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大唐盛世以來,承平日久,國家無事,唐玄宗喪失了向上求治的精神。唐玄宗改元天寶後,政治愈加腐敗。唐玄宗更耽於享樂,寵幸楊貴妃,由提倡節儉變為揮金如土。重用如口蜜腹劍的李林甫,罷免張九齡的相位,使朝政落入奸邪小人之手以至於國事日非,朝政腐敗,讓安祿山有機可乘。
李隆基(685-762),唐朝皇帝。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母竇德妃。廟號“玄宗”。諡“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故亦稱為“唐明皇”。清朝為避諱康熙皇帝之名(玄燁),多稱其為唐明皇。另有尊號“開元聖文神武皇帝”。李隆基在位期間開創了唐朝的鼎盛時期,史稱“開元盛世”。
李隆基英俊多藝,儀表堂堂,少年時代就顯出了極有膽識的性格。當他七歲時,正是武周時期,武懿宗自認為是武則天的侄子,趾高氣揚,根本不把李氏宗室放在眼裏。有一次,武氏諸王到朝堂參加每月朔望的兩次會見時,他看到李隆基的車騎儀仗威嚴而整齊,心中不悅,便利用自己金吾將軍糾察風紀的權力橫加阻撓。李隆基卻理直氣壯地責問:“我家的朝堂,幹你什麼事?竟敢脅迫我的車騎隨從!”(“吾家朝堂,幹汝何事?敢迫吾騎從!”)武則天知道此事後,不僅未加罪於他,反而高興地說:“這孩子真有氣魄,終當作吾家的太平天子。”
李隆基先被封為楚王,後改封為臨淄王。景龍二年四月(708年),兼潞州別駕。景龍四年(710年)從潞州(治所在今山西長治)回到長安。他暗中聚結才勇之士,在皇帝的親軍萬騎中發展勢力。太宗時,選官戶及蕃口中驍勇者穿虎文衣,跨豹文韉,從遊獵,於馬前射禽獸,謂之百騎。武則天時增加為千騎,中宗時發展為萬騎。李隆基非常重視萬騎的作用。
玄宗即位後,勵精圖治,重用姚崇,革新政治。姚崇建議:抑製權貴,重視爵賞,納諫諍,禁貢獻,他都采納。無關大局的具體問題,他都放手讓姚崇處理。有一次,姚崇奏請決定郎吏的任命問題,姚崇再三請求玄宗決定,玄宗隻是仰視殿屋,置之不理。高力士提醒玄宗應置可否,他答曰:“朕委姚崇理政,大事應當與朕共議,郎吏小官的事,何須一一煩朕!”自此以後,群臣於是知道玄宗能尊重大臣的決定。
玄宗弟薛王李業母舅王仙童,淩辱百姓,被禦史彈奏。薛王李業為其求情,玄宗命中書、門下複查。姚崇等奏曰:“王仙童罪狀明白,禦史所言正確,不可縱容。”玄宗同意姚崇的意見。從此,所有貴族都不敢放肆。
為了糾正奢華的風氣,開元二年(714年)七月玄宗下令:“乘輿服禦、金銀器玩,宜令有司銷毀,以供軍國之用;其珠玉、錦繡,焚於殿前;後妃以下,皆毋得服珠玉錦繡。”又下欶:“百官所服帶及酒器、馬銜、鐙,三品以上,聽飾以玉,四品以金,五品以銀,自餘皆禁之;婦人服飾從其夫、子。其舊成錦繡,聽染為皂。自今天下更毋得采珠玉,織錦繡等物,違者杖一百,工人減一等。”(《資治通鑒》卷二百二十一開元二年七月條)同時,還罷兩京織錦坊。他還反對厚葬,他認為厚葬無益於死者,有損於生者。於是,要求喪葬務遵簡儉,凡送終物品,均不得以金銀器為飾。如有違者,杖一百。州縣長官不能舉察者,一律貶官。
為了從曆史上總結經驗,汲取教訓,作為治理國家的借鑒,玄宗喜愛閱讀史書,讀到有關政事的問題,他特別留心。但常碰到不能解決的疑難問題,於是,他要宰相為他推薦侍讀,幫助他讀書。開元三年(715年)九月,馬懷素、褚無量被推薦為侍讀。玄宗對侍讀非常尊敬,親自迎送,待以師傅之禮。開元三年(715年)正月,第三子李瑛被立為皇太子。
開元二十三年(735年)四月,玄宗與中書門下及禮官、學士宴於東都集仙殿。他說:“仙者憑虛之論,朕所不取。賢者能治理國家,朕與諸位合宴,宜更名曰:集賢殿。”“仙”、“賢”雖一字之差,卻反映了玄宗重視人才的態度。
