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義係軍闊雖然在亂世中沒落,但劉氏家族等地方勢力仍然憑借百足之蟲的餘威左右著興義縣境的軍政民情。當他們偏安一隅,或是意圖東山再起,或正沉浸於對權力巔峰的回憶之時,一支與國民黨部隊以及任何軍閥勢力都截然不同的隊伍,曆經千難萬阻的長途跋涉,踏上了興義縣的土地。這支隊伍撒下了革命的種子,讓受盡磨難的興義人民從心底湧出對未來幸福生活的期盼。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麵軍(即中央紅軍)在四渡赤水、兩渡烏江後,於1935年4月3日直趨修文、紮佐。蔣介石正在貴陽督戰,中央紅軍抓住時機佯攻貴陽,於4月9日急行軍越過湘黔公路南下16日接過北盤江18日經貞豐縣城,19日經興仁縣城,20日經安龍縣城21日進人興義縣城,25日全部出縣境向雲南省挺進。
紅軍由普安縣境、興仁縣境、安龍縣境分數路進入興義縣境內,然後分別會合後,從興義縣西北方向分路進入雲南省境。
1紅一軍團直屬隊於1935年4月21日由興仁縣楊、灑屯經交樂、膀子回進入興義縣攆場、觀音山宿營。22日經興化、大蚌、泥摸到豬場宿營。
紅軍洞紅一軍團直屬隊經過興化時,留下標語一副,位於興義市萬屯鎮海豐村觀音山寨北側,當年紅軍在寨旁李大先墓碑上用墨筆書寫沒收地主階級的土地、財產、房屋、山林歸農民所有!
處在困難險撞中的中國工農紅軍,在長征行軍途中,時時不忘宣傳中國共產黨的方針政策,沿途撒下革命的火種。
2紅一軍團第二師於193當年4月21日由安龍縣龍廣進人興義縣撓三家癖、新寨、鄭屯到頂效宿營。22日經手爬岩、洛寨到納省稍事休息後分成兩支一支從萬家彎子、許家啞口、極叭前進一支從廠播到岔河。兩支會合後涉過馬剔河上遊到達響格。23日經紅板橋進入雲南省境,又經古敢、抄營插入興義縣境戚舍大寨,再人雲南省黃泥河。在紅板橋時,該部紅軍分一支經梁子上、畢衝插入發晗、豬場,與紅一軍團直屬隊會舍。在響格分路的一支到達混混壩後,又分兩支前進一支經大地、大海子宿營率土一帶一支經紅岩、小糠古、大棒古宿營晶甸、雙橋灑一帶。4月23日,宿營品甸、雙橋河的一支與由率土分路的一支在四起勒新癖會舍。由率土分路的一支經尾巴、商得等地與上述一支在寡婦橋會合,經大牧、謝灑與發哈、豬場來的一支合為一路後,再分二路進人雲南省境黃混河以西的新場。
在威舍鎮發晗村豬場組青龍山東麵山腳,有一處向東的山洞,洞口南側岩壁之上,書有紅軍洞三字。其來曆就是紅一軍團第二師一支過發哈時,紅軍戰士和傷員為躲避敵視的轟炸,避人該洞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