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是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及高尚的愛國主義情操形成的初期。此時,培養孩子的不僅是能力還有性格;不僅是成功還有價值。通過人生信仰演講可以提高對國家對社會的責任感。使孩子堅定自己的人生信仰,擔負起新世紀賦予他們的重任,培養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優良風尚,樹立向科學技術現代化建設推進的雄心壯誌。
一人生觀
1.過有意義的生活
同學們:
你們好!我演講的題目是:《過有意義的生活》。
我們每天閱報,看電視,不時會見到“意義”這兩個字。一個人生活在世上,如果沒有意義,那就等於一具行屍走肉了。
究竟何謂“意義”呢?我們生活在世上,必須有目標,才能過著有意義的生活。每個人都應有他自己的目標,有人希望能做科學家,有人希望能做音樂家,因此他們都依照自己的目標去學習,所以他們都能過著有意義的生活。
我們不單隻希望自己能過著有意義的生活,也希望別人也能過著有意義的生活,所以我們要幫助別人,讓別人也能過著同樣的生活。
比如說我們在街上,看見有人給車撞倒,或有地方起火了,難道我們便袖手旁觀,幸災樂禍嗎?那不行,我們如遇到這種情形,便應立即通知警方,或采取適當的措施,那會令我們的生活更加有意義!
其實我們並不需要做得非常非常的好,隻要你能有一顆愛心肯幫助別人,尊師敬長,已經是過著很有意義的生活了。
假如我們隻是單方麵有意義,也不算是過著很有意義的生活,應該在社會上能幫助別人、尊敬長輩,在家能孝敬父母、愛護弟妹,那才能算得上過著有意義的生活。
2.每個人都是自己的領航員
同學們好:
我演講的題目是——《每個人都是自己的領航員》
在風平浪靜的大海上,每一個人都是自己領航員。但是,隻有陽光而無陰影,隻有歡樂而無痛苦,那就不是人生。在人生或者職業的各種事務中,性格的作用比智力大得多,頭腦的作用不如心情,天資不如由自己的判斷裏所節製的自製、耐心和規律。所以,我始終相信,一個人在學習、工作中能否取得成績,首要的是要有一個明確的誌向,也就是具有所奮鬥的目標。這是我們前進的動力。有了這個動力,就能去奮鬥,去拚搏!周總理在少年時就確立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偉大誌向,幾十年來為這個目標奮鬥,為國家強盛付出一生。我們也許做不了這樣驚天動地的大事,但我們隻要確立遠大的誌向,塌實的走過“每一步”,將來為祖國做出巨大的貢獻!
有了明確的誌向是取得成功的前提,而最終能否成功還需要堅強的意誌,堅忍不拔的毅力和勇於拚搏的精神作保證。想當年周總理他們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不知遇到了多少困難和挫折,如果他們沒有堅強的意誌和頑強不屈的毅力,不進行艱苦卓絕的鬥爭,最終能夠成功嗎?而抗洪搶險的勇士們,他們呢,為了實現“人在大堤在”的目標,憑著意誌與毅力實現了目標!
我們天生笨拙,成不了大器嗎?不,隻要我們立下大誌,明確目標,努力學習和工作,就一定會成大器。我們遇到困難和挫折克服不了嗎?不,隻要我們用堅強的意誌和堅忍不拔的毅力去努力奮鬥,定能成功!
在平時的學習中,有些人一碰到困難和挫折就自歎天生笨拙,難成大器,於是就此止步了;有些人花了些力氣,下了些工夫,一旦沒有成功,也就退縮了。事實告訴我們,隻要有自己明確的目標,加上堅持不懈的努力,在學習、工作上一定能夠獲得成功,所謂“有誌者事竟成”。
同學們,願我們以“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為座右銘,一定要為民族爭光,為祖國爭光。願我們:“長風破浪會有時,隻掛雲帆濟滄海!”
