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說:“一切眾生即非眾生。”意思就是說這個世界千變萬化,每天都有太多的人和事是我們永遠都管不完看不清的。所以,清醒的時候就難免心煩意亂,不得安寧,還是糊塗一點更快樂。
一個人太過聰明絕不是什麼好事。須知,物極必反,精明過頭了反而要吃虧。《紅樓夢》裏批王熙鳳說“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這就是在告訴我們不要學王熙鳳式的精明,世事複雜,我們不可能把每件事都弄得清清楚楚,這樣做隻會給你帶來無盡煩惱,影響你的生活,所以做人還是“糊塗”點為好。
就像有一則故事裏所講的那樣:
某地有一個又懶又喜歡談論別人的婦人,一天,她看見鄰居曬在陽台的白被單沾滿了黑點,便嘲笑說:“我看這家女主人連衣服也洗不幹淨,不會理家,隻會吃飯。”哪知當她推開自家的窗戶時,看到鄰居的被單洗得又白又幹淨,這才發現原來是自家的窗戶汙穢不堪。
所以,為了不犯這樣的錯誤,我們不妨“糊塗”一些,這樣不但可以平靜地原諒了別人,有時也是對自己的一種保護和釋放。
每個人都想讓自己變得更聰明,也都不願意在別人眼裏自己隻是個糊塗蟲,更不會心甘情願地把自己的聰明之處藏起來,而把糊塗的一麵留給所有的人。事實上,聰明有著豐富的內涵和不同的層次。而糊塗,也有豐富的內涵和不同的層次。認真地做些研究,就可以發現聰明有初級的聰明和高級的聰明之分,糊塗有低級的糊塗與高級的糊塗之別。
不懂糊塗之奧妙的聰明人,往往喜歡顯露自己的優秀之處,處處炫耀著自己的聰明。就像是無製動器的火車極易肇事。而通曉糊塗之奧妙的聰明人,就如同火車裝上了製動器一樣,可以安全的可靠地向目的地進發。不知糊塗之奧妙的聰明,固執死理,不通人情,像書呆子一樣經常碰壁。
難得糊塗,糊塗難得。就像歌曲《瀟灑走一回》裏的: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這樣,我們才能在平靜之中體味到人生的酸甜苦辣。古人說:“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意思就是說水太清澈了,魚兒們就無法藏身了,也無法找到可以維持生存的食物,當然隻有另尋出路了。人也同樣是這個道理,一個人活得太清楚,表現的太聰明,身邊也就沒有什麼朋友。因為所有的人都有這樣那樣的缺點。你緊抓著這些不放,當然沒有人敢接近你。做事也是如此,有時你隻需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把事做絕了,做得太清楚隻能讓人害怕你的苛刻,討厭你的精細和繁瑣。當你再次要求別人去做事時,別人當然是能避則避,能推則推,這時的你也許還會覺得別人不夠義氣,卻不知是因為你活得太過清醒,要求得太過嚴格。
“傻人”有“傻”福,這句話我們應該都聽過。為什麼傻人還會有福呢?原因在於正因為他傻,所以他活得比別人更簡單,更實在,更容易取得讓人的信任,給人一種安全的感覺。和這樣的人在一起,你的身心也就放鬆了,不再有那麼多的算計心和警惕之心。人首先要解除彼此的威脅,才有可能相互靠近。“傻人”正因為他的“傻”,那種憨憨的樣子,讓你感覺到發自內心的真誠和友好。
傻人傻人,就是說那個人傻,因此我們對於這種人也就不會那麼敏感,不會過多的懷疑,對於這種人的誤解和傷害我們有著更多的忍耐力。“傻人”很多時候意味著執著和忠貞,也意味著寬厚和誠實,這一點讓人很是感動,也很是讓人喜歡了,你也就會在不知不覺間站到了他的一邊。“傻人”無意中得到的,可能比聰明人費盡心機得到的還多。“傻人”的“傻”就是他的最大資本。
一個國王要在三個兒子中選一個王位繼承人。為了完成這個計劃,他給三兄弟每人發了一顆瓜子,看誰種得好就選誰。
瓜子拿回去後,三人都種上了。到了約定的時間,三兄弟端著自己的花盆去見國王。國王看見老大、老二的瓜苗都長得很好,隻有老三的盆裏什麼也沒長出來。於是,他把王位傳給了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