不過,隨著時間的流逝,玄宗自認為天下已經太平,逐漸喪失了積極進取的精神,以致生活奢華,不問政事,使富強的大唐皇朝走向衰落了。陳致平《中國通史一百講》:“開元二十三年的時候,他覺得國家太平,要表現國家的歡樂盛況,於是大宴五鳳樓,在五鳳樓的殿前,開了一個盛大的同樂會,各種音樂、舞蹈、戲劇,百劇雜陳,讓三百裏之內的刺史縣令,都要帶領當地的樂舞伎人,集合到五鳳樓之下來表演,這種歡樂表演,熱鬧喧天,連續了五日之久。”
玄宗最初寵愛的武惠妃,於開元二十五年(737年)去世,後宮雖多美人,但沒有一個能使他滿意。據傳,其第十八子壽王妃楊氏甚有姿色,絕世無雙。楊氏小字玉環,是弘農華陰人,後來遷居到蒲州永樂縣的獨頭村。楊氏的父親叫楊玄琰,曾是蜀州司戶。楊玉環幼年喪父,寄養在叔父楊玄琰家。開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十一月,楊玉環嫁給壽王為妻。玄宗見後,果然以為美貌不凡。天寶三載(744年)十二月,以楊氏為妻子,號太真。天寶四載(745年)八月,冊楊氏為貴妃。
楊貴妃不僅個人受寵,其三個姐姐也均賜府邸於京師,寵貴赫然;其遠堂兄楊國忠也因而飛黃騰達。楊貴妃每次乘馬,都有大宦官高力士親自執轡授鞭,貴妃院有織繡工七百人。嶺南經略史張九章、廣陵長史王翼,因所他們獻給楊貴妃的貢品精美,二人均被升官。於是,官吏競相仿效。楊貴妃喜愛嶺南的荔枝,就有人千方百計急運新鮮荔枝到長安。在男尊女卑的社會裏,民間竟然流行歌謠日:“生男勿喜女勿悲,若今看女作門楣。”可見,玄宗寵愛楊貴妃的社會影響相當深遠。
唐玄宗晚年驕奢淫逸,終日隻顧與楊貴妃遊樂,不理朝政。他罷免良相張九齡,任用奸臣李林甫,朝政每況愈下。
楊貴妃能夠得到唐玄宗的寵愛絕不僅僅是容貌長得美麗,關鍵是有效地揣摩了玄宗的心理,而這也是後宮許多姿色豔麗的女子做不到的地方。一天唐玄宗與親王下棋,並令賀懷智獨奏琵琶,楊貴妃站在棋局前觀看。唐玄宗眼看就要輸棋了,楊貴妃將懷裏的貓扔在棋盤上,擾亂了棋局以亂其輸贏,唐玄宗因此十分高興。
唐玄宗在前期還是有所作為的。他勵精圖治,先後任用姚崇、宋璟為相,整頓弊政,使社會的經濟、文化得到較大的發展,史稱“開元之治”。但是,唐玄宗又是一個嗜愛聲色歌舞的風流皇帝,很貪女色。唐玄宗後期開始宦官專權,中央統治集團內部的矛盾和鬥爭十分激烈,使唐朝逐漸衰落。這當然不能完全歸咎於帝王的縱欲,但是兩者是有相當密切的聯係的。
在唐玄宗時期,後宮之盛也幾乎達到了頂點。杜甫詩雲“先帝侍女八千人。”
白居易則說“後宮佳麗三千人。”實際上,這兩種說法都嫌保守,據《新唐書》記載,開元天寶中的宮女多達四萬人。而且,唐玄宗不滿足於教坊提供的聲色之樂,還在宮中專門為自己設立了一個叫做“梨園”的樂舞機構,規模之大、人數之多都是空前的。
唐玄宗和楊玉環的事是中國曆史上有名的宮廷豔聞。據史籍記載,楊玉環是楊玄琰之女,幼孤,養於叔父玄璬家,為唐玄宗李隆基的第十八個兒子壽王瑁之妃(正妻),也就是玄宗的兒媳婦。開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十二月,玄宗最寵幸的武惠妃病死,他很悲傷,竟覺得“後庭數千無可意者”。這時有人啟奏說楊玄琰之女玉環“姿色冠世”,足可慰情,因而即召取進見。果然,楊玉環名不虛傳,不僅美麗出眾,而且善解人意,使唐玄宗大為傾倒。但是,礙於兒媳婦這個名義,不能立即占有;在這種情形下,就策劃以楊玉環自己要求出家為借口,使她先成為一個女道士,法號“太真”,然後再接回宮中,讓她還俗。這樣做的理由是:“出家”表示她以前的生活已經結束,“還俗”則是生活的重新開始,玄宗似乎就不存在侵占兒媳的問題了,隻不過是愛上了一個女道士而已。
