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姑娘眨著大眼睛,一臉天真:“竟然有這麼多流程啊!”
“這些隻是開胃菜,重頭戲在後頭呢。”孫姑娘說,“你和王士子見過麵,雙方家裏也讚同這門親事,這就省去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如果是不認識的人議親,還有一個相親的過程。男方家需要派出一個長輩去女方家,相親滿意了才會提親。”
李小娘子說:“像你這樣的白富美,王士子家肯定求之不得。你就等著他們家找人上門說媒吧。”
說媒是古代婚禮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有意思的是,宋朝的媒人還分等級,上等媒人會戴蓋頭,穿紫色的“背子”;中等媒人戴冠子和黃色的包頭巾,手裏拿一把青色遮陽傘。職業裝一穿,大家都能猜出她們的身份。
聽李小娘子說完,張姑娘忍不住笑了:“哈哈,這麼有趣啊。媒人還有職業裝?”
孫姑娘也笑了:“我朝人民就是這麼講究!”
“那說媒之後呢?”
“當然是下彩禮啦。等下完彩禮,兩家就該商議婚期,給你們定良辰吉日了。”
結束這一係列複雜的流程,新郎和新娘隻需甜蜜地等待成婚了。孫姑娘和李郎,李小娘子和趙公子,就都處於這種狀態。
閑聊完,李小娘子站起身,對孫姑娘說:“好啦,我該回去複命了,我哥還等著我把回禮帶回去呢。你今晚就好好休息,睡個美容覺,明早漂漂亮亮地出嫁。”
“知道啦。你稍等一下,我大嫂已經幫我把回禮準備好了,我讓人去叫她。”
不一會兒,孫姑娘的大嫂就吩咐仆人把回禮物拿了過來。除了準備回禮,她還得跟李小娘子一起去李家,因為她負責帶人幫妹妹“鋪房”,要把妹妹的嫁妝在新房一一陳列好。鋪房也是宋朝婚禮習俗之一。
張姑娘愛湊熱鬧,一聽有這樣好玩的事,提出要一起去。於是,孫家大嫂、張姑娘,李小娘子帶著仆人們一同去了李家。孫姑娘伸了個懶腰,準備回房做個婚前美容。
小知識:
1、古代婚禮一般都遵循由周朝傳下來的舊製,稱作六禮。如《儀禮》記載∶“昏有六禮,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
2、宋朝的法定結婚年齡是男子十五歲,女子十三歲。如《宋刑統》,“男年十五,女年十三以上,並聽婚嫁。”
3、宋朝婚禮習俗,結婚前一天男方家人要去女方家“催妝”,女方家人要去男方家“鋪房”。這一係列禮儀在《東京夢華錄》中有詳細記載:“次過大禮,先一日或是日早下催妝冠帔花粉,女家回公裳花襆頭之類。前一日女家先來掛帳,鋪設房臥,謂之‘鋪房’。”
4、古代男女成婚,需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這一製度幾乎貫穿整個封建時期。如《孟子.滕文公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鑽穴隙相窺,逾牆相從,則父母國人皆賤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