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腳跨出高高的門檻,身後傳來壓抑的低泣聲。
帶著青霧、爾嵐回棲鸞堂,卻在經過碧池的時候,聽到幾個小宮女麵帶興奮地湊在一邊竊竊私語。“聽說那將軍才初及弱冠,年輕得很哪。”“這麼年輕便獲得如此功名,以後豈非前途不可限量?”“那是自然,不過再不可限量也跟咱們沒什麼關係……”
“聽說烏桓國最近連連敗退,本朝連番獲勝卻是因一位少年將軍的緣故,統帥雲連王和謝家從來都是同氣連枝的。”爾嵐在一邊解釋道,看似幾句不著頭尾的話,淩霄卻聽明白了。
統帥是謝家的人,卻無法將敵國拒之千裏,反而是被一位新上位的少年將軍搶了風頭,作為老牌政治世家的謝家情何以堪?也難怪謝貴妃沒有多餘的精力來約束這些小宮女了。
對這些外朝的事,了解個大概,知道知道風向也就可以了,至於其中有何具體的內情,淩霄並不十分感興趣。“回去之後好生準備準備,免得皇上來了侍候不周。”
到了晚間,風煜祺卻主動和淩霄講起了朝中的事,幾年真是多事之秋,不僅是後宮之中,外朝也是。烏桓進犯邊疆,雲連王帶領的隊伍卻毫無招架之力,短短半個月時間竟然連失五個城池。
“還好,黎燁當真是個將才,朕不曾看走眼。”風煜祺很是欣慰。
原來那位風頭正勁的少年將軍竟然就是黎燁,淩霄心中暗暗吃驚,再一想,卻又覺得是情理之中。
天氣漸漸寒涼起來,乾熙皇朝與烏桓的戰事卻越來越灼熱,不過,就猶如那燒到鼎盛的火焰,往往也就柴盡焰熄不遠了,烏桓的勢頭再怎麼強勁,到底已是強弩之末,慢慢地已顯出頹勢來。
然而,對於本朝的很多人來說,國仇到底離生活有一定距離,除了真遭受戰火侵襲的百姓們,其他人更關心的卻是皇朝內部各個家族之間的權力更迭。
人人都在傳,古有霍去病,今有黎燁。而興盛煊赫了百載的謝氏家族卻愈見衰弱下來,縱然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卻已再不複原先的烈火烹油。人人都道是,英雄出少年,謝家這是要給後輩才俊讓路了。
殊不知,背後操縱這一切的,依舊是至高無上的皇權。加強中央集權是皇帝早晚會做、必然會做的事,而與皇權爭鋒相對的相權勢必是不能與其共存的,兩者,必然要有一個被毀滅。而存活下來的,必定將會是皇權。
隻不過,並不是每個皇帝都有這樣的魄力和機會罷了。而一旦要是有機會,是絕不會有人放棄的。烏桓的進犯縱然是國之大難,卻也給了風煜祺一個削弱謝氏、甚至是使相權漸趨消亡的機會。
謝氏經過百年的興盛,內部早已滋生了許多不堪,便是與其緊密相連的雲連王也並不是個真正的帥才,又因其嫉賢妒能,即便是有優秀的手下也根本沒有機會施展。若是放在平時還不顯,一旦事發,這些便暴露無遺了。縱然這一輩的謝家掌權人,謝丞相城府極深,有將相之才,卻到底是獨木難支。而他越能幹,卻越是皇帝所不能容忍的——兩個生來便注定不能共存的權力,一旦相互發生碰撞,結果必定是血淋淋的。
風煜祺對瑞王的死一直都有疑惑,雖然沒有證據表明是雲連王一黨下的手,但還是留了心。在他的暗中支持與保護下,本隻是參將的黎燁連番立功,而雲連王在愈來愈焦躁、急功近利的心態支配下,連連“失誤”,最後終因一次嚴重的戰略性軍事指揮不當事故而受到彈劾,風煜祺“被迫”臨陣換將。
黎燁一躍成為新任大將,其上位後,戰局發生關鍵性扭轉,風煜祺對其大行封賞,自然也愈發的名正言順,再也沒有老臣因黎燁的青年上位而大加非議。
因為戰事的緣故,今年的年節過得很是普通,並沒有以往那般的隆重,一切從簡。又因瑞王的死,還有風煜祺麵上時常閃現的若有似無的悲意,整個宮廷上空都似乎蒙著一層薄薄的寒涼。
不過,這一切在來年的開春便如冰雪融化般漸漸消融了,更因烏桓的徹底敗亡而如同破冰一般,舉國都歡悅起來。
黎燁領著十萬兵將進入京城的時候,全城百姓夾道歡迎,風煜祺更是親自率領文武百官到城門外二裏地處相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