這一偷梁換柱的不光彩伎倆並不是玄宗創造的,隻不過是他的祖父唐高宗李治娶武則天的翻版。武則天原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才人不同於一般宮女,而是屬於妃妾,而且她曾“更衣入侍”,就是說和太宗發生過性關係,所以她實際上是太宗的小老婆,也就是高宗的庶母。高宗在太宗生病時就“烝”了這個庶母,太宗病故後,高宗限於名分不能直娶,於是就叫武則天出家為尼,然後再還俗入宮,並且讓她做了皇後。李治這種做法表示他愛的不是庶母,而是一個尼姑。所以後人有評曰:“太宗納巢刺王(元吉)妃,而生子明。明皇亦奪壽王妃,而冊為貴妃。武曌由尼而入宮,玉環亦由女道士而入宮。祖父子孫三代衣缽如出一轍,貽謀可不慎與!”當然,封建皇帝有賢明與昏庸之分,但在淫樂方麵,不過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唐玄宗采取度道入宮的做法,說明李唐雖然發跡於關隴,賦有鮮卑血統,對兒女關防不如中原那麼嚴格,但它畢竟是肇基達百餘年的中原王朝,封建倫理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唐代皇族中,度道入道者屢見不鮮,女道士是帶發出家的,比起落發的尼姑容易嫁人。那時,尚未出嫁的公主照例住在宮內,自然不能隨便行動,為了能在性生活方麵自由一些,當然也有一些宗教信仰上的原因,唐公主主動要求入道的很多。如睿宗的八女金仙公主、九女玉真公主求度後,搬至宮外,住進豪華壯麗的金仙觀和玉真觀。兩個公主時常召集文人宴飲作樂,不少墨客拜倒在公主的石榴裙下,不乏發生曖昧關係者。
唐代公主渴望宮外的自由生活,以致度道成風。睿宗以降,玄宗、代宗、德宗、順宗、憲宗、穆宗時都有公主入道,一朝少至一人,多至四人,多數則為兩人。清初的胡震亨說:“築觀在外,史即不言他醜”,即皇家女道士如不嫁人,可以享受更多的性自由。流風所及,當時達官貴人家裏的女子入道的也不少。高宗時駱賓王的《代女道士王靈妃贈道士李榮》,是一起抒發豔情的長詩。玄宗時李白賦詩李騰空,她是李林甫的女兒。中唐詩人韋渠牟《步虛詞》十九首、張繼《上清詞》一首,都是暗喻女道士的風流生活。
由此可見,唐玄宗安排楊玉環入道,這並不是一個特殊事例,而是當時統治階級既想在性方麵自由、放縱,又要掩人耳目的一種社會生活現象。
“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玄宗得到楊玉環後,沉湎於她的美色,寵愛異常,以致“從此君王不早朝”,朝政日非。在當時的宮中,都稱楊玉環為“娘娘”,禮儀與皇後相等。天寶四年(公元745年)八月,楊玉環被正式冊封為貴妃,那時她不過27歲,而玄宗已是61歲的老人。年齡上的不相稱,雖有尊貴的身份地位,豪奢的物質享受,然而在性生活方麵是難以使楊貴妃滿足的,她和安祿山的曖昧事,即明載於史冊。至於玄宗,也並不因為有了楊玉環而滿足和專一,最明顯的是他和被封為秦國夫人、韓國夫人、虢國夫人的三個楊氏姐妹之間所發生的淫亂事情。所以,玄宗和楊貴妃之事與其說是純真的愛情,毋寧說是一場貪色慕貴的遊戲性的悲劇。
安祿山為範陽節度使,恩遇甚深,上呼之為兒。常於便殿與貴妃同宴樂,祿山就坐,不拜上而拜貴妃。上問之,曰:“胡人不知其父,隻知其母。”上笑而宥之。貴妃常中酒,衣褪微露乳,帝捫之曰:“軟溫新剝雞頭肉。”祿山在傍對曰:“滑膩初凝塞上酥。”上笑曰:“信是胡人,隻識酥。”祿山生日,上及貴妃賜衣服、寶器、酒饌甚厚。後三日,召祿山入禁中,貴妃以錦繡為大繈褓裹祿山,使宮人以彩輿舁之。上聞後宮喧笑,問其故,左右以貴妃之日洗祿山兒對。上自往觀之,大喜,賜貴妃以洗兒金銀錢,複厚賜祿山,盡歡笑而罷。自是祿山出入宮禁,或與貴妃同食,或通宵不出,頗有醜聲聞於外,上不覺也。
