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3 / 3)

我的演講完了,謝謝大家!

5.科技創新才能國富民強

敬愛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上午好。

今天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今天在北京隆重召開!這次大會吸引了全球100多個國家,他們密切關注著中國的一舉一動。為什麼呀?因為中國的經濟發展非常迅速,近年來GDP增長率都超過10%,世界上的錢無論是美金、歐元,還是日元、泰銖,都流向中國。中國到處都是錢,連路邊的乞丐都有手機用。現在中國人到外國旅遊,買黃金、買鑽戒,出手之闊綽,更是令外國人括目相看:中國人,太有錢了!所以,我們現在身為中國人,應該感到非常自豪!我們應該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

可是,我們的經濟雖然進步了,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是,我們的祖國還沒有真正強盛起來。為什麼這樣說呢?請同學們聽我擺出事實:大家最喜歡的電腦可不是中國人發明的,到現在電腦的核心技術還是牢牢掌握在美國人的手裏;智能機器人(會做飯、會按摩、會下棋、會聊天、會打仗等)它的研製技術我國遠遠比不上日本;載人航空技術我國比不上俄羅斯和美國;就連我們要坐的飛機也要向美國和法國購買。汽車也是奔馳的好,手機也是三星ANYCALL的好。而這些都是高科技的東西,我國現在落後的就是高科技產品。

聽爺爺說60年代、70年代的出生的人呀,他們是餓著肚子上學的,餓著肚子放學的,餓著肚子睡覺的,所以他們的心思都放在掙錢買吃的,搞科技、搞發明的心思就少了。同學們,我們就不同了,我們一出生就有營養吃,以致營養過剩了。我們不愁吃不愁穿,所以我們有很多時間用來搞科技創新。

未來,我們的祖國能不能趕上美國、俄羅斯、法國、日本、英國等世界強國,成為世界強國,振興具有幾千年曆史的中華民族,關鍵是看我們這一代了。我們可不要把所有的空餘時間都用來逛天河城和天河大廈,而要多到購書中心或者廣州市圖書館去,去那裏吃飯嗎?不是,而是吃精神糧食。我們也不能把所有的空餘時間都用來玩遊戲和QQ,而應該多看一些科技書籍。有哪些好書看?我提供幾本書名給大家:《365個為什麼》、《飛碟之謎》、《科學與探索》、《奧秘》。

我相信,台下的509位小朋友們30年後,有人能成為偉大的科學家。到時,我非常希望,你們當中有人能發明一種增跳鞋(不是增高鞋也不是減肥藥),這種鞋名字不叫馬小跳,而是“人一跳”。穿上這種鞋的人隻要輕輕一跳,就可以跳出廣州,跳到北京,甚至跳到月亮上去!

我的演講完了,謝謝大家!

6.神奇的科學並不神秘

親愛的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我是四(2)班的李薇薇,非常高興今天能有機會和大家一起分享科學的魅力。我發言的題目是——《神奇的科學並不神秘》。

原來,在我和我的夥伴兒們的心目中,“科學”是一門很神秘、很高深的學科。然而,當我們不知所措地到處找尋哪裏才有科學的時候,路老師帶著我們一起遨遊太空,去拜訪遙遠的八大行星,哦!我們知道了,這就是科學;當我們坐在餐桌前,品嚐著爸爸媽媽為我們提供的營養搭配均衡的美味佳肴時,我們知道了,這當中也有科學;當我們終於搞明白為什麼顏色鮮豔的花朵香味卻不是很濃時,我們體會到了科學的神奇;當我們每次翻開書本,看到書頁裏夾著的葉脈書簽時,我們明白了,這就是借助科學的方法製作出來的。

同學們,其實科學離我們並不遙遠,科學就在我們身邊。從神六載人到神七出艙再到奧運開幕式上令人眼花繚亂的表演,這一切都是科學在發揮著神奇的作用。大家還記得科學節“科技發明小製作”比賽中的那些“不可思議”的作品嗎?這其實也是科學在我們同學中的萌芽。科學是一種智慧,伴我們共同成長;科學是一片藍天,讓我們盡情翱翔;科學是一片汪洋,讓我們尋求知識的寶藏。

那麼,我們怎樣才能擁有豐富的科學知識呢?我想,我們首先要學好課本上的知識,同時,留心身邊的小事,勤動腦、動手,多參加小發明、小創造活動。平時,我們要多看科學書籍,開闊眼界,掌握更多的科學知識,在實踐中學會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我相信,隻要我們從小愛科學,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就一定能在科學的道路上創造出新的奇跡。

我的發言結束了。謝謝大家對我的鼓勵,祝大家度過一個愉快的寒假,牛年幸福安康!

7.為科學而獻身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你們對陳景潤這個名字一定不會陌生吧,但你知道他是怎樣的一個人嗎?陳景潤1933年出生在福建省。他的父親是郵政局的職員,母親是一個善良的勞動婦女。他排行老三,上有哥哥和姐姐,下有弟弟和妹妹。在小學裏,他因身體弱小,總是受人欺侮,他覺得自己是一隻醜小鴨,從不和同學交往,性格孤僻內向。但他學習很刻苦,上初中時,他更是愛上了數學,演算數學習題占去了他大部分時間,枯燥無味的代數方程式卻成為他惟一的樂趣。高中三年級時,因交不起學費,他沒有上學,在家自學。雖然高中沒有畢業,但由於勤奮學習,刻苦鑽研,他以同等學曆參加高考,走進了廈門大學。又因為成績特別優異,國家又急需人才,他提前畢業,被分配到北京某校當數學老師。後來他又調回廈門大學,專門研究數學。他精深地鑽研了著名數學家華羅庚的《堆壘素數論》和《數論導引》,隨後他又向哥德巴赫猜想挺進!

