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柳暗花明(2 / 3)

而師父宋瀾,則是當今天下響當當的人物,號驅災先生,曾是雲國的相國,以才華出眾而聞名於天下,後辭官歸鄉,遊曆各國。十多年前,他偶然在一座荒山中撿到了年幼的齊避邪,遂收養為徒並教授知識。驅災先生這一稱號是宋瀾退居山林後自封的,除了幾個尚有聯係的故交外,所知者甚少,因此遠不如他的名字來的舉世聞名。

這三人在去年就定居在了棱山。有一天,齊避邪過二十歲生辰,想到男子在這個年紀時就加冠禮,奮發圖強,為理想奮鬥,而自己卻幽居山中,無有建樹,內心悵然不已;又念起家族之仇尚未得報,齊家滅門之冤尚未平反,胸懷壯誌又無處施展,心情愈發鬱悶。宋瀾得知後,鼓勵她下山入世,並指點了一條明路:“你若真想為齊家報仇,不如去投奔齊國。”

齊避邪這些年跟隨宋瀾走遍了七國,對每個國家的條件與情況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聽到這個建議後,她問道:“為什麼是齊國?”要知道,齊國在五年前尚是處於鼎盛時期的,可自從發生了一係列變故後,這個國家就開始走向衰弱,就在上個月,齊王駕崩,由年輕的太子即位。傳聞這太子初涉朝政,隻會紙上談兵,對軍事更是知之甚少,短短一個月,國中邊境已連失三城,大不是宜國的對手,師父為何要選這麼一個衰弱的國家讓她去輔佐?

宋瀾緩緩說道:“現如今的齊國,是不如昔日來的兵強民富,然而它的本質尚未有所改變。你隻看到它被宜國和浮國、黎國算計,甚至想獻寶以求和,卻不曉得但凡齊國隻要有一樣事物,就能扭轉局勢,力挽狂瀾,成為七國之最。他們所缺少的,不是最鋒利的兵器,不是最堅固的護盾,也不是最強大的軍隊,更不是最有威懾力的炮火,而是一個光明的指引——聰明的謀士。”

“謀士?師父,我記得你說過,像覃國的劉蒙、黎國的魏楠、桑國的桑枝,他們都是謀士,遊說於各國,有的在朝堂上指點江山,有的在幕後運籌帷幄,也有的在戰場上揮斥方遒。”齊避邪說到這裏,眼中綻放出前所未有的光彩,

“不錯,”宋瀾點頭說,“為師最初在雲國時,也是從一個謀士開始,漸漸坐到了相國的位置。阿邪,你若真想建功立業,為你,為你的家族,爭一口氣,在青史上留名的話——成為謀士,是一條再適合不過的道路。”

他頓了頓,又說:“當今局勢,社會動蕩不安,七國紛爭,沒有一個能幸免,也沒有一個國家能不被卷入其中,而他們各有各的優勢。謀士出謀劃策隻是其一,最重要的是選人,選擇什麼樣的人,就決定了以後會走什麼樣的路,采取什麼樣的計策,接受什麼樣的命運。有些人自以為算無遺策,可沒有料到人心;有些人算盡了一切,卻反而誤了自己的性命。因此,從仕之前,務必要投一個明主,你才可有一個光明的未來。雲國與你有仇,你定然不願協助;桑國君主貪財好色,黎國君主自私自利,宜王外強中幹,浮王狡詐多變,這些都不可取;覃王雖傳言要廣招天下賢士,但他胸懷城府,工於心計,為師怕你在那裏吃虧。齊國則不然,他們如今雖被宜國圍攻,戰場上連打敗仗,但隻是軍中缺少正確的指揮的緣故,你若是能趁此機會參與其中,擔任職務,步步高升,或許,這就是你走進這世界舞台的最好方法。”

齊避邪本就聰穎,聽宋瀾如此分析,一下就明白了:“我知道了,師父,那我即刻就準備下山,去往京城。”

“和采玉一道去吧。”宋瀾的聲音透了分疲乏。想來剛才說了那麼多,自己也有些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