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北城繁榮時曾多達十二萬人,現在隻剩下了兩萬多,加上水部遠征的士兵,也最多四萬人。塞北的田地應該是能養活四萬人的,但關鍵在於秋收之前必須攻占塞北,否則今年的糧食會被遼族軍隊運回遼闊。這樣一來,他們要熬到第二年秋收,才能從塞北城獲得糧食,這將使軍隊的供給變得很困難。
遼東離遼闊較遠,因而從此出發較不易引起遼族的注意。遼東到塞北約需四個月的時間。水部士兵在春耕前便分批出發,總共分十批,每批總共一千士兵(五百步、五百騎),帶著一百輛輜重車。士兵們趕至一個在塞北與遼北之間的隱蔽地點駐紮(塞北族在與遼族作戰時,經常將此處當作中轉站,寒月對此處非常了解)。
3月4日,晚上7:00。
兩個月後,一萬士兵全部趕至駐紮地點。馬光將部隊重新進行整編。由寒月率騎兵,虎超率步兵,向塞北城挺進。
三個多月後,他們抵達塞北城附近。
塞北城東北有一條河流,直穿城牆而過。在一天深夜,寒月率領著幾名寒族士兵從河流遊入塞北內城。他們對塞北城很熟悉,很快便來到了寒盟的臥室。
寒月的到來,讓寒盟既驚訝又欣喜。寒族對遼族用卑鄙手段打敗自己,一直懷恨在心。對於寒盟這樣的人,更是把不得水部早日打敗遼族。水部與遼族的遼西之戰讓寒族上下欣喜若狂,雖然水部也使用了卑鄙的手段。寒月說明來意後,寒盟想都沒想,便答應了。
第二天晚上,寒盟請來幾個寒族軍官(由於遼族兵員損失很大,不得不征募約三千寒族士兵駐守塞北城)。寒盟對水部的進攻早有預見,很早便試探在遼族軍隊中的寒族軍官。幾經考慮,寒盟挑選了幾名最靠得住來的前來商議。
在密室中,寒月同他們相見。一番討論後,他們決定了方案:五天後,以寒盟的長孫娶妻為由(寒族、遼族對婚喪的禮節很多,排場也很大,尤其像寒盟這樣的有名望的人,何況寒盟對這個長孫非常寵愛),將駐軍中的大小頭目全部請上。寒盟是塞北最德高望重的人,遼族有很多事要仰仗他,因此不會不給麵子。而第五天,正好是一名塞族軍官在塞北南城門(主城門)值日。一旦計成,這幾名寒族軍官將帶著親信及寒盟的家丁控製城門,而後放水部進城。
密室會麵後的第二天,他們將寒月打扮成一名普通士兵,帶出城門。寒月的幾名隨從,則留在塞北,協助他們行事。寒月出了塞北後,火速趕往水部駐地,向馬光彙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