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類的祖先就是古人類,但是古人類的生活條件與現代人相比存在著天壤之別。他們在衣食住行各個方麵,都受到自然條件的巨大影響。從前麵介紹的頂效貓貓洞遺址、桔山張口洞遺址的自然環境中,我們就可以知道,古人類的生活環境是有一定要求的。
在維持生命的基本要素一一食物方麵,古人類特別是舊石器時代的古人類沒有更多的選擇,基本上是以持獵、捕魚和采摘野果獲得食物。因此,古人類理想的生活區棋,要有大麵積的平壩,而且平壩中樹林密布,或者是癲臨湖泊、江河,可以為他們提供足夠的獵物資源和野果費摞。隨著人類自身的進步和對大自然的逐步了解,人類慢慢懂得農業耕種。在古人類遺址中,體現出農業耕種的遺跡或遺物基本存在於新石器時代遺址中。此外,大家都知道,無論動物還是植物,水都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古人類理想的生活環境中,水源也是重要的一環。興義目前發現的古人類遺址,無一例外都處於各種形狀的山間平壩之中或山間平壩邊沿。並且,這些山間平壩之中,要麼有穿越平壩的河溝,要麼有四季長流的清泉,在食物資摞和水源方麵能夠為古人類的生活提供必要的保障。在住的方麵,古人類的要求不高,但也有月必要的條件。
擋風避雨、避免野獸傷害是古人類居住的首要條件,因此在沒有建築技能的時代,他們往往選擇現成的洞穴作為居住場所。這一點上,興義地區獨特的喀斯特地形為古人類提供了良好的居住條件。興義的石頭再一次體現了它們對人類的巨大貢獻。溶洞發育是喀斯特地形的一個重要特點,地形以喀斯特為主的興義,遍布著大大小小、形狀各異、深淺不一的溶洞,還有許多石麵向崖壁凹進去的岩廈,這些地方,就是古人類良好的居住場所。
但是,不是所有的榕洞或岩廈都是適合於古人類居住的,因為古人類居住的地方還受到許多具體條件的限製。首先古人類居住的地方要幹燥,周圍平壩在雨季時還不能經常被水淹沒。其次,古人類時常麵臨猛獸的攻擊,還有其他古人類群落。的威脅。因此,他們在選擇居住地時,除了注重平常的生活條件叼外,還得看看洞穴或岩廈的自然條件是不是便於防禦。在遠古。時代,古人類沒有鞋襪,爬高躍低經常會造成腳底受傷。興義地區山峰中的石頭,在漫長的地質曆史時期,受到上百萬年風雨侵蝕,石麵早就露出坑窪不平的棱角,有的鋒和如刀而古人類生活的時代,自然植被繁茂,到處都藤樹交錯、荊棘密布。以上種種,都不利於古人類活動。所以,一般古人類選擇居住地時,就算山洞的條件再好,如果地勢較高通行不便,他們也不會選擇。好在興義溶洞眾多,總能找到適合於古人類居住的地,方。還有一個方麵,古人類一般不會單獨或者一兩個人生活,因此選擇的居住場地還要有一定的寬敞度,很小的洞穴也不在他們選擇居住地的考慮範圍內。
跟現代人類一樣,古人類也喜歡明媚的陽光,清爽的微風。因此,在自然氣候良好的日子,在自身安全有保障的時候,古人類也喜歡在洞穴之外生活。所以他們在選擇棲身洞穴的時候,如果洞外還有一片高出平壩的台地,那就再好不過。可以想像,在陽光明媚的一天,一群古人類散布於興義某處喀斯特溶洞外的台地之上,有的打著石頭或磨著石頭製造明天將要使用的工具有的架上柴火烘烤野豬、野兔等獵物還有上了年紀的老人依著一塊岩石嚼著野果享受暖陽的沐路而即將產生更多人類文明的小孩兒們在洞穴、台地間耍鬧嬉戲。他們之中,會不會有人遙想很久很久以後,這裏將會變成什麼樣就如現在的人類遐想當年的他們。總的來說,古人類處於人類探索自然、駕馭自然的初級階段。反過來,他們受科學技術的限製,對大自然的依賴程度相當高,其生產、生活等方麵受到各種自然條件的限製與束縛。興義,為古人類提供了生存繁衍的理想場所而古人類留給興義的則是厚重久遠的人類文明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