3.理想是一切美好事物的開始
同學們好:
我演講的題目是——《理想是一切美好事物的開始》
一個人赤裸裸地來到世間,總不能兩手空空的回去吧,總得給社會留下點有價值的東西,這就得有理想,理想就是奮鬥目標,人貴有理想。
沒有理想的人,盲目地吃,盲目地走,做什麼都是漫無目的,簡直和行屍走肉差不多。有理想的人,他心裏想的決不是一些區區小事和個人得失。理想能使人變得高尚,振作起來,不再碌碌無為。
理想是人們前進的動力,理想是到達勝利彼岸的船舶,理想是漫漫黑夜裏的燈火,理想是炎炎夏日裏的冰泉,理想能使人富有生機。有一句名言這樣說到:想成功的人他已經成功了一半。著名的旅遊家徐霞客年輕時就立下走遍三山五嶽的宏願。後來他曆盡艱辛,終於成了著名的旅遊家,並寫下了有重大學術價值的《徐霞客遊記》。火箭之父齊奧爾科夫斯基曾經說過:“地球是人類的搖籃,但是人不能永遠生活在搖籃裏。”於是反複實踐,飛出地球到星際空間去的幻想變成了現實。理想是一切美好事物的開始。
茫茫的世界,漫漫的人生。有了理想,人生就有了意義,也就有了價值。有了理想,就能永遠保持運動員衝刺的雄勁,讓心永遠激烈的跳動。輕輕巧巧地空著手走完人生的曆程,有何意義呢?著名音樂家貝多芬有句話,震撼了我很久,“犧牲,永遠把一切人生的愚昧為你的藝術去犧牲!藝術,這是高於一切的上帝!”這是貝多芬的理想啊,大家可能都了解貝多芬是一個耳聾的人。耳聾,對於常人是一部分世界的死寂,對音樂家來說是整個世界的死寂。整個世界死寂了而貝多芬不曾死!並且他還重造那已經死寂的世界,重造音響王國,不但為他自己,更為著人類。貝多芬因為有了理想,並努力地為著這一理想去努力,去奮鬥,最終實現了他的價值。從此,貝多芬在人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完成了一個音樂家的使命。
理想能使你的生活充滿意義。人貴有理想,讓我們揚起理想之帆起航吧!
4.為了實現理想,讓我們努力奮鬥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理想要靠奮鬥實現》。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所不同的是理想的大小、遠近和種類不同,如有的人想當科學家,有的人想當文學家等等。有了理想,如何實現呢?概而言之,就是要靠奮鬥來實現,靠不懈的努力和艱辛的勞動來實現。
為了實現理想,當強敵壓境、國家民族危在旦夕時,有多少人挺身而出,為捍衛祖國的領土主權而戰。民族英雄嶽飛帶領著嶽家軍奮勇抗金;張、楊二位將軍不顧個人安危,逼蔣抗日,敵人被趕走了,民族得到了生存和發展。當統治者昏庸腐朽,橫征暴斂,人民無法生活下去時,有多少人揭竿而起,反抗強權,救民於水火之中。陳勝、吳廣起義,是為了窮苦百姓的生存;李自成、黃巢起義,是為了推翻腐朽政權,他們推動了社會的進步和發展。當人民勞動強度過大,生活極為貧苦,勞動生產率十分低下時,有多少人為之而研究、發明和創造,以提高勞動生產率,改善人民生活。李冰父子興修都江堰,澤被後世;黃道婆給家鄉人民傳授紡織技術;即使是充軍伊犁的林則徐也在那裏和群眾一道修水利、栽葡萄,為民造福,他們在人民的心中永遠是高尚的偉大的!
為了實現理想,個人必須作出犧牲,甚至獻出寶貴的生命。這是因為,理想不是空想,不是夢想,不是幻想。空想是沒有什麼意義的,夢想隻能是美麗的海市蜃樓,幻想更是異想天開的產物,而理想是實實在在的,來不得半點虛假和偽裝,尤其是為了實現它的時候,更要付出驚人的代價,乃至付出生命。為了實現世界大同的理想,馬克思、恩格斯潛心鑽研,在流亡中仍堅持不懈,作出了巨大的犧牲,終於為人類奠定了共產主義的偉大理想,使我們有了遠大的奮鬥目標。我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孫中山,為了推翻清朝,建立一個強盛的中國,他奮鬥了40年,以致他在不滿60歲就離開了人世。新時代幹部的楷模孔繁森,為了阿裏人民的生活和安寧,他訪貧問苦,日夜操勞,視眾多老人為父母,待所有的孩子入子女,不幸犧牲在一次車禍中。這些人物為了實現理想,把個人利益拋之腦後,並為之獻出了可貴的生命,他們理想的實現,是用生命換來的!
同學們,理想是美好的,奮鬥更為重要。要實現理想,必須付出勞動,作出犧牲。為了實現理想,讓我們努力奮鬥吧!
