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別太費心了,看看你都瘦了。”
“這不好嗎?減肥。”他安慰道,“不會有事的,你放心吧。”
她點點頭,埋頭處理自己的事。
李家鄉分水村的學校已經竣工,張大成迫不及待的向我請示,“要不要搞個儀式”,我回道,“什麼儀式?你們把一切安排好,把學生和老師安頓好,認認真真教書上課就是最好的儀式”。
張大勇負責的分水、雲嶺幾個村的道路已經動工,交通局和鄉黨委政府成立了建設指揮部,吃住在工地上,一副熱火朝天的架勢。
我帶著張光誌、農業局、水利局等部門,直接下到了分水村和雲嶺村,規劃這裏的產業發展問題。
水利局負責解決水源,村民飲水解決後,原來的那口井被封存了,據技術員講,這山裏有一股礦脈,含砷量很高,避開這股礦脈,地下泉水都是安全的,而且水源豐富。
發展茶園基地,水是第一要保證的。
顧常用帶了兩個茶科所的技術員上,土樣已經分析過了,現在是具體規劃茶園的問題,茶樹品種已經聯係了浙江的農業部門,問題不大。
萬畝茶園覆蓋了附近的五個村,分三期改土,第一期三千畝,主要集中在分水村和雲嶺村。
由於有原來的基礎,這裏的山坡都成一片片的台地,現在全部種的是小麥,等這一季收割完後就可以開始動工了。
顧常用提出茶園搞噴灌設施,我非常讚成,這裏雖然地下泉水不缺,但畢竟不比平原地區,有大江大河做保障,如果一旦大旱,水源就是很大一個問題,噴灌雖然投資大,但節水在百分之六十以上,長遠看是絕對值得的。
村裏的幹部和村民對我們十分熱情,走哪裏都有人打招呼,那種熱情是發至內心的歡迎和支持,我感覺心裏熱乎乎的。
前麵的兩件事辦得很得民心,一件是病人問題,現在那十二名癌症病人都住進了縣人民醫院的腫瘤專科,民政上暫時支付一切費用,待新農合醫療試點推開後,按標準報銷,家庭確有困難的,再由民政局給予特殊解決;二是水源問題,水利局一共打了三口井,充分滿足了全村人的飲水需求,而且比原來方便多了,最遠一家人取水也不超過一裏路遠。
老百姓是樸實的,以前見了縣上來的幹部遠遠躲起來,都派村裏派午飯,現在是老遠就圍上來,熱情的拉我們到家裏吃飯。
我問劉俊武道:“現在村裏的工作開展怎麼樣?”
“好啊,好多了,完全是兩個樣。”
“這就對了嘛,隻要我們真心實意給老百姓辦事,沒有化解不開的矛盾。當初國民黨八百萬軍隊,我們才多少?打天下全靠老百姓,現在搞經濟建設同樣也要靠他們,這是個原則問題,這是黨性問題,我們當幹部的,始終要牢記為誰當官、為誰服務?這是幹好一切事情的前提。”
張大成點點頭,“村一級幹部非常重要,他們直接麵對的就是群眾,幹部素質的高低,公心如何,直接影響黨和政府在群眾的基礎。”
“這個我們都知道,陸書記、張書記,要說不想為群眾辦事那是假的,都是鄉裏鄉親,我們村幹部一個月才多少錢?五百多,當上村幹部就沒法再出去打工掙錢了,大家還要當,為什麼?就是想帶領群眾致富奔小康。可是,這個想法要是放在以前,想也不敢想,手裏沒東西啊,想辦也辦不了。我們這樣的窮村不比外麵的平安、司馬村,辦個企業掙幾千萬,每年給村民發錢比出去打工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