同學們!要懂得哥德巴赫猜想是怎麼一回事,隻需把我們小學三四年級裏學過的數學再來複習一下,那些1、2、3、4、5、個、十、百、千、萬的數字叫正整數,那些可以被2整除的數叫偶數,剩下的那些數叫做奇數;還有一種數,如:2、3、5、7、11、13等,隻能被1和它本身而不能被別的整數整除的數叫素數;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還能被別的整數整除的,這種數如2、6、8、9、12等,叫做合數。

1742年,有一個名叫哥德巴赫的德國數學家發現,每一個偶數都可以寫成兩個素數的和。例如:6—3+3,24—11+13,2—1+1,4—1+3等。同學們聽了,會想:這太容易了,誰不會算呢?但是,你們知道為什麼1+1=2嗎?這就需要科學家給予證明。因為尚未經過證明,隻能稱之為猜想,即哥德巴赫猜想。哥德巴赫自己不能夠證明它,就寫信請教當時那位赫

赫有名的大數學家歐拉,請他幫助證明,一直到死,歐拉也不能證明它。從此,這成了一道世界難題,吸引了世界各國成千上萬數學家的注意。200多年來,多少數學家企圖給這個猜想作出證明,但都沒有成功。而隻有我們中國的科學家陳景潤,以驚人的毅力,證明了“1+2”。當時就像一顆璀璨的信號彈升上了數學的天空,震動了海內外數學界。

同學們!陳景潤為了證明“1+2”,他廢寢忘食,晝夜不舍,潛心思考,進行了大量的運算,一張又一張的運算稿紙,像漫天大雪似地飛舞,鋪滿了他的樓板。他一心一意地鑽研這道世界名題!有一次,自己撞在樹上,還問是誰撞了他。外國幾位科學家為證明“1+3”使用了大型的高速電子計算機。而陳景潤證明“1+2”卻全靠自己運算,寫出了厚達200多頁的論文。由於他過度勞累,積勞成疾,剛步入晚年,就離開了人世。他的一生是為科學事

業奮鬥的一生。

同學們!我們小學生是祖國的希望,讓我們學習陳景潤為科學獻身的精神,克服學習中的困難,為了祖國的明天,努力學習吧!

8.雛鷹奔向21世紀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日出日落,花開花落,歲月形色匆匆,轉眼間,20世紀已經過去。靜聽時間的滴答聲,我們仿佛感到21世紀正邁著穩健的步伐向我們走來。我們是20世紀的雛鷹,是21世紀的接班人。

21世紀會是什麼樣的呢?假如我是一位畫家,我會把21世紀描繪成一個空氣清新、環境優美的世界。在那裏,清亮透澈的小溪“叮咚,叮咚”地唱著快樂的歌兒,草兒長得又細又嫩,還點綴著黃色、白色、紫色的花朵,像滿天星鬥。假如我是一位計算機專家,我會把21世紀設計在由一束束細如發絲、光亮透明的光纖構成的“高速公路”上。教師可以在屏幕上批改作業,學生可以選擇最好的老師和圖書館,在家接受輔導,醫生可以通過電腦屏幕給病人看病。科學家身在實驗室,可以隨時查看到他們想知道的數據、資料,及時了解同行的研究進展情況,並和他們進行交流,還可以為中國的能源、交通和環境問題提供新型的解決方法。假如我是一位工程師,我會把21世紀建設成一個充滿神奇色彩的世界,那裏的科學技術很發達,雖然大多數都是由機器來工作的,但不再是以前黑煙滾滾,而是變得空氣清新了,因為每台機器都安著一種體積小、但作用非常大的裝置,它可以將這些廢氣經過過濾,製成氧氣排出去,使人們能呼吸到足夠的氧氣。假如我是一位醫生,我要研製各種各樣的藥品和治療辦法,解決那些疑難病症。假如我是一位……

總之,21世紀是一個科學技術發達的世紀,我們要想主宰這個世紀,就必須學好知識和本領。

學好課堂上的知識,這是最重要的,隻有把課堂上的知識掌握好,才能更多地掌握新的知識。怎樣才能學好課堂上的內容呢?一是上課要認真聽講,積極地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不懂的問題在課堂上就弄懂;二是家庭作業一定要認真完成,因為家庭作業一般都是這一天所學的內容,這樣可以溫習一下學到的知識,更加牢固地把它們記在心裏。另外,我們還要多看有益的課外讀物,豐富自己的知識,使自己的視野更加開闊。

我們不但要掌握知識,還要學會自立。從現在開始,我們就應該熱愛勞動。現在,許多家長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不讓自己的孩子做家務活,說是怕影響學習。可他們是否想過,自己的孩子將來怎麼辦?他們不會勞動怎麼生活有的同學認為,勞動是大人們的事,學生的任務主要是學習,用不著參加勞動,長大後再說。這種認識是不全麵的,因為今天的我們在不遠的將來都會成為各行各業的勞動者。我們都要熱愛勞動,而熱愛勞動,就要體現在實際行動上,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所以,我們從現在起就要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例如掃地、洗碗等等,絕不能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在學校裏,要多參加大掃除和義務勞動,這樣,既為學校創造了優美的環境,又培養了勞動習慣。隻有這樣,長大後才能去建設祖國,去迎接21世紀的風風雨雨。

21世紀的鍾聲就要敲響了,讓我們努力學習,共同奔向美好的21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