5.學學比爾 蓋茨的精神
同學們好:
我演講的題目是——《學學比爾 蓋茨的精神》。
在我們這個世紀,幾乎每個人都知道比爾 蓋茨,微軟公司的董事長。1955年出生於美國西雅圖,他喜愛學習、讀書、思考,當他還是個小孩子時就是這樣,他九歲就已經讀了百科全書。
有一個發生在他童年裏的故事,一天,他媽媽叫他和她一起吃飯,但比爾蓋茨過了好長一會兒還沒有出來,他的媽媽非常擔心,進到他臥室中看個究竟,她發現比爾仍然呆在床上。“怎麼了。孩子”媽媽問。“沒什麼,我在思考。”比爾回答道。他媽媽想比爾的腦袋一定出了問題,他帶比爾去看心理醫生,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醫生對他媽媽說:比爾一點事情都沒有,不要打攪人他正在做的事。”
當他七年級時,比爾蓋茨獲得了一次使用他們學校電腦的機會。從此以後,他開始學習電腦知識和他的熟練操作,當他16歲的時候,他能寫一些程序。在他20歲的時候,他被哈佛大學接受為學員,每天下課後蓋茨總會到學校機房學習研究各種電腦程序。之後,他被懷疑使用學校的電腦來賺錢,進出機房受到了控製,比爾非常生氣,從哈佛退學建立自己的公司,那就是之後世界聞名的微軟公司。
作為微軟總裁,比爾公司裏的任何人都要辛苦地工作,為了設計軟件,他經常徹夜工作。他有一個很高的理想,要讓計算機進入每一個家庭,成為每個人的有用工具。他實現了他的夢想,他讓計算機進入了我們生活的每個領域,他改變了我們生活的世界,他讓人們跳出了工業經濟時代進入了信息經濟時代。
無論他選擇了怎麼的生活方式,他已盡自己全力推動世界前進,他無疑是一個偉大的人。比爾是一個為理想而奮鬥的偉人之一,讓我們學習比爾的精神。也許有一天,我們可以成為一位象比爾一樣的傑出的人士。
6.沒有錢就沒有幸福嗎
同學們好:
我演講的題目是——《沒有錢就沒有幸福嗎?》。
錢,是為許多人所向往的東西。在有的人眼裏,隻要有了錢,就會有電視機、錄音機和高擋家具,就會有一切,因此,也就會有幸福。
真的有錢就一定會幸福嗎?未必如此。
當然,有了錢就可以有許多東西,就能建立一個在物質上比較富裕的家庭,也就能有較為舒適的物質生活。但是,人們的生活絕不是隻要擁有電視機之類的物品就一切美滿了,因為幸福的生活除了物質享受之外,精神上的愉快也是必不可少,甚至是很重要的。一個人即使缺少錢,但他是為了某種高尚的理想而活著的,那麼他是幸福的。例如馬克思,他沒有錢財,有時甚至身無分文,但是,他為了謀求人類的幸福而工作,因此,他是幸福的。列寧也沒有巨額的家產,他一生中,有一段時間幾乎是在貧困中度過的。即使在這樣困難的條件下,他在為工人、農民和一切貧苦大眾謀取幸福,所以,他也是幸福的。居裏夫婦、舒伯特、巴爾紮克這些人,他們都曾在貧窮中生活過,但他們都是為了人類的進步和文明而活著,並為人類的文明貢獻了畢生的精力,因而他們都是幸福的。我國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有些革命青年,甘願放棄城市的優裕生活,到延安去睡土炕,吃小米。解放初期,許多原先僑居海外的科學家,舍棄洋房、汽車,回國住集體宿舍,騎自行車。他們的薪金少了,物質生活水平降低了,然而他們卻感到更幸福了。
反之,一個人即使有很多錢,但他的精神世界是空虛的,或者生活並不自由,那麼,就決不會幸福,有時甚至是痛苦的。《紅樓夢》裏的賈寶玉生長在一個門第顯赫、極為富有的封建官僚家庭裏,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奢侈生活。按理說,他是幸福的,但事實並非如此,他被封建禮教禁錮著,沒有絲毫的自由,因此,他還是不幸福,最後,隻得離家出走了事。古羅馬皇帝尼祿可以說是富貴甲天下了,但他是否幸福呢?他的富有、尊貴隻使得他獸性大發,弑母戮師,甚至荒唐到大燒羅馬城,最後眾叛親離,自戕喪命。這說明金錢並沒有給他帶來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