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所言極是,但不知我怎麼才能牽動楚軍?”劉邦先還不以為然,及聽了袁生的分析,感到很有味道,繼之尊敬起來。
“大王,不勞您費心,我早替您想好了。兵出武關,從側後方對項羽進行攻擊。同時,掛出旗幟,大肆宣揚,讓楚軍知道您在那裏,如此則項羽必然親率大部力量圍攻您。武關山川高聳,地勢險要,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楚軍急切中很難攻下,您在那裏個人不會有什麼危險,。如果他要繞到後方打擊漢軍,路途太遙遠,損失會很大,他們不會作出那樣的選擇。但大王到了那裏,要切記小戰不可少,大戰不可有,這樣才能既拖住楚軍,使其既不放棄武關,又不致招來大的危險,損兵折將。此乃拙見,可謂調虎離山之計也。不知大王及各位以為可行否?”袁生陳述道。
劉邦看看張良,欲言又止。謀略上的事,他還是更相信子房。
張良認為這個意見可行,馬上說:“袁先生之見可謂獨到,是我們這些時日沒考慮到的。連日來,漢軍老是在滎陽、成皋一帶和楚軍糾纏,日益疲憊,稍有恢複,又欲困獸猶鬥,實非上策。如先生之言,則漢軍轉機有日也。”
蕭何、陳平在旁也都說:“甚有道理。”
劉邦看大家眾口一詞,讚同袁生的意見,也覺得不能一條道上走到黑了,哈哈一笑說:“這真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感謝先生進言。傳令大軍,不日兵出武關。同時延請袁先生隨軍做我們的軍師,不知先生允諾否?”
袁生爽快地回答:“某願意效勞。”
蕭何繼續留在關內籌備糧草兵員,劉邦帶領一幫文武官員攜十萬大軍,浩浩蕩蕩開進武關。
項羽聽說劉邦在武關露麵,怎能經得起**,立馬調大軍奔劉邦而來。起初劉邦還擔心項羽不會上這個當,輕易拋開滎成防線,豈不知項羽幾次上當,已對他恨得咬牙切齒,恨不得食肉寢皮,必欲早日除之而後快。另外,擒賊擒王是項羽的一貫戰法,他想你漢軍不就是劉邦嗎,隻要把這個老匹夫給滅了,漢軍又何在?關中又何慮?因為這個原因,項羽寧肯把趕殺漢軍主力的任務交給別人,自己也要親自來對付劉邦。他不信自己這個戰無不勝的貴族後代,打不垮那個從鄉旮旯子裏走出來的土老帽。劉邦看此心裏好不高興。
武關確如袁生說的,易守難攻,綿延上百裏,不是大山,就是黃土高坡,隻要十幾個出入口派人把住了,楚軍很難攻得上去。劉邦每日在敵樓上出現一兩次,故意讓楚軍看到。項羽有時也來到關下,讓士兵對劉邦鹹話,劉邦隻裝作聽不見。待項羽一走,漢軍又派出小分隊從背後快速襲擊楚軍,把楚軍鬧得團團打轉。項羽召集眾將商議破漢之策,苦無良法,最後隻商定每日出動士兵到關下罵戰,激怒漢軍,讓他們從關上下來,然後從旁剿之。
一連十數日,楚軍天天到關下罵戰,對劉邦和漢軍極盡汙辱之能事,漢軍不少將領不堪其辱,多次欲下關應戰,向劉邦請示。劉邦隻笑笑,反說:“他們罵能罵掉我們的什麼?能罵折胳膊罵傷腿嗎,我們要一出戰,不是掉頭就是掉胳膊掉腿,幹麼非要冒那個險?再說項羽罵戰首先罵的是我,我尚沒惱,你們急什麼?他們罵的目的,就是要我們出戰,我們偏不出,就是要熬他們。讓他們罵吧,罵累了就不罵了。”
眾將不知劉邦葫蘆裏賣的什麼藥,聽劉邦這樣一說,嘴上不說,心裏卻不服氣。這些人每天還得上關,楚軍在下麵罵,他們在上麵聽,還不能離開。一日,一個叫鄒泰的都尉,聽到下麵又罵開了,不禁發牢騷道:“當兵就是打仗的,現在任憑楚軍罵我們孬種,卻一個個都做縮頭烏龜!你們不戰,老子下去和這幫龜孫子拚了!”
鄒泰說這話時,恰巧劉邦來到跟前,立即訓斥道:“身為頭領,如此莽撞,再有言戰都,斬!”眾將士聽後,唬著臉不再說話,劉邦也不問他們。
無論楚軍怎麼挑釁,漢軍隻不應。項羽尋思,這可能是劉邦搞的什麼詭計,對部下說:“劉邦不戰,必然另有名堂。他既然一直在這裏,就說明這裏對他很重要,所以我們不能輕易離開。你們也不要每日罵戰了,我們假裝離開,看他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