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爾德的這個快樂故事,讓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那個巨人,他兩次的自私與冷酷給花園帶來了冰雪寒冬,讓孩子們失去歡樂的同時,他自己也同樣孤單寂寞,更享受不到花園裏明媚的景色!其實,快樂也一樣,給別人快樂,自己也快樂。
我還記得這樣幾句名言:“把你的痛苦與人分享,你的痛苦將會減少一半;把你的快樂與人分享,你的快樂將增加一倍。”是啊,分享快樂不會使自己損失什麼,卻能讓這個世界充滿溫情。相反,有了快樂,一個人獨樂,最終也不會快樂。
與別人一起分享快樂是一種美德,因為快樂能夠傳染。其實很多時候,與別人分享快樂,既是給了別