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革命都會帶來需要新規則和新形態的劇變。信息自動化將導致匿名的消失。你是誰,你去了哪裏,你做了什麼,都將有跡可尋。即便我們製定規則保護這些數據,並且限製其使用,它將依舊存在。這將取決於信息取證如何把它挖掘出來。

除了隱私權問題之外,還會有其他問題。未來某些服務和產品將隻提供給有足夠電腦技能的人,而不提供給那些不會使用電腦的人。某些酒店有可能隻接待使用適當“關鍵軟件”的客人,因為它使酒店不需要接待人員也能運營,酒店可能因此變得更加安全。當零售商不再收取現金的時候,隻有那些使用適當軟件的人才可以在這樣的商店購物。

我們要警惕那些在生活必需品方麵占據壟斷地位的公司。軟件特別適合那些不需要選擇和多樣性的人。人們在每個類別中也就需要一兩個產品,這樣他們就可以全力關注。但是,當一兩個公司控製人們日常生活中的核心流程時,這意味著什麼?例如,在2000年,你並不需要依賴軟件交朋友。在2011年,你就需要了:對幾百萬用戶來說,如果Facebook網站切斷你的一切聯係,你的生活就會變得一團糟。Facebook網站已經成為社交分享的標杆。

再想想公共安全。假如有人創造了“安全網絡軟件”,監控者用掃描儀定時報告你的位置,收集全市所有區域的安全狀況報告,並在你按下手機求救鍵的一瞬間實施救援。這聽起來實在太實用了,你更加安全了。而且隨著越來越多的人擁有這種軟件,它變成了生活必需的一部分。但是如果運營這個安全網絡的組織控製了整個地區又會怎樣呢?每個人都必須依靠這個組織獲得安全保護—離開它們就沒有安全。

在銀行業,對於既不在付款人也不在收款人賬戶的資金有一個說法叫作“在途資金”(float),因為它們在轉移的過程中。如果有人能夠控製,比如1000萬美元的在途資金,然後設置一個3天的延遲,那麼這個人就可能竊用這筆資金並獲得不菲的回報。那麼信息也有在途的情況嗎?如果有人比其他人早32秒或者32小時知道你的位置,這個在途的信息就可能是有價值的。

隨著越來越多的信息在整個社會流動,我們可能需要將一些實物領域的概念(如地役權、授權和非法侵入等)應用到信息權利上。新奇的問題還將出現。

古登堡發明印刷術時也曾經帶來一些問題。學者們認為它將廣泛而深遠地散布謬論(例如占星術),而事實上它的確造成了這樣的影響。它還導致了誹謗和暴亂。但是,它同樣推動了科學進步,提高了市場效率,並為現代社會奠定了基礎。移動技術的確會帶來新的艱難挑戰,但是它也同樣帶來了巨大的好處。如果可以減少它的弊端,我們就可以充分地享受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