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公孫大娘,自此和安慶緒結婚後,雖然和蘭利秀有過過節,但是蘭利秀還是走了,一直沒有回來,這也是一件好事,起碼她可以和安慶緒安心的過日子。這些年公孫大娘的生活還是充滿幸福的,盡管安慶緒馳騁疆場生死相交,但是,生在將門,保家衛國理所當然。所以公孫大娘很滿足於現在的安定生活,何況有她的良兒在她身邊。
安良,別看他今年隻有十歲,但是他聰明、可愛,隻是很調皮搗蛋,不過,安良深得安祿山喜歡,安良也很敬佩爺爺。雖然安良小小年紀,但是他對安祿山的了解已非同一般。也許是安祿山的威嚴,一呼百應的大帥之風,在安良幼小的心目中樹立了良好的英雄形象。小安良沒事便想找爺爺,可是安祿山遠在範陽,很少到幽州看望安慶緒一家人,安良便很難見到爺爺安祿山。於是安良便偷偷的溜進安祿山的書房,看看這個,看看那個,覺得沒什麼稀奇。於是他坐上椅子,可是高大的書桌使他無法拿到上麵的一切。但是,他又想看看爺爺用的筆墨紙硯有何不同。心想,反正爺爺不在幽州,不如爬到書桌上玩,他注意已定,便上了書桌,他仔細的看了看爺爺用的筆墨紙硯,覺得也沒什麼不同,和先生教他讀書識字用的筆墨紙硯也沒什麼兩樣,就是精致一點。
這有什麼好玩的呢?安良打算跳下書桌,要不然被下人看見告訴爺爺那就麻煩了。於是他站在書桌上伸了一個懶腰,猛一抬頭就見天花板上鑲有一隻雄鷹,安良看到這隻老鷹笑了,這老鷹並不大,但非常精致,可惜鑲在天花板上拿不下來,安良有些氣惱,不過有什麼辦法呢?爺爺的東西他又不敢打破。不過他轉念一想,既然拿不下來,又不能打破多看看總可以吧!他看了看鷹嘴,發現沒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安良再踮起腳尖摸了摸兩邊的鷹翅,鷹翅雖然好看但是也沒什麼特別,於是,安良又看鷹尾,他捏了捏鷹尾,就發現這鷹尾有鬆動現象,安良萬分奇怪,他再試著擺動了鷹尾,然後一旋那鷹尾便打開了,安良非常高興,他小手伸進鷹腹便探到一樣東西,像一支小木棍似的。安良便把它拿了出來,一看果然是一支光滑的小“木棍”,他左看看右看看覺得非常好玩,便把他揣在懷裏,然後把那鷹尾上了上去。暗自高興的離開了安祿山的書房。
公孫大娘自從兒子安良的出生給她帶來了不少快樂。一種有家的感覺;一種牽掛的心情;還有母愛的付出;都使她無暇顧忌以前的憂煩瑣事。但隨著安良的出生府上的下人也對她另眼看待,下人不再躲著她而是主動親近她,因為說不定以後的女主人就是公孫大娘了,所以為圖在安府的前程下人都越來越尊重公孫大娘。就連段夫人也沒有再提蘭利秀的事。如今十歲的安良,仍然靜不下來,於是公孫大娘和安慶緒商議,請了一位教書先生教其書禮。可是,教書先生仍然管不了安良,為此,公孫大娘傷透腦筋。安慶緒鎮守邊關回府甚少,但安良照此下去豈能成才?就像今天,先生又告訴公孫大娘安良不見了,公孫大娘便急得到處找,公孫大娘首先想到的是安祿山住處。雖然安祿山在範陽,但是安良還是喜歡到那邊去玩。公孫大娘正往那邊走,安良便一陣風似的跑了過來,公孫大娘見此氣得一把把安良拉到房中訓道:“良兒,你現在懂事了,應該好好讀書才對。聽先生的話,知道嗎?”
“娘親,爺爺說書理不需要懂太多。因為書上的道理也不一定是對的。”安良認真的說道。
“哼!古往今來那位聖賢、君子不是知書達理之人,你小小年紀便知此歪理,成何體統?”公孫大娘非常生氣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