各地華僑和國內民眾團體發來的86封電報,紛紛要求代表團拒絕在凡爾賽合約上簽字。凡爾賽宮門前,參加和會的各國代表的車紛紛進入大門。會議開始前,外交官們有的站著,有著坐著,大家十分熱烈的討論著。而中國的席位上,顧維鈞和王正廷正襟危坐與會場的氛圍形成強烈的反差。
合約簽字正式開始。德國代表臉色鐵青的走向簽字處。然後美國總統將名字簽在合約上,法國總統簽字,英國首相勞爾·喬治在合約上簽字。日本前首相西園寺在合約上簽字。其他代表也陸陸續續簽了字。
這時,顧維鈞站起身,目不斜視地走向簽字桌,然後他緩緩注視著主席台上:“尊敬的主席閣下”,然後他轉向全體代表:“尊敬的各位代表,我很失望——最高委員會無視中國!我很憤怒,我很憤怒,你們憑什麼,憑什麼把山東省送給日本人!中國人已經做到了仁至義盡,我想問問這份喪權辱國的和約,誰能接受?”然後他很有禮貌地將和約文件反扣在桌子上,然後緩緩地說道:“所以我們拒絕簽字!”
會議室裏一片嘩然。顧維鈞繼續說道:“請你們記住!請你們記住這一天,中國人永遠不會忘記這痛心的一天!”說完他離開了簽字桌,和王正廷一起走出了會議室。神情黯然地坐上汽車離開了凡爾賽宮。
我大腦裏突然一陣空白、麻木。中國是戰勝國中唯一一個沒有在和約上簽字的國家,而我們從來沒有收到北京政府方麵關於拒絕簽訂合約的任何指示。
我一直沉默著,血是冰冷的,周圍卻是一股股的熱浪,是民眾,是整個的國家,把你推到一個曆史的標位……。當我應哥倫比亞大學東亞學院之邀,口述我的曆史時,我還能感覺到1919年在中國土地上熊熊烈火燃燒的那股烈火。
1919年是中國近代史和現代式的分界線。
1919年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和新民主革命的分界線。
1919年6月28日,中國人終於第一次向列強說——不。
點擊點評
不屈的民族精神
這部影片是為紀念“五四”運動80周年而推出的。它不僅弘揚了中華民族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精神,而且在創作上別開生麵、獨具匠心。
影片以顧維鈞為代表的中國與西方各國代表團成員的矛盾衝突、較量為線索,刻意塑造了代表政府力量的顧維鈞和代表民間力量的肖克儉這兩個“民族英雄”形象,表現出他們的勇敢、智慧、民族精神和愛國情操。
在整個故事中,影片濃墨重彩表現了顧維鈞在“和會”上如何以一塊懷表,怒嘲日本代表,舌戰群敵。結局的高潮部分,顧維鈞拒絕在和約上簽字,並且影片通過顧維鈞之口所說的“我很失望,我很憤怒”來掩飾外交的失敗和民族的屈辱。影片最後出現了一行赫然醒目的字幕:1919年6月28日,中國終於第一次向列強說“不”。通過一個大寫的“不”字,將中華民族不畏列強的民族精神完美地詮釋出來。
作品畫麵構圖飽滿均勻,色調柔美典雅,尤其在結尾處肖克儉赴難的過程中,以情緒的推動並牽動著情節的發展,直接將畫麵導向肖克儉自焚。導演用寫意般的畫麵表現出肖克儉自焚:顧維鈞苦悶的彈琴,肖克儉身裹五色旗,中間以閃回的方式展現了肖克儉與梅小姐在巴黎的美好時光——梅淒美的笑容。
這三組鏡頭反複穿插,直到五色國旗燃燒起熊熊大火。這悲愴和沉鬱的情境傳達出1919年中國人的心理狀態和中華民族的時代情感,在列強橫行的國際社會中,中國要討回公道、正義是何等艱難!
回望精彩
顧維鈞在巴黎和會上撿到日本代表的金表,引起傲慢無禮的牧野伸顯的斥責。顧維鈞當即予以駁斥,這一片段尤為精彩。
飾演顧維鈞的演員成功地把握住了顧維鈞內在精神和外在氣質——不慍不躁,鏗鏘有力,睿智機敏,有力駁斥了桀驁的日本代表,可謂語驚四座,贏得國際社會刮目相看:
你們日本在全世界麵前偷竊了一個山東省,山東省的三千六百萬人民,該不該憤怒呢?四萬萬中國人民該不該憤怒!請問日本的這個行為算不算是盜竊?是不是無恥?是不是極端的無恥?
顧維鈞首先巧妙地利用日本代表的傲慢本性激起他的憤怒,然後引到主題上來——日本侵占山東算不算偷竊?是不是可恥?。影片通過這一橋段,將個人衝突上升到國家衝突,從而一下子將主人公的愛國、機智和幽默體現得淋漓盡致。
尤其是在講到山東問題時,顧維鈞慷慨陳詞,從曆史、人文等諸多方麵闡明中國必須收回山東的嚴正立場:“中國不能失去山東,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一樣。”入情入理生動形象地表明了中國爭取主權獨立的決心和信念。
星光:陳道明
陳道明,1955年出生於天津,祖籍浙江紹興,1983年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獲第27屆飛天獎傑出貢獻藝術家獎項。1985年因電視劇《末代皇帝》,一舉摘得第7屆全國電視金鷹獎最佳男演員和第9屆全國電視飛天獎優秀男主角獎項。1990年出演的《圍城》一劇奠定他在中國影視界表演的實力派地位。1999年主演的《我的1919》獲得第20屆金雞獎最佳男主角獎項。
陳道明以冷靜、沉重的語調,清晰明了地傳達出人物內心的激憤和性格的堅定,進而張揚出民族的尊嚴,使我們感受到此刻燃燒在顧維鈞內心的烈火。在接到角色任務後,他不僅認真閱讀了《顧維鈞回憶錄》,翻閱了一戰的相關曆史資料,以及1919年的前後的中國政治狀況,他還特地查閱了《1919年民國大事記》(詳細記載了民國時期1919年每一天的重大新聞)。了解完詳細資料之後,他又在朋友們麵前投入地將自己心目中的顧維鈞形象完整地表演了一番,然後讓大家提意見並加以改進。正是這樣的精益求精才造就了這部影片的經典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