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噩耗 下(2 / 3)

我扭頭不再與她對視,雙目隻瞅著帷幕上係著的錦緞絲絛。韋氏也緩緩轉頭,與我看向了同一處。

良久她又低低喚我道,“鶯哥……”

我垂眸,聽她微弱道,“如今見你已為大宋中興之主,報仇雪恥----我已足矣。”

我嗯了聲,“時候不早,娘娘還請更衣。朕,領著宮眷們恭候娘娘。”說完頭也不回地決然走了出去。沉重的朱漆門,在我身後緩緩合上。

院落裏,呼出的空氣都化為白霧。我不帶一絲踟躕,隻抬頭遙望一碧如洗的藍天。

----紹興十七年秋,太後韋氏歸於汴梁。當日便鳳冠霞帔自盡於昔年寢閣內,遺書稱自己忍辱偷生十七年不過為了想看故土一眼,如今心事已了,隻願追隨太上皇仙去。

皇帝趙構在得知母親自盡的消息後,當場昏倒在披芳閣外----這一切的一切,都被一位陳姓殿前衛,悄悄以書信往廬山傳遞而去。

宮中依例為太後舉喪。趙構更是白衣素服,每日哭祭於靈前,形容日漸憔悴。終於,最後傳出了身染沉屙一病不起,朝政交由太子的消息。

龍德宮中,戒備森嚴。來來往往的宮人內監腳步都踏在厚氈毯上,靜默無聲。

我端起茶啜一口,挑眉對跪在跟前的韓彥直不滿道,“今年萬壽聖節,朕不露麵有何不妥?大冬天的,朕實在操勞不得。“

韓彥直沉聲道,“官家氣色頗好,若能讓朝中上下有睹天顏,必能安定人心。”

我心知他這是在勸我莫再裝病,隻輕輕叩著茶蓋,“子溫這話從何說起?朝中有子溫與相國在,隻要你們二位鎮定自若,主持大局,又何來人心浮動?”

“況且”,我皺眉作用心良苦狀。“太子年紀也不小了,本就該學著安定朝堂。子溫身為肱骨之臣,還望莫要辜負了朕的期望。”

說完我盤腿坐在床上,繼續熱騰騰地喝茶。過了一會見韓言直還是不起身,環顧左右我隻得對蔡公公道,“藥香也太過濃鬱了,取些梅花香來熏一熏!”

蔡公公立即帶著伺候的宮人們退下了。我略整整衣冠,麵無表情與韓彥直對視----他眼中的不讚同,還能更強烈一些嗎?

韓彥直轉頭望向殿外,回頭竟對我道,“官家,如今身邊的殿前衛們,比雲兄弟還在時,換了不少新麵孔。”

我道,是又如何?

“官家用意,昭然若揭。”他不客氣犀利道。“官家身為中興天子,怎能如此妄為?”

我看著他緊蹙的眉頭,歎口氣軟和口吻道,“子溫,朕一生一世,就再肆意了這一回吧。莫非朕抑鬱寡歡,一世心有所念,孤苦過一輩子,你也滿意?”

韓彥直忙道不敢。

我扶上他的肩胛,“朕與雲兒之事,遠比你知曉的更濃烈。他親自與朕寫了婚書,你看----”

我自枕頭下,摸出那本薄薄的金冊庚帖。“你以為荒唐嗎?子溫,朕若非與雲兒實屬伉儷,全心全意愛他信他,甘願以傾國之力北伐,大宋哪能如此順利就收複故土,吞並幽州?”

韓彥直盯著那紅緞上的文字,微微動容,卻依舊抬頭固執道,“官家和雲兄弟太過驚世駭俗,臣以為,非皇家朝堂能容。如今眼見官家如此枉顧大局,臣隻後悔當初未拚死勸阻!!”

我輕輕無畏道,“縱然你拚死一頭撞個頭破血流,朕對雲兒的心也不會熄去分毫,莫說是你,就算是嶽飛朕也----”罷了罷,我揮手道,“與其死諫,還不如活著好生輔佐太子,幫他守住父輩辛苦掙來的江山。”

韓彥直隻得黯然告退。待他走後,我手捧著金冊貼緞的婚書再三看了看,耳邊恍惚響起從前與他的佯怒對白。

----朕假如快要駕崩,你還跑到外麵去做什麼?還不趕快回朕的身邊來?要朕見不到你,死不瞑目嗎?

----若官家真沉屙不起,臣便在官家床頭,搶先自剜了心肝,奉與官家帶上路!隻要官家不嫌血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