唐玄宗和楊貴妃為了尋歡作樂,還讓幾百個宮女、宦官列成“風流陣”,用錦被當旗幟,互相鬥鬧取樂。玄宗對於被“進禦”的宮人,都要在她們的臂膀上印上“風月常新”四字,然後漬以桂紅膏,水洗也不褪色。以後的唐穆宗也學老祖宗的樣,而且變本加厲,在黑綃上寫白字,白紗上寫黑字,用它作衣服賜給被“承幸”的宮人,上麵寫的都是不堪入目的淫鄙之詞,人稱“諢衣”。
帝王們的淫樂生活總是和窮奢極侈密切聯係在一起的。唐玄宗、楊貴妃自不必說,由於貴妃得寵,其三姐妹同時誥封國夫人,唐玄宗特令每月各給10萬錢,專作脂粉之費,平日賞賜更是不計其數。虢國夫人的照夜璣、秦國夫人的七葉冠都是稀世之珍;韓國夫人節日時在山上豎起百杖燈樹,高80尺,光芒蓋過月色,百裏之內都能望見。她們各造府第,富麗堂皇,接近皇宮,每造一堂,所費超過千萬,如果見到規模超過自己的,就毀了重建。出門遊玩時,各家成一隊,穿一色衣服,車馬仆從堵塞道路,車上裝飾的珠寶價值不下數十萬貫,車過之後,首飾珠翠灑落得滿地都是。
有一次,三夫人在宮中陪唐玄宗玩樂,唐玄宗擊鼓後,開玩笑地向秦國夫人討賞,秦國夫人說:我是大唐天子的阿姨,豈能無錢?一下子就拿出300萬來湊趣。她們不僅富貴榮華至極,而且“炙手可熱勢絕倫”,連公主們都不得不退讓三分。各級官員出入她們的門下,逢迎賄賂,以求進達。她們出麵請托之事,官府視如詔敕,為之奔走,唯恐不及。對她們的所作所為官員們無人敢惹,例如有一次虢國夫人看中了韋嗣立的宅地基址,帶人進去不分青紅皂白就拆房子,隻給了韋家十幾畝地作補償。
安祿山,營州胡人,原來姓康,母親阿史德氏曾是女巫,在突厥統治時到軋犖山為求子祈禱,回家之後果然懷孕,於是生下來後取名軋犖山。軋犖山的父親死後,母親改嫁給一個吐蕃小頭目安延偃。軋犖山即隨母到了安家,改姓為安,名為祿山。後來因為所居部落離散,安祿山與安家另一個兒子安思順一起逃到幽州,投到當時的平盧節度使張守珪旗下。
開元二十五年(737年)二月,張守珪破契丹於捺祿山。第二年,他的裨將假借張守珪的命令,發兵攻叛奚,遭受大敗。在向朝廷的報告中,“守珪隱其敗狀,而妄奏克獲之功”(《舊唐書?張守珪傳》)——張守珪把吃敗仗的事按下不表,反而誇大戰功。這件事被人舉報,玄宗派宦官牛仙童前往調查,牛仙童接受張守珪的賄賂,回到朝廷替張守珪圓場,這事就過去了。誰知至開元二十七年(739年),牛仙童接受邊將賄賂的罪行暴露,被玄宗處死。張守珪本來也應該受到重處,但朝廷念及他過去戰功不少,從輕處罰,把他貶到括州任刺史。——括州,治所在今浙江麗水縣。到任不久,因為背上的大瘡惡化,不治而死。
就在張守珪被貶官後不久,開元二十八年(740年),安祿山被任命為平盧軍兵馬使。兵馬使是軍區司令員“節度使”之下的最高武職僚佐,打仗時是前線總指揮。第二年三月九日,加特進,享受了正二品的待遇,這個待遇是很高的。
禦史中丞張利貞為河北采訪使,至平盧。安祿山巧言獻媚,巴結奉承,又以金帛賄賂張利貞左右,因此大得張利貞歡心。張利貞回到朝廷,盛稱安祿山才能,玄宗任命安祿山為營州都督,充平盧軍使,知左廂兵馬使,支度、營田、水利、陸運副使,押兩蕃、渤海、黑水四府經略使,順化州刺史。天寶元年(742年),平盧升為節度時,安祿山又被任命為節度使。安祿山由一員武將升為司令員,又身兼數職,把東北地區的經濟、行政、交通運輸、外交等事務都管起來了。在這些職務中,最重要的是平盧節度使,其他不過是其兼職。“平盧節度鎮撫室韋、靺鞨,統平盧、盧龍二軍,榆關守捉,安東都護府,屯營、平二州之境,治營州,兵三萬七千五百人”(《資治通鑒》卷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