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初,我在杭州圖書館為高考做準備時,偷閑閱讀了一些朋友推薦的介紹吸血鬼的書籍。盡管閱讀大廳裏坐滿了人,詭異和恐懼仍然讓我汗毛直豎、後背發涼。不過這種恐懼就像高三男生的愛情一樣,很快就煙消雲散了。
三年後一個夏日的傍晚,我和語言係的同鄉坐在南開大學的馬蹄湖旁,評論著湖畔小路上走過的漂亮女同學,手裏的複習提綱早被拋到了腦後。涼風拂麵、月色朦朧,醉人的荷香讓我們憶起家鄉的“埠頭雲錦晚涼天”,隻是少了幾杵淨慈寺清越悠揚的晚鍾。
在湖畔,我結識了曆史係讀研的一個天津男生,他的名字叫十一,我們成了無話不說的好哥們。
大學畢業後我應聘到上海一家公司當了人力資源幹部,十一讀完研究生被分到天津市曆史研究院工作,E-mail變成相互間最好的聯係方式。
2011年8月的一天,久未聯係的十一在E-mail上發給我十數篇他的日記,並囑咐我盡量不要對外人講起。此後十一音信全無,誰也不知道他去了什麼地方,去做什麼事情。
閱讀了十一的日記,七年前在杭州圖書館感受過的恐懼再次強烈的侵蝕著我的思維,並且久久不肯離去。奇怪的是,這種自身體驗帶來的更加真實的恐懼,並沒有讓我感到絲毫的厭惡、惶惑,莫名其妙的興奮和震撼讓我全身暴起一層雞皮疙瘩。
能夠有這樣的朋友讓我感到無比自豪,很少有人能夠像他一樣,麵對一個陌生世界,坦然接受上天加諸的宿命,如同行走於未知黑夜的旅人,為了看到黎明的一線曙光,義無反顧的探索下去。我被他的勇氣和膽量所折服,而他和他的朋友們的前途安危,又無時不刻牽動著我的神經。這種極端矛盾的心態讓我漸漸變得思緒不寧、寢食難安。
終於,在一位當編輯的朋友勸說下,我決定把十一的日記稍加改動寫成小說發表在網上,以便平複內心的悸動和惆悵。
我期盼某一天早上打開電腦後,第一眼就看到十一的E-mail:“淨琉璃你個SB,******怎麼不守信用……”
即便是這樣,我也會高興的跳起來。
淨琉璃2011年8月1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