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3號(天津-中國)
十一心情非常沮喪。第三研究室上報的助理研究員候選人一共有4個,他排在第3名。在研究室內部舉行的評審準備會上,他介紹了自己參加中級職稱的論文《‘竹書紀年’論及的官吏製度》。
看到在座各位老爺子頻頻點頭讚許,十一心猿意馬起來,準備講幾句場麵話結束發言時,鬼使神差的扯到了《竹書紀年》研究中一個極為敏感的話題。讓本來無限接近成功的他,被室主任封博興和幾個研究員斥之為異端邪說,批了個體無完膚,頃刻間掉入失敗者的行列。
十一是一個老實人,在學術問題上從來都是中規中矩,不敢跨越雷池半步,今天也不知道哪根筋突然出了毛病,竟然用半是調侃半是玩笑的口吻,對“天再旦”是否真的是日蝕提出不同意見。
幾句話剛說出口,會議室內的氣氛驟然降到冰點以下。封主任原來笑容滿麵的臉,一下子陰雲密布、煞氣逼人,沉寂了片刻,那老頭吼了起來,“十一,‘天再旦’在學術界早已有定論,是你能拿來隨便開玩笑的嗎?沒想到你的治學態度這樣不嚴謹,既然如此,你為何不去找外國人當你的導師呢?”
接下來的場麵可想而知,結局也可想而知。
走出曆史研究院的大門,外麵不知什麼時候下起淅淅瀝瀝的小雨,十一把雙肩包舉在頭上,跑下濕漉漉的台階,一不小心滑倒在馬路便道上,正好趴在崔果果的吉普車前。
姚寶寶看見六一的狼狽相,幾乎笑岔了氣:“我說哥,不就是拉你去吃個飯嘛,何必行此大禮。”若在平時十一肯定反唇相譏,今天卻一聲不吭鑽進車裏,“碰”的一聲帶上了車門。
看著十一和窗外天空一樣陰沉沉的臉,姚寶寶收起笑聲,咽了一口吐沫,小心翼翼的問道:“哥,沒通過?”
十一用紙巾擦著衣服上的泥水,悶聲悶氣的“嗯”了一聲。
“為什麼?”
“說了你也不懂”。
“這叫嘛話。你不說我倒懂了?”
“******。全是天再旦惹的禍!”
“這姓田的是誰?為嘛和你過不去?”
看著姚寶寶一臉憤怒,十一笑了,“我說你不懂,你還不承認。不是姓田的。是天再旦。”
“好,不姓田。哥,這個叫什麼蛋的是幹嘛的?這麼大權力?是你們院長?”
這次輪上十一大笑了,雙手拍打著姚寶寶堅實的後背,笑的上氣不接下氣。
姚寶寶從十一的笑聲中察覺到自己說了很傻很傻的話,跟著“嗬嗬”的笑起來。笑聲裏吉普車寬寬的輪胎濺著水花衝了出去。
十一不是姚寶寶的親哥哥。他的名字是孤兒院的老師給起的。3歲離開孤兒院,養父母都是國有大企業中層幹部,一家人過了7-8年好日子。一年冬天十一的養父母在一次車禍中同時遇難,養父母的親戚們瓜分了家裏的財產之後,誰也不願意繼續領養這個與他們沒有半點血緣關係的半大小子。鄰居姚德勝十一的同學、死黨姚寶寶的父親、街道人事處的幹部、六一養父的好友,想盡一切辦法辦下領養手續,領著六一進了家門。六一認為在崔家吃的第一頓飯是世界上最好吃的美食西葫羊肉餡餃子和一大碗熱氣騰騰的餃子湯。那年十一11歲。
十一聰明。從小學到高中學習成績在學校一直名列前茅。2002年考上南開大學曆史係,拿到學士學位後又讀了3年碩士研究生。畢業後分到了市裏的曆史研究所,一年後評上研究實習員。比六一小2個月零3天的姚寶寶對此非常自豪,張口閉口就是我哥如何如何,誰要是敢說十一一個不字,他能和你拚命。
身材壯碩、性格豪爽的姚寶寶出身摔跤世家,祖爺爺是大名鼎鼎的清朝八旗布庫聖手“小鬼姚'。上學時十一見過一次姚寶寶打架,麵對七、八個手拿球棒、鐵管的小混混如入無人之境,3、5分鍾內幾個德合樂加上大別子將對手全部摔暈,自己卻毫發無傷,那架勢絕對讓人看得目瞪口呆。
說來也奇怪,姚寶寶隻要坐到教室椅子上,摔跤時的精氣神馬上不翼而飛,呆頭呆腦笨得要命,任憑十一回家後給他玩命開小灶,學習成績永遠是全班倒數第一。
好在姚寶寶從不在學校惹是生非,對老師們更是禮貌有加,並且每次義務勞動絕對是班級的主力,哪位同學或老師家裏有個體力活,姚寶寶常常自告奮勇前去幫忙,憨厚率直的性格很招大家喜歡。因此,老師們也不願意為難這個不爭氣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