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3 / 3)

1953年,朝鮮停戰協議簽字,**在那天走出屋門。響亮地唱了一嗓子京劇。這個場麵給我和許多衛士留下了深刻印象。**高興的時候常用這種方式抒發他欣慰愉快的心情。從這一年始,**每年都要到海邊去一次。我們都了解他一個喜好,就是觀潮。每次觀潮胸脯都會和著潮水的節奏起伏。這時,他的眼睛就會濕潤。目光那麼深這!那深藏心底的情感是什麼?有件事我至今記得……

**久久地望著大海,望著天水相連的地平線。忽然問一名著衛:“張木奇,你說大海為什麼會漲潮退潮?”

張木奇回答:“這是月亮吸引作用形成的。

“你那個吸引再加個力就好了,月球引力。我再問你。什麼是暖流,什麼是寒流?

“暖流不清楚。寒流麼,是西伯利亞來的嘍。”

毛罕東笑了,說:“你講的那是寒潮,是說的冷空氣南侵。我問的是洋流。懂嗎?”

張木奇搖頭:“不懂。”

**解釋了洋流,解釋了暖流寒流。他說:“世界大洋中有兩條重要的暖流。一條是墨西哥灣暖流,再一條就是台灣曖流。”這時,他又久久地遙望大海。忽然拾起一隻手指向遙遠的遠方,說:“台灣,我們還沒有解放台灣……”由於美國的插手,**留下了這個終生之憾!

1954年,中國和印度締結了體現著名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條約,我認為從某種意義上說,這項條約的真正設計者是**。其中而項原則甚至是逐字逐句重複了**在1949年新政治協商會議上的講話中提出的作為人民政府外交關係基礎的原則。

1955年,我跟隨**去機場為蘇加諾總統送行。回來時,在飯館吃過羊肉泡饃,**叫車開到蘇聯展覽館。因為日本人在那裏辦了工業展覽會。**認真參觀了展覽,日本人送給**一個半導體收音機。當時我國還不能生產這種半導體收音機。**在參觀過程中和參觀結束後,反複向舉辦展覽的日本人呼籲友好往來。政府之間沒有外交關係,他呼籲擴大民間交往。他熱情讚揚了展覽會辦的好,希望加強貿易往來,雙方都要做出努力擴大經濟交往。我當時就感覺到,**強烈地希望打破封鎖,在可能的情況下,擴大與外部世界的經濟往來。與敵對政府來往不了。就尋找民間的渠道。

1959年9月30日,赫魯曉夫參加美蘇戴維營會議之後來到北京,晚上,**領導人與蘇共領導人在頤年堂發生了激烈爭吵。當時的情景,可以用“吵得一塌糊塗”來形容。第二天,在**城樓上,赫魯曉夫告訴**,停止援助中國研製核武器的協議。隨後不久,撤專家,毀合同,逼債便接踵而至。這一切使**以及當時所有黨和國家領導人認識到,“同誌式的援助”也是靠不住的,每個國家必須主要通過本國人民的自力更生、艱苦奮鬥來發展它的經濟。

據說,1954年在討論越南問題的日內瓦會議上,周恩來與當時的美國國務卿杜勒斯相遇。周恩來伸出手來準備握手,杜勒斯卻一搖腦袋走出房間。那是對抗的年代,美國與台灣蔣介石政府簽訂了共同安全條約,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蘇聯結成友好互助同盟條約。中國的誌願軍在朝鮮戰場讓美國人丟了臉,杜勒斯在日內瓦的會場上發泄出戰場上發不出的憤懣。

總之寸那時的形勢是對抗,而不是對話。,

到了70年代,形勢變了。**曾經堅持在改善國家關係前,應該解決所有的原則問題。但是,一旦看到形勢的變化,**便果斷地開展了現在眾所周知的乒乓外交。可以說,是**首先看到一個舊的時代過去了,一個新的時代開始了。對抗變成了對話。

1972年,**和尼克鬆以非凡的膽略打開冰凍20多年的中美大門,走到一起來了。一個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的導師和領袖,一個是最大的資本主義國家總統、資產階級利益的總代表,對抗20多年,現在握手。開始對話。

對話,為今天的對外開放奠定了基礎。

隨著曆史發展。**與尼克鬆握手對話,就愈加顯示出其深遠意義。應該說,我們的對外開放就始自這一刻!難道你不這樣認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