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給陌生人以陌生(1 / 2)

玉門關位於大周西北,西北區是大周境內麵積最遼闊,人口最稀少,土地最貧瘠的區域。

本來西北區的土地並不適合耕種,但人類智慧無窮,經過幾輩人對土地的培育,至少城郭鄉鎮四周的土地已經由稀疏的沙土變成了肥美的沃土,足以用來種植包穀、高粱、棉花等耐寒和耐旱作物。

隻是人的精力畢竟有限,而要把沙土變成沃土也需要些年月,雖然西北人從未停止對西北區的開發,但占據西北大半麵積的還是廣闊到一望無際的草原。

這片原本屬於亡國西域的草原比起關外為黃沙包圍的小片小片綠洲草原,光是麵積就大得足以讓所有北國垂涎。拿和大周接壤的西夏來說,三個西夏國才堪堪抵過這草原的麵積。而且這片草原上的青草鮮美繁茂,可經春夏秋三季不衰,若是用來放牧,那是再好不過。

西域滅國後,這片草原被大周納入領土之中。三百多年來,經過數次南人北遷的浪潮,這原本是風吹草低現牛羊的遊牧區如今已徹底被改造成了耕作區。

如今活躍在這片草原上的,隻有少數還堅守著傳統的牧民,更多的是三五成群的馬賊。

有馬賊,素來重視境內安穩的大周當然不會坐視不管。但無奈草原實在太過廣遼,馬賊又不止一股兩股,據估摸,至少有百多股大小勢力的馬賊分散在草原各處,如成群的野狼一般神出鬼沒。

讓官兵和小股小股的馬賊作戰,就是殺雞用牛刀,吃力不討好。往往是官兵們聞風趕到馬賊出沒之處時,行動迅捷的馬賊們早已消失在茫茫草原之中。雖然朝廷數次起兵圍剿,也曾偶有馬賊銷聲匿跡的時日,但每次馬賊們都會如草原上的野草一般春風吹又生。

大周立國三百餘年,官兵和馬賊的鬥爭從未歇止。縱使如今盛世太平,大周境內安居樂業雖不說人人,但有手有腳要謀個生路還是很容易,可還是有那麼多人落草為寇自甘為賊,這著實讓人匪夷所思。

自然,覺得當今盛世下做馬賊匪夷所思的是那些享受於生活的人。若是有出路,誰也不願意做疲於奔命居無定所的馬賊,沒有人會覺得亡命天涯是一件瀟灑到不得了的快活事。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馬賊們從不指望被人理解,一如他們從不同情任何被他們盯上的獵物。

人便是如此,善於彼此為難。即使天下再太平,世上的不平事也不會少上半分。

孟浪跟隨的商隊入玉門關後一路向東,還未出玉門關所在的雍州,一路上已遇了三股馬賊。

好在那邀請他同行的中年商人呂善是個出手闊綽的人,請的護衛居然都是修士。

雖說隻有兩個,且修為都和他一樣,不過入門的不惑境,但對付起毫無修為且人數不會太多的馬賊起來,已是綽綽有餘。

修士是萬裏無一的存在,入了道便有了高於常人一等的實力,即使是入門的不惑,以一敵十也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呂善請的兩位修士年齡都不大,和孟浪相仿,約摸十六七歲的樣子,但脾氣卻都出奇得大,目中無人得很,看人從來都是翻白眼,讓人總以為他們眼睛有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