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妻妾成群(3 / 3)

“我知道,老公,但有你在,這些人算什麼。”戚姬說。

“放心吧,我會為了咱們的小如意,也為了劉家的社稷,處理好這件事的。”劉邦撫摸著戚姬的胸,若有所思地說。

這一次劉邦當著太上皇和幾位股肱之臣的麵,特意提到將來讓誰接班的問題,看來他要孤注一擲,付諸行動了。

劉邦的這番聖意,不消說立馬傳到了呂雉的耳朵裏。她大吃一驚,過去隻聽說過皇上說太子為人不像他,沒向要廢立太子這方麵考慮,今天皇上竟說出將來要讓如意接班,這還了得!如果真要這樣,不僅太子以後的前途完了,她這個皇後也算做到頭了,試想別人的孩子做了太子,她這個皇後還不成了禿尾巴雞,還有什麼威風。想到這,她一方麵對戚姬恨得咬牙切齒,為她在劉邦死後藥殺如意,把戚姬砍成“人彘”埋下了根由,另一方麵又急得團團轉,考慮怎麼才能化解這場危機呢。

短短的幾天內,呂雉想到了好多人。蕭何、周勃、曹參、王陵、盧綰這些人都是既得利益者,唯皇上的命是從,不會為了別人的事,稍拂聖意。樊噲是自己的妹夫,不便去說這件事。陳平是見風使舵之人,在事態沒明了之前,他不會輕易出頭。同時,還要看這些大臣中,誰最能給皇上說進話去,不然不但起不了作用,還有可能適得其反。想來想去,她想到了張良,對,隻有求助於這局外人,或許還有可能實現轉機。

想到這裏,呂雉連夜派自己的哥哥呂釋之趕到張良修行的西山求助。張良問明來意後,說:“我已是局外這人,從退出朝庭的那天起,就決定不問政事。這件事恐怕幫不上你們,你們還是另請高明吧。”

呂釋之一聽張良不願幫忙,急了,有些哀求似地說:“廢長立幼是一件很大的事,不僅事關太子和呂後的利益,也關係到社稷安穩,您雖離開朝庭,但這樣與生民有關的天下大事,怎能置之不顧呢。朝中那些大臣多順著皇上,能阻止這件事情的,也隻有您了,為公為私,您就再出一次山吧。”

張良說:“這其中的一些事你哪裏知道。在這之前,皇上之所以同意我到山中修行,其意就在不讓我過問太子的事。你知道我做過太子的老師,皇上這是早就防著這一點了。況這廢立太子之事,是皇上的家事,我怎麼能隨意參與進去呢?此事我實在幫不上忙,呂將軍還是別為難我吧。”

呂釋之見張良確實很為難,隻好回去向呂後稟報。呂雉說:“皇上已被那個狐狸精迷了心,現在找誰都沒有用,唯有留侯說話皇上還能聽點,現在看皇上早就防著這一點。但留侯是足智多謀之人,即使他不願出來,總能給出些主意,我們還得找他。看來還須我親自走一趟。”

張良已料到呂後必來找他,他也不敢得罪呂雉,知道這個女人厲害得很,如果隨不了她的意,即使你離開朝庭,她也不會放過你。所以在呂雉來時,他已想好了一個辦法。

二人一見麵,呂雉就說:“留侯啊,我們母子現在遇到了大難,您怎麼能見死不救呢?”

張良即刻回答:“怎敢,皇後和太子的事,我本該赴湯蹈火,隻是皇上已料到我是太子之師,必為太子說情,所以事先特允我離開朝庭,不問政事。似此情況,我若再進言,豈不是自討沒趣。”

呂後說:“我也知道這一點,但到了這個時候,我還去求誰去,隻能讓你幫忙了。你雖不便直接去說,但辦法總是有的,什麼難題到你這裏,還沒有破解的辦法?所以請先生無論如何給指條路。”

“唉,現在皇上主意已定,靠誰勸說恐怕也阻擋不了,隻有靠太子自己的實力了。”張良說。

“靠太子自己的實力?他有什麼實力,弱小子一個,這你還不清楚。”呂雉說。

張良說:“這就要靠裝裹。我們國中現有四大賢人,號稱商山四皓,即東園公、綺裏季、夏黃公、lu裏先生。這四個人因為看不慣皇上慢待儒生,隱遁到商山上,發誓不為漢臣。偏偏皇上特別看重這四個人,一直求之不得,這幾乎成了他的一塊心病。您如果派一個能言善辯之士,拿著太子的親筆信,再帶上重禮,請他們下山來,常伴太子左右,則皇上見了必另眼相看太子,認為太子的羽翼已經豐滿,不敢輕易換掉。這時再讓四皓乘機勸止皇上,則廢立之事可除也。”

呂後認為此計可行,忙對張良一番感謝。回去之後依計行事,果然把四皓請了下來。及劉邦再見到太子時,見有四個老者跟隨左右,便問:“這四個人是誰啊?”

