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緣起(1 / 2)

說起最先接觸到的女尊文,當屬“鏡花緣”,年歲稍長,又有幸拜讀了“穿貂皮的維納斯”(臉皮真是厚,連這個都舉出來了)。前者屬正統文學的調侃之作,後者屬虐戀作品,其內容與女權主義存在不可割裂的聯係。考慮到這部作品的特殊性,具體是什麼內容,有什麼聯係,在“大庭廣眾”的場合下,隻好不說。如果有沒讀過這本書卻很感興趣的好奇者,建議淘幾本工具書看,畢竟小說的中文版相當相當難找。在這裏,有關“未成年人慎入”之類掩耳盜鈴的話也不必提了。

網絡文學興起幾年之後,所謂女尊文逐漸興盛起來,很多佳作令人眼前一亮。

細細分析起來,一大部分女尊文的創作參考了“鏡花緣”的做法,即直接置換男女地位。不能否認,這是一條捷徑,比較盛行的作品,如四時花開等皆為此類之珠玉,故事兼具娛樂性與思想性(以下省略若幹字,具體可參見對“鏡花緣”的標準官方評價)。但也必須承認,這樣一種設定形式不夠嚴肅,對女權主義的討論也很容易滑向極端。

“貂皮”一類的作品,思想性更強,但毫無疑問創作相當困難,非鬼才不能成,目前還沒能從網上發現佳作。

“女權主義”本身是一個體係比較繁雜的概念,流派眾多,甚至女人自己也難以形成統一的觀點。別擔心,以下不會有一萬字討論“女權主義”。這是個費力不討好的活兒,咱們堅決不能在這兒幹。

不過,必須強調,女尊文的創作離不開“女權主義”的思想。可以這樣說,沒有擺清“女尊”與“女權”的關係,作品就隻能是個“玩物”,真正的女尊作品必須是某種“女權主義”思潮的現實反映。我個人認為,這也正是女尊作品的出路所在。

上麵也提到,“激進女權主義”女尊文有大把佳作。我本人文學修養有限,為免東施效顰,隻好忍痛不走這條終南捷徑。就用“淡掃蛾眉”這部小說展示女尊世界的一種可能吧。

希望大家喜歡。

*******************************************************************************

附:一些女權主義流派(比較枯燥,可不看)

一、傳統女權主義

西方女權主義運動有兩次高峰。第一次高峰起源於17、18世紀的歐洲。隨著自由資本主義製度的確立,以個人主義、

自由平等為核心的啟蒙思想崛起,女權運動開始在歐美等國家蓬勃興起。針對當時社會剝奪女性參與社會生產、躋身公共空間的權利的現實,一批女權運動活動家和理論家提出了女性參政權、

受教育權及就業權等基本人權問題,激起了比較強烈的社會反響。

第二次高峰時起源於20世紀

60、70年代的美國,規模涉及了幾乎所有發達國家。1966年全美婦女組織在美國成立,之後成為西方最大的婦女組織。1979年,聯合國大會通過《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之後,各國紛紛成立了各種維護婦女權益的政府機構。第二次女權運動高峰在很多方麵大大拓展並深化了第一次女權運動浪潮。比如:在確認兩性之間關係不平等現實的前提下,關於性別歧視的起源、性質產生了不同的理論與研究角度。女性應該否認性別差異的存在、求同於男性生活方式,還是確認基於生理差異的獨特性別氣質,以謀求解放之路等。

這兩次女權運動高峰誕生了西方傳統的女權主義。西方傳統的女權主義主要理論流派包括:自由主義女權、激進主義女權、馬克思主義女權、社會主義女權、現象學女性主義等。

1、自由主義女權誕生於16世紀的英國和法國。主要代表人物是沃斯爾通?克拉夫特、約翰?

斯圖亞特?米勒和貝蒂?弗裏丹等。該理論提出女性應擁有與男性平等的權利。認為男性和女性都應當享有作為人的一切法律和政治權利,都可以自由選擇生活的角色。男女受教育機會不均等是女性在社會和家庭中處於不利地位的重要原因;生育和撫養兒童的任務阻礙女性與男性的公平競爭,所以女性應該擁有自由選擇生育的權利,並使男性與女性共同承擔家庭責任。其主張把平等權利訴諸於法律,廢除性別歧視的法律,製定反歧視法律等。

2、激進主義女權認為性別壓迫是其他社會壓迫的核心和基礎,因此主張

“男人在肉體上征服女性是曆史上最基本的壓迫形式,因此婦女解放需要進行生物學革命”。同時,其認為性別壓迫的主要根源是父權製的社會結構和家庭結構,所以粉碎父權製也是婦女解放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