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合~人心難測(1 / 2)

孫可望降清後,雲貴虛實盡為清軍所知,清軍乘大西軍內訌之際,揮師西進。1658年,吳三桂率清軍攻入雲南。次年初,攻下昆明,桂王出逃緬甸。李定國率全軍設伏於磨盤山,企圖一舉殲滅敵人追兵,結果因內奸泄密失敗,李定國則轉戰雲南邊境。

1661年,吳三桂率軍入緬,索回桂王,次年四月在昆明將其處死。7月,李定國在猛臘得知桂王死訊,亦憂憤而死。此時隨著李定國的死去,南明餘部在降清與抗清的問題上發生嚴重分歧!

其中以李定國的侄子李恒為抗清的堅定支持者、而副將李季卻是認為如今之勢,降清還可保富貴,抗清滅亡卻在旦夕之間!隨著兩人立場言論越來越激烈,其下人馬也是涇渭分明!此時猛臘的府衙大堂之上,隻見一麵容粗狂的漢子坐落於右邊第一位置之上,下麵依次坐落這七八個軍中營官、不過看其言行卻都是以上首第一坐為首!

左邊第一坐上卻是一清秀青年身穿大明將官服,端的是英武,隻是麵容憔悴,一看就是近日憂慮所致!其下首也坐落這幾個軍中營官,不過人人臉帶怒容!左邊一精瘦漢子卻是當眾而出,怒視著右首一眾人馬,脫口而出:你們難道忘了大將軍臨終之言呼,寧死荒外,勿降也,此言一出,隻見右邊眾將麵帶愧疚之色。

話說那粗狂漢子一聽此言,也是驚得心驚肉跳,眼角餘光瞟向下首方,看到眾人心緒動搖,也是咬牙暗恨那精瘦營將多事。心思電閃間此人卻是聲如鼓響:今日之勢以非往今,雖說我等不懼生死,可是如今大明己亡,大將軍撒手人寰,丟下我等蜀中子弟,在這偏遠地區苟延殘喘,清兵卻是越打越多,我蜀中子弟卻是十之去七八啊!世侄你難道真的忍心看著三萬蜀中子弟為了已亡大明在此地陪葬嗎?

眾將聽得此言也是低頭沉思。李副將我等皆是大明將士怎說大明己亡之言,如今形勢雖然嚴峻但是我等憑借此地地勢險要絕對穩如盤石!就算靼奴叛將在多也無懼也!說話之人卻是左邊下首第三之人。兩人言畢都是目光相對,暗藏殺意。

左右兩邊下首此時也是暗中較勁,右邊眾營官皆是異口同生說到:李副將丶少將軍我等為軍中部下請降。左邊眾營官一聽此言,也是怒罵連連,此時此地猶如菜市一樣雜鬧!

清秀青年想到叔父,去逝不過月餘,軍中人馬卻是心緒浮動,在想起叔父臨終遺言,甚感無力,在加上近日憂愁煩惱,於是當眾而立,撥劍而出,隻聽哢嚓一聲,坐前長桌應聲而斷,各營將也是聞聲而止,麵麵相覷望向清秀青年。

我等大明將士豈能盡學那吳三桂、孫可望之流,在言降著如同此桌!清秀青年字如重錘,言畢不理眾人徑止出得大堂而去,左邊眾營官將也是隨之而行!

右邊眾營官將也是暫緩其口、待看到清秀青年一眾人馬出得府門。當中一矮胖營官當眾而言:少將軍這是不顧我大西軍生死存亡與不顧,鐵了心要拿弟兄們的身家性命為著狗屁大明陪葬。這矮胖營官言畢。

另一營官也是出言迎合道:宏基兄說得甚是啊,我等本就不是什麼大明將士,在座之人都是大西軍人,想那李定國掌控我大西軍以來,讓吾等大西軍與那清兵攻殺,死傷慘重,十萬大西軍從蜀中一路敗退,不知多少大西子弟身死異鄉!

此人言語著實讓餘下眾營官將一頓感傷!那李副將聽得此言也並沒表現出什麼怒容,隻是靜座下來神思,一眾營官見李副將麵無表情大家四目相對同時會意,盡數而起,跪伏於李副將座前齊聲言道:“請將軍救我大西子弟於危亡之際,吾等願唯命是從!”

隻見李副將沉思片刻說道:也罷,既然李恒不聽我等盡勸之言,一意孤行。我這個做族叔的也隻有不顧同宗之情,為了大西子弟,同室操戈!言畢卻是凶相畢露!跪伏眾營官將也是心下憤然,齊聲說道:屬下皆任憑將軍調遣,在所不辭!

”那李副將本來就不是什麼良善之人,眼下眾將也多是心腹手下,於是當眾宣布:汝等今晚一更命令手下軍士剃發留緶,如有不從著留發不留頭,待三更之時與本將一起率軍圍攻李恒大帳,拿他項上人頭換我等一場大富貴,豈不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