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憾的事情是什麼?
我第一次見到**深表遺憾是對於黃河。
宜川大捷的第二天,周恩來向中央機關排以上幹部宣布:“同誌們,我們的黨中央和**準備過黃河到華北去了!”
同誌們歡呼跳躍,這說明我們已經打敗了胡宗南,全國的解放戰爭已經到了一個轉折點。
1948年3月23日,隊伍行軍到川口。中央機關要從這裏渡河了。河灘上。山坡上,站滿了歡送的人群。岸邊停泊了十幾隻木槽船,船工都是粗曠剽悍的小夥子。**上了第一條船,周恩來、任粥時上了第二條船,陸定一和胡喬木等首長上了第三條船。
木船緩緩離岸,我們幾名衛士緊靠**身後左右站立,因為他不肯坐,揮動雙手向送行的人群致意。
可是,船開始搖晃了,越行水麵越失去平靜,浪花開始拍打木船發出沉悶的聲響。我扶住**:“主席,快坐下吧。”
**推開我的手,望望濁浪滔滔的黃河,又望望漸漸遠離的西岸和岸上聚集的人群,變得呼吸有聲,兩眼也大放光彩。這是情緒開始起伏了。他忽然朝支隊參謀長葉子龍說:“腳踏黃河,背靠陝北,怎麼樣?給我照一張像吧!”
“對,應該照一張。葉子龍匆匆亮出照相機。
**倏而斂去笑容,站穩身體,臉上顯出莊嚴肅穆的神色。於是,葉子龍手中的照相機快門及時地“咋喀”響了—聲……
“好啊。”**點頭笑道:“把陝北的高原和人民,把黃河水照下來,這是很有意義的紀念。”
說話間,行船已近中流,水麵驟然起了變化。正是淩汛時期,巨浪滾滾夾雜著磨盤大的冰塊咆哮著,在我們眼前飛掠疾走,衝撞交鋒。耳釁一片轟轟巨響。小小木船忽而躍上浪尖,似要騰空飛馳一般,忽而又被沉落的浪頭卷入波穀。似要墜人無底深淵一般,除了藍天什麼也望不到了。冰塊幢擊船幫砰砰作響,木船顛簸得厲害。可是船工們劃動雙槳。揮動杉篙,“嘿唷、嘿唷……”的號子聲不絕於耳,沸人熱血!木船一往無前地疾進。~
**情緒激蕩,他的不寧靜是顯而易見的,似乎有個念頭在心中漸漸醞釀成熟,就要跳出來。隨著胸膛的猛烈起伏,他深深地。深深地吸了一口氣,突然轉身望住隨行的警衛人員:“你們誰敢遊過黃河?”
警衛人員中很有幾個水性好的。便有人喊:“馬漢榮行。發大水那次他遊過黃河岔給彭老總送信。”
石國瑞說:“發大水的時候我遊過延河。”
一向沉穩的孫勇甕聲甕氣他說:“我在枯水季節遊過黃河,還可以試一試。”
**緊接他的話頭嚷起來:“那好極了!來,咱倆不用坐船,遊過去吧。”
我本是攙扶著**,聞聲一哆嗦,差點嚇得叫起來。幸虧我沒叫,**是聽不得激的,我若叫喊,他一旦認真起來,後果就不得而知了。
那一刻,船上出現了尷尬的沉默。不知誰小聲喃喃:“今天不行的,現在是淩汛期。”
孫勇忙接上說:“今天河裏有大冰塊,不能遊了。”
**哈哈大笑:“不能遊了?哈哈,你們是不敢嗬!”他轉而望往焦油一般濃稠的黃河水,望著那泡沫飛卷的浪花和漩渦,似乎在思考,在估量,在比較……忽然,他長長歎了一口氣,像是自盲自語,又似是說給大家聽:“你們藐視誰都可以,但是不能藐視黃河,藐視黃河,就是藐視我們這個民族。”
行船過了中流,**向河的上遊凝望。陽光燦爛,水麵上金波萬道。**喃喃:“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到底源頭是在哪裏?”
行船繞過一片淤沙,漸漸靠近東岸。大家都熱烈地望著東岸成群結隊趕來歡迎的群眾,**卻再次回望黃河,長歎一場:“唉,真遺憾!”
我的理解,他是遺憾未能遊黃河。
建國後,**遊遍了全國的江海湖塘,不管走到哪裏,隻要有水他就要遊,而且總是帶著挑戰的神情下水,帶著征服者的驕傲上岸。,
但是,他從未用挑戰者的神情和征服者的驕傲去麵對黃河。他多次視察黃河。一次次凝望黃河。每一次都帶著莊嚴謹慎的神情思考、估量、比較……然後遺憾地離開。
他一次也沒有遊黃河。
隨著歲月流逝;**年事已高,再不存遊黃河的奢望。然而。“老吸伏櫪,誌在千裏。”他也並不甘心。
1962年4月19日,**的機要秘書高智,準備離開中南海,調西安去工作。高智也是跟隨**轉戰陝北,隨**一道東渡黃河的老同誌。
談話時。**帶著感情說:“你在我身邊這麼多年。我們已經很有感情。不管你到了哪裏,你都要為我做一點事情。我要請你幫忙。”,
高智很激動。說:“主席吩咐吧,我一定盡最大努力!”
**絲絲作響地吸幾口煙,沉思著說:“我們東渡黃河的時候,你還記得吧?我的老青馬被擠下黃河,它遊了上岸。”**略停片刻,又說:“轉戰陝北時,你經常打前站,號房子。這一次你還打前站,我隨後就來。我到陝西後。要騎馬沿黃河走一趟。我要走一趟…”
“主席,我等著您。”
當時,高智的愛人已經臨產。但他不肯耽擱,與空軍副司令員何廷一聯係,搭乘順路的軍用飛機讓愛人趕到西安。高智一到西安便調查黃河情況,掰著指頭數日子,等待**來。和所有在**身邊工作慣的人一樣,離開**後極不習慣,想得厲害,幾乎夜夜作夢,叫喊著:“主席!主席廠驚醒來,隻有寂靜的夜。於是,淚水便順著眼角淌下。
就這樣,高智掰著指頭一天一無數日子,一數數到1965年,仍然沒有等來**。
但是,高智不忘**的囑托。1965年他出國去印度尼西亞,乘車由西安去北京時,他不敢休息,沿路調查,做了詳細記錄。有什麼山,有什麼溝,有多少涵洞,最長的洞是多少公裏?哪段路好走,哪段路不好走,哪裏可以歇腳
在北京,高智見到**,他先彙報家庭情況,自己學習和工作的情況,他說:“當初好高騖遠,給主席寫的那個學習計劃,我沒有完成,工作一忙就放下了。
**詳細詢問了西安到北京的沿途情況。他說:“我也有些好高騖遠。我要騎馬沿黃河走一趟,可是脫不開身。一直不能如願……我對陝北是有感情的。我在江西呆的時間短,在延安呆的時間長,我還是要回去看看,吃陝北的小米,沿黃河走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