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1 / 2)

張傑小的時候,就喜歡看偵探小說,通常等大人們都關燈睡覺了,他仍躲在棉被裏用手電筒照著書,偷看福爾摩斯探案及包公案。而在張慈融合他的記憶之後,漸漸發現,福爾摩斯探案與包公破案完全依靠邏輯推理,也就是說從蛛絲馬跡的線索及物證中尋找理論,而現實生活中的刑事偵查,也需要演繹推理,也就是說從眾多的線索及物證中找到有力的證據來定案。

後來一段時間,中央電視台(CCTV-1)播出一個名為“大張提刑官”的連續劇,該節目敘述張慈受任提點刑獄官後,憑著他那一手“檢驗”、“推理”的絕妙手段,接連偵破了“太平縣冤案”、“李府連環案”、“毛竹塢無頭案”、“城南井屍案”、“遺扇嫁禍案”、“張生命案”、“李玉姑失蹤案”等一樁又一樁的疑難命案,成就了“神斷張提刑”的美名。

“大張提刑官”在黃金時段播出,頗受觀眾的喜愛,總共52集。王慧很喜歡看,張傑就陪著她把每一集都認真看了,在驚歎編劇的構思巧妙和現代拍攝手法的同時,他也深深地感到慚愧。因為片中隻是把張慈睿智和風光的一麵展現了出來,但沒人知道,很多案情陷入困境的時候,張慈都是在胡思亂想甚至是沒有根據地瞎猜。

在節目熱播期間,N電視台(CQTV)為了迎合觀眾的需要,便邀請本市一些知名的刑事鑒識專家到演播廳,和觀眾代表進行互動,此時已小有名氣的張傑居然也在受邀請之列。

在聚會中,這些實際工作者就向觀眾大吐苦水,因為電視節目對刑事鑒識和法醫采樣的技術過於誇張,將刑事鑒識人員描述成無所不能的福爾摩斯,因而許多案件長時間無法偵破的時候,群眾就開始抱怨,“你們這些警察(專家)是怎麼搞的,為什麼古代的張慈做得到,你們卻做不到?”

其實電視,電影和小說大多都是虛構的。在現實生活中,刑事偵破的辛勞隻有自己和家人知道。處理現場,有時要熬夜,有時要晝夜不停化驗。幸好張傑早就養成早起晚睡的習慣,常常睡2、3個小時就起來工作,平時白天可能有行政事務要處理,又要趕著收集證據,所以往往無法仔細研究案情及線索,但是在上班及下班途中單獨開車時,頭腦就開始運作,夜深人靜時,思路就更為活躍,在審閱案件物證後,許多疑點和線索就一一湧現。

優秀的刑偵人員除了要懂得物證的處理外,還要用科學的頭腦來思考。物證雖然能夠提供重要的線索與證據,但是要能解開整個迷局,就需要用頭腦串連所有的物證。

張傑最近處理的一起案件中,就遇到單憑一件物證破案的案件。有兩個慣犯連續搶劫了幾家百貨商店,由於他們經常作案,所以知道不能留下任何證據,每次都隻搶走商家的現金就馬上逃跑。

有一次,這兩個搶劫犯行搶一家品牌服裝店,抓了現金正準備逃走時,其中一個搶匪覺得自己身上穿的西裝外套太破舊,就問:“老大,可不可以拿一件新的來穿喲?”

另外一個比較精明的搶匪覺得到手的現金不多,而店內的西裝都是昂貴的名牌貨,既然都冒險來搶劫了,再多拿一件也沒有大礙,便故作大方地說:“****的,你也曉得穿好的了?好嘛,挑一件最好的,就算大哥我送給你的禮物吧。”

於是,這個搶匪就挑了一件質地最好的外套,脫下舊的外套丟在地上,穿上新的就匆匆逃離現場。警察趕到後,將搶犯的外套收集起來,摸一摸外套的口袋,沒有發現任何東西,就放入證物袋內作為物證,送到化驗室來。

像這類小案件的物證在化驗室都是由剛來的新手進行化驗,化驗員張琴剛進入化驗室工作不久,就被派來化驗此案的物證。張傑雖然已經是主任了,除參與重大案件的物證檢驗外,每天還是會到化驗室巡視一下這裏的工作情況。

那天張傑剛好遇到張琴拿著一件西裝外套來化驗,就順便問了一句:“小張,這是哪一個案件的物證?”張琴對張傑說:“張主任,這是一個連環搶劫案的物證,外套是嫌犯留下來的,我已經在衣服上找到幾根毛發,還有一些唾液。”

張傑想了想又問道:“你有沒有查看衣服口袋?”

張琴回答說:“我已經找過一遍了,但是什麼都沒找到。”

張傑順手將外套拿起來,發覺這件外套有點沉甸甸的,比一般西裝外套要重些,他伸手往外套口袋裏摸一摸,結果發現裏頭有個破洞,手再往洞裏探去,抓出一個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