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古代小村觀景(1 / 2)

想到這裏,李海峰心裏稍安,自己就做幾天荀攸,了解了解真正的三國曆史吧。轉念一想,既然自己來到三國,想來當時綠色無汙染,風景一定很好看了,先看看三國時期的風光,姑且當做古代農家幾日遊吧。

李海峰(荀攸)透過窗戶看看外麵,是下午三點多的光景,於是對老仆人說道:“張貴,你扶我起來,我現在感覺好多了,想出去走走。”

“好,公子。”張貴忙不迭的答應著。

李海峰(荀攸)在張貴的陪伴下,走出屋外,李海峰先抬頭看看古代的藍天,果然比現今蔚藍多了。舉目四望,周圍都是平房,不像今日的大都市,周圍都是摩天大樓,所以天顯得比如今更高,更浩瀚一些,朵朵白雲更是被藍天襯托的潔白無瑕,讓人讚歎不已。

李海峰(荀攸)又低頭看了看腳下,果然都是黃土地,似乎昨日剛剛下過雨,地麵比較潮濕,小風一吹,清新的泥土氣息迎麵的撲來,中間夾雜著不知是草香還是花香,這讓久在大都市生活的李海峰,似乎有一種回到了在幼年孩提時,生活在農村時光裏的感覺,內心無比的舒暢。

看到李海峰(荀攸)精神了很多,老仆人張貴剛才懸著的心安定了許多,緊緊跟定李海峰(荀攸),兩人來到大街上。

李海峰(荀攸)在張貴的帶領下,先觀看了兗州城內景象。城內居民稠廣,三街六市,十分熱鬧。街道馬路雖然不似如今的寬廣,但人流熙熙,挨擠不開,無比熱鬧。有背筐的,挑擔的,提籃的,賣菜的,買米的、賣麵的,買雞的,賣蛋的,趕集的,算卦的,騎馬的,坐轎的,百姓土俗淳樸,神態安定,到處一片祥和之景象。人們往來紛紛,城內顯得非常繁華。

李海峰(荀攸)心中暗道,看來曹操治下,發展也還不錯。二人走街穿巷,隨著人流,來到兗州城外。

二人爬上一個小山坡,居高臨下,放眼四野,觀看近兩千多年前的古中國景色。這一帶正是中原比較富裕的地方,果然是一個綠色無汙染的農耕時代。隻見天高雲淡,碧空如洗,青山綠水,阡陌交通,雞犬相聞;憑高望去,官道上人流熙熙,田野中牛羊滿地,池塘邊鵝鴨成群;良田美池應有盡有,荷鋤農夫正在辛勤勞作;四下裏綠蔭似染,草舍房屋星羅棋布,點綴於廣闊的蒼野,好一派大好河山!

憑高看罷良久,李海峰(荀攸)心中暗讚不已。連老仆人張貴,見如此景象,也在一旁禁不住地對李海峰(荀攸)說:“公子,曹將軍治下,的確不錯,遍觀兗州城內城外,比及咱們老家潁川,富庶多了。”

李海峰(荀攸)點頭稱是,二人見前麵不遠處有一個小村莊,環境清雅,就隱在前麵的小樹林後麵。李海峰(荀攸)於是想近距離的仔細看看古代的農家生活景象,就與張貴一起走下山坡來看。

李海峰(荀攸)見此景色,此時心情極佳,下坡時加快了步伐,走的飛快,“哎哎哎!公子……留意點腳下,慢著點兒……”他身後的老仆人張貴,擔心地忙緊走幾步,也連趕了上來,“公子,公子,別著急啊?反正是來觀景,早一刻和晚一刻也沒多大的區別呀!”

二人當轉過這一片林子來看時,卻是一個不大的小村落。一條清澈的小河從村旁潺潺流過,村莊一周遭都是黃土牆,牆外有二三百株大柳樹,枝葉繁茂。村頭不遠處,幾位須發皆白的老者看放牛羊,不遠處的小河邊鵝鴨成群。看那村落,真是好一個古代的農家村舍,房屋雖然簡陋,村莊卻也十分整齊幹淨,草舍錯落有致,有二三十戶農家,大都是草房。李海峰(荀攸)和張貴在村中徐步走來,漫步在村中的黃土小道,兩邊榆桐成行,間或有幾株垂楊柳等其他的樹種,甚是幽雅。

村中幾個小孩童正聚集在街口的一株大樹下,玩耍嬉戲。二人走近一看,原來孩子們正玩著過家家的的遊戲,孩子們先是從一棵桑樹上逮住一隻強壯的天牛,隻見這隻天牛渾身烏黑發亮,在陽光的照耀下閃著金屬的光澤,那亮度和光澤簡直可以與今天的奔馳寶馬的亮度有的一拚,它那強壯的上顎,發出“哢嚓、哢嚓”之聲,其聲很象是鋸樹一般,甚是厲害。孩子們給這隻天牛身上係上細線,細線的另一端拴上一塊樹皮,讓天牛拖動樹皮,猶如牛拉車一般。安排妥當後,又從旁邊另外一棵椿樹上,捉下一隻椿樹上所獨有的名叫花媳婦的昆蟲,這種昆蟲漂亮極了,它的外翼有著灰黑色的斑紋,內翼卻是漂亮的鮮紅色,顏色搭配的美麗極了,特別是飛起來的時候,灰紅交織,就像穿著花色豔麗的年輕的小媳婦兒一樣,稱之為花媳婦在恰當不過了。孩子們將花媳婦放到樹皮做成的小車上,讓天牛拖動著,孩子們在一旁跳躍歡呼著,邊玩邊鬧說:“娶媳婦,不忘娘,生多娃娃滿屋堂。”說完哄堂大笑。比起現今充斥市場的各種電動玩具來,孩子們玩這種“自然寵物”有趣得多。孩子們天真爛漫的遊戲,讓一邊的李海峰也忍俊不住,看的饒有興趣。猛然想起當年孩童時的自己,仿佛也玩過這種遊戲,此時似乎有許多情感、真諦、往事以及一些令人不可思議的思緒,一齊湧上心頭,噴薄而出,卻又轉瞬即逝。此情此景,使自己想起了陶淵明的那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經典詞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