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黍縣風波(3 / 3)

齊避邪的神情是一貫的冷峻,她從另一個鍋裏舀來一勺粥,喝了,將勺子示給眾人看:“鄉親們,這些米都是我從竭水裏運來的,每日的粥也都是幹淨到鍋底,從沒有剩下。”她轉頭看那之前幾個因鬧事而被打發到分粥任務的人:“即使有剩餘,也都歸他們所有,哪裏還存在隔夜一說?”聲音不大,卻很有分量。

百姓們的躁動緩了不少。

齊避邪又道:“說我吃山珍海味,可我這個月來一直在養病,吃清淡食,哪敢碰那些肉食?列位不信,可看看我這藥方。至於衣服,”她苦笑著將袖口卷起,露出裏麵那層:“粗布麻衣,隻外麵披著大氅,連這也被說嗎?”

百姓們啞口無言。

“是啊,齊大人一直省吃儉用,並沒如流言所說的那般不堪。而且這些粥都是一日三次蒸煮,新鮮著。還請大家不要聽信謠言。”縣令道。

百姓們信了七八十,可也有人嘀咕米價的事,但因為聲音太小,基本沒人聽見。

不遠處,一身白衣,玉冠束頂的男子展開扇子輕搖,眼神帶嘲諷:“這群人真是不識好歹,粥愛喝不喝,換成我才不會管他們的死活。”

施椊道:“屬下疑惑的是,齊避邪為什麼要抬高米價?”

邵宮嘴一勾說:“如果我沒猜錯的話,她是想效仿範仲淹解決糧食問題。她故意抬高米價,騙其他地區的米商到這兒謀利,到時她一開倉放糧,百姓們就都搶著白拿糧食,不會去買米商手中貴得要死的大米。是以那些大米到最後賣不出去,隻能低價出售。”

施椊恍然大悟道:“想不到齊避邪還有這一番心思。”

邵宮冷笑,合攏起扇子,在手中輕晃:“不過既然被我猜著了,定然不會讓她如願。你現在就放消息出去,如此如此……”

第二天,黍縣人關於齊避邪的話題變了風向,十個人裏麵有九個是誇讚她的。

一對父子去棚子領粥,經過一家米店時,小孩仰頭問道:“爹,我們家已經有錢了,為什麼還要每天領粥啊?”

父親回答:“因為我們的錢還是不夠買一袋米啊。”

小孩問:“為什麼米會那麼貴啊?”

父親說:“因為齊大人要騙別的商人到這裏來賤賣糧食。”

齊避邪效仿範仲淹的做法不脛而走,嚇跑了很多想到黍縣撈油水的米商。

針對這情況,齊避邪琢磨了片刻,說:“這些廟宇和糧倉差不多還有十來天就完成了,等過了這些時日再說吧……”

等廟宇和糧倉建完後,百姓們手頭已經掙到了不少錢,全都眼巴巴等著齊避邪開倉放糧。然而齊避邪並沒有免費發放糧食,反而是拿出米來搞活動:一百五十文一鬥的米,如果買兩鬥可以在原價上減去一百四十文;買三鬥減去二百五十文,還多贈一鬥米;如果超過三鬥,多出來的一律按每鬥五十文計算。

百姓們得知,這雖和原來意想中的有些差別,但也不難接受,因此都歡喜地從家裏取來錢排隊購買。每個買米的人都帶上民籍做登記,且每戶人家能買的米斤兩也有限製。

如此一番安排下來,災情解決得差不多了。齊避邪就對縣令說:“以後沒出什麼意外,米價就按一鬥五十文來算吧——但是貴縣日後可不要搞類似的活動,這隻能用於一時,若是長此以往,會出亂子。”她低聲跟縣令說了這法子的弊端。

縣令連連點頭,答應齊避邪會嚴格把控市場。

齊避邪回到竭水後,裴策對她大加讚揚,並提升其回上卿之位。不成想沒到三個月,黍縣那邊又出了事。

據來報,自從齊避邪用了滿價打折扣的方式賣掉了糧食後,其他米商也紛紛效仿起來。但礙於縣令明文規定不可搞類似的活動,他們便用別的法子。

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一些精明的商人製作了好幾種精美的袋子,每隻袋子都裝上不同的穀物——可能是單純的大米,也可能是單純的小麥或大豆——當然好幾種混雜的興許也有。每隻袋子都隻要十文錢,一些人見售價便宜,且袋子也漂亮,便掏錢購買。但有不少袋子裏裝的是快爛了的陳米,有的可能還生了蟲子,因此人們在很多情況下都將這些米扔掉。

這還不算誇張的,有些米商摸準了孩童好玩的心理,準備了十來種造型各異的泥娃娃,裝在不同的盒子裏。隻要購買一定價格的米,就能領取隨機贈送的一個盒子,每隻盒子藏有一個泥娃娃。許多小孩見著宣傳展示的泥娃娃模樣可愛,便吵著要爹娘買米。但小孩大部分情況是沒能得到自己喜歡的那款泥娃娃,因此纏著爹娘還想再買。可大人並沒小孩那麼容易上當,這不,有個人知道米商在打什麼鬼主意,便在買米時,刻意帶了一個秤,將每個盒子都稱上一下,計算自家小孩想要的泥娃娃的重量,最後挑中盒子。

這些活動一搞,縣令想著要製止,但看這些米商又的確給黍縣帶來巨大收益,便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去管它。

日子一久,黍縣人買的米過多,糧食堆積吃不完,就出現了浪費的現象,而且聽說還挺嚴重。

齊避邪又被調去黍縣解決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