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動物的覓食技巧(2)(1 / 3)

貓頭鷹的非凡視力

貓頭鷹經常在夜間出來活動,它是一種夜鳥。它全身的羽毛大多為褐色並夾雜有許多小斑點,羽毛柔軟,飛起來輕盈得就像一陣微風。它還長著鉤狀的嘴和爪,嘴和爪都十分銳利。貓頭鷹的兩隻眼睛也與其他鳥的不同,它不是長在頭部兩側,而是長在正前方。貓頭鷹的眼睛周圍的羽毛呈放射狀,在眼睛的視網膜裏,有許多呈圓柱形的感光細胞,非常靈敏。由於白天光線非常強烈,貓頭鷹什麼也看不清,所以它隻好在夜裏出來活動。

貓頭鷹集中的視野,有助於它清楚地確定景物的前後距離,在黑夜裏能夠成功捕捉目標。貓頭鷹耳朵的耳孔極大,耳殼很發達,連地麵上一些小動物活動時發出的極其細微的聲音,它都能聽得到。

貓頭鷹主要以老鼠和田鼠為食,有時也吃兔子、鬆鼠和臭鼬等動物。一隻貓頭鷹在一個夏季裏能吃掉上千隻田鼠,保護了很多糧食,所以對人來說,貓頭鷹是一種益鳥。

貓頭鷹與一般鳥類不同,它的羽毛柔軟而輕,飛起來沒有一點聲音,頭寬大,圓臉盤,1對大眼睛在臉盤上雙雙向前。有的種類在頭頂的兩側有突起的羽毛,像耳朵似的,稱耳突,麵形似貓,故得名貓頭鷹。

幾千年來,人們都把貓頭鷹當做有特殊意義的動物。原始人對貓頭鷹有很多迷信,那主要是因為它們發出的叫聲非常特別。在歐洲的許多地方,當人們聽到貓頭鷹的叫聲時,會認為那是死亡的征兆。在古希臘,貓頭鷹又被當成了智慧的象征。

貓頭鷹是一種在夜間才真正活起來的動物。而且它全身的各個部位都特別適合這種生活。首先讓我們來看看貓頭鷹的叫聲。當貓頭鷹在夜裏發出那種奇特叫聲的時候,它附近的動物都會被這種叫聲嚇得膽戰心驚。如果貓頭鷹的附近有動物走動或發出響聲,貓頭鷹那敏銳的耳朵就會立刻聽到。

貼士:在非洲有種貓頭鷹,眼睛可以發出像手電般的光,而且亮度可以調節,當地土著就利用貓頭鷹來捕獵。更為神奇的是,貓頭鷹眼睛裏發出的光照在動物眼睛上,動物竟毫無察覺。據非洲當地人說,貓頭鷹的眼睛射出的光可以讓獵物呆立不動。目前並未知道其他地方貓頭鷹是否如此。

貓頭鷹的耳朵與其他大多數鳥的耳朵不同,是長在外麵的。有些貓頭鷹的耳朵附近還長了一種喇叭形的羽毛,能使它的聽覺更加敏銳。在貓頭鷹聽到某個獵物在黑暗中走動的聲音時,它的眼睛也能立刻看到那個獵物。貓頭鷹的眼睛能有這樣的特殊本領,其中有兩個原因。

第一是因為貓頭鷹的眼球在聚焦方麵有極大的伸縮性。不管是多遠,多近的物體,貓頭鷹的眼睛都能立即在它們身上形成視覺焦點,看得一清二楚。

第二是因為貓頭鷹能在很大的範圍內睜開瞳孔。這就使得它的眼睛在黑夜裏能運用自如。貓頭鷹眼睛的位置使得它隻有轉過整個頭部才能改變視覺方向。

甚至連貓頭鷹的羽毛都有助於它捕食獵物。貓頭鷹的羽毛十分柔軟,這使它能無聲無息地飛翔。當獵物還沒有任何覺察的時候,已經被貓頭鷹抓在手裏了。有些貓頭鷹是農民的好幫手,因為它們以老鼠、昆蟲等其他莊稼的天敵為食物。可也有些貓頭鷹讓農民損失不小,因為它們吃小雞和其他家禽。

貓頭鷹看起來很有智慧。這是因為它的眼睛眨動得非常緩慢,這使得它臉上比別的鳥富有更多的表情,而這種表情毫無疑問地使人們認為它擁有更多的智慧。然而事實並非如此。貓頭鷹的大腦裏並沒有儲存更多的東西。盡管貓頭鷹的頭骨(去掉羽毛)有一個高爾夫球那麼大,但是它們的眼球基本上和人類的一樣大。因此,它的頭部就沒有太多的空間留給大腦。

貓頭鷹的生理特點決定了它對夜間生活的適應。它的巨大的瞳孔可以捕獲大量的光線,由於它的眼球不是一個球體,形狀更像咖啡館裏的搖鹽的小瓶,因而,這可以盡最大可能地給視網膜留出足夠的空間。視網膜上對光敏感的視杆細胞,要多於比對光準確聚焦的視錐細胞,所以,即使沒有光線,貓頭鷹也能夠看得見周圍的東西。

貓頭鷹的眼睛雖然很大,但是因為眼睛是長在頭部的前麵,因而不能移動。如果想改變視野,貓頭鷹就必須轉動頭部。如果想要對一個物體的位置進行準確判斷,貓頭鷹就需要快速地來回轉動頭部,從各個不同的角度對物體進行辨別。

除了眼睛與眾不同外,貓頭鷹的耳朵也很特殊,貓頭鷹的耳朵非常靈敏。貓頭鷹扁平、由羽毛形成的臉盤,就像衛星的碗狀天線一樣,有助於接收到聲波,並傳導到耳孔裏。耳孔是一條寬大的垂直裂縫,可以通到頭骨的兩側。有時候兩隻耳孔是不對稱的,一隻耳孔比另一隻耳孔的位置高。貓頭鷹的耳羽是可以控製的,能夠使耳孔產生不同尺寸的縫隙。這樣獵物發出的響聲就可以到達兩個耳孔的微小間隔,貓頭鷹就可以據此判斷出獵物的準確位置。這種利用耳朵對獵物的位置進行判斷的方式非常精確,所以,貓頭鷹能夠在黑暗條件下利用這種方法進行捕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