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57年首次發現胡氏貴州龍並定名以來,直至20世紀90年代中期,貴州龍動物群化石及其產地均未受到破壞。但正是基於在頂效、烏沙兩處化石產區可以發掘到大量可供科研、收藏和觀賞的珍貴化石的原因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後,以經濟利益為目的的盜挖、盜賣珍貴化石現象時有發生,並曾在一段時間內十分猖獗。如2002年美國歸還中國的最大的一批走私文物,共93箱,其中就有10件是十分珍貴的貴州龍化石。
貴州龍動物群的集中產地,還包括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簡稱黔西南自治州)境內的安龍縣、興義市的鄭屯鎮以及與興義毗鄰的雲南富摞縣等地。在這些化石產地,地層層位與頂效、烏抄所出露的層位一致。
貴州龍動物群化石獨有的科學價值及觀賞價值,引起一批收藏愛好者的注意,有的甚至不惜花費重金進行收藏,貴州龍動物群化石由此產生了一定的經濟價值。前些年,由於管理難度大,保護不係統,以經濟利益為目的的不法分子在興義、安龍、富摞等化石產地進行猖獗的強挖、盜賣活動,致使大批珍貴化石流失,大片化石產地被嚴重破壞,直接影響到貴州龍動物群今後的科研、科普工作。這個損失是巨大的,因為貴州龍動物群化石就現在的發掘來看,不斷有新的生物屬種化石被發現,在這一帶地層中,究竟埋藏著多少數量、多少種類的生安龍售物館物化石,對研究生物演化具有什麼重大突破,目前都還是一個謎。這種嚴峻的形式應該得到各級部門的高度重視,各級各部門應該盡早妥善解決這一問題,以利於貴州龍動物群的保護和研究。在這一點上,貫徹執行溫家寶總理提出的要保護世界化石寶庫,保護極具科學價值的自然遺產的重要批示精神,勢在必行。
目前,興義市各級各部門認識到了保護珍貴化石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采取了多種形式的保護與管理措施,取得了很好的保護成效。在貴州龍動物群的首先發現地頂效鎮,已經建立了貴州龍博物館在烏沙,化石產地也得到大力的保護,並有多所大學及科研機構在這裏進行科學研究工作。此外,興義市相關部門和單位對化石保護的有關法律法規做了大量宣傳工作,極大地提高了人民群眾自覺保護珍貴化石的積極性,形成了全社會共同保護珍貴化石的良好局麵。但是,貴州龍動物群化石產地存在分布麵積廣,重要埋,藏點分散的情況,給保護與管理造成一定的困難,還有大量的保護工作需要去做,還有大量的保護措施和保護方法需要去完善。
現在,各級科研單位已經著手在興義貴州龍動物群化石產地建設科學研究基地,對貴州龍動物群化石全麵深入的科學研究即將展開。我們相信,不久的將來,貴州龍動物群一定會有更大的科研突破,必將給興義人民帶來更大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