左右回答說:“這是商山四皓啊。”

劉邦趕忙把太子和他們四人叫來,說:“我多次請你們下山,為朝庭出力,你們都堅決拒絕,現在怎麼跟了太子啊?”

四皓說:“皇上傲慢無禮,仇視讀書人,我們何必自取其辱。太子仁厚,天下多以為賢,是故甘為太子用也。”

劉邦羨慕得了不得,此時再看太子,果然老誠持重,豐儀敦厚,有點自己的影子,想將來做了皇帝,有這麼多賢人陪伴,也不致做出糊塗事。特別是不會對他的弟弟妹妹下毒手,如能這樣自己也就放心了。加之這之前,劉邦在朝**提出廢立之事,遭到朝臣的強烈反對,特別是趙王如意的相國周昌也持不同意見,說這樣不利於國家興旺,也不利於皇子之間的團結,讓皇上慎重考慮。所以劉邦斷然決定放棄廢立太子的計劃。

這場鬥爭以呂雉和太子的勝利而結束。劉邦再見到戚姬,隻能說:“太子現在羽翼已經豐滿,朝庭內外都有黨羽,如果硬行廢立,恐怕會引起國家大亂,如意現在還小,一旦亂了起來,形勢會對他很不利,這件事暫時就放一放吧。我為如意配一個好的相國,讓他們到自己的封地去。如果他真有本事,天下總有一天會是他的。”

戚姬哭著點頭答應,從此悶悶不樂。

呂雉雖然有驚無險地度過了這場危機,但見劉邦自從知道薄姬的事後,一門心思隻在戚姬身上,總不放心。為此,她又想出一計,從宮中挑選了兩個絕色的女子,於一天劉邦下朝後,帶著他們去為劉邦請安。男人的軟肋就在這裏,劉邦一見,眼前一亮,忙問:“這兩個女孩子是幹什麼的?”

“我看這些天皇上比較辛苦,特選了兩個懂事的宮女來侍候皇上,給你捶捶背捏捏腿的。”呂雉說。

劉邦說:“你什麼時候變得這麼賢慧了,讓人刮目相看。”

“一直都這樣,隻是你鬼迷心竅,睜著兩隻大眼看不到罷了。”呂雉笑著說。

“這樣看是我錯怪你了,恭敬不如從命,笑納!”劉邦喜滋滋地說。

“色鬼,熊樣!”呂雉笑罵道。

兩位美女當晚陪劉邦去了呂雉給他們安排的地方。現在雖然不知其姓,但卻知道她們都為劉邦生了孩子,共四個,其中三個男孩分別是劉友、劉恢、劉建,出生不久就都封了王。

呂雉雖然用盡心機,但劉邦對戚姬的情感始終在她之上。到了劉邦晚年的時候,身體不好,仍回到戚姬身邊。

照顧老公的起居,這本是正宮的職責,但無論呂雉怎麼努力,劉邦就是不領她的情。後來,她看劉邦的身體一天差似一天,不得不讓太子帶著朝中所有的大臣鄭重其事地勸劉邦返回正宮。

劉邦一見這些人,就問:“你們來幹什麼?”

太子劉盈說:“皇上身體有恙,我們來勸您回到正宮養病。”

劉邦說:“混賬!”又對眾大臣說:“你們要叫我安心養病,就叫我在這裏呆著,要叫我快點死呢,就叫我回到那個醋缸女人那裏去。這一定是那婆娘的主意,她巴不得我快點死!”

眾大臣吱吱唔唔,不知道說什麼好,隻有樊噲站出來正言厲色地說:“龍體欠安,朝中百官和天下百姓都焦急萬分。凡事以正壓邪,正不揚則百邪侵,皇上現在有病,理應回到正宮靜養,您卻長期居住在偏宮,這與常理上也說不過去,怎麼能把病養好。太子今天率領百官請您回到正宮,這是他的一片孝心,也是貫徹您以孝治國的主張,為天下百姓作表率,有什麼不對的呢?呂後與您一輩子患難與共,出生入死,深得天下敬重,您卻讓她動輒得咎,她心裏該多難受啊。天理,人倫,感情,這些東西您不能違背啊,皇上!您要違背了,讓天下百姓怎麼效法呢?”

劉邦見樊噲這個粗人說出了如此入情入理的話,知他們也是一片忠心,心裏一軟,就答應了:“好吧,我跟你們回去,你們先退下吧。”

戚姬剛才在內室已聽到他們的談話,出來就說:“你這一走,恐怕我想再見你一麵就難了。”

劉邦說:“不會的,我還不至於一病不起吧。你放心,一切我都會安排好的,病好了我就回來。”

戚姬含淚點頭,緊緊地抱住劉邦不願鬆手,大有生離死別的感覺。

劉邦回到正宮,呂雉為他延醫治療,他生氣呂雉硬把他弄回來,更相信自己命大福大,拒絕接受各種治療,以致病情一天天加重。彌留之際,他對後事作了安排,然後放心地走了。

一代天驕,從此成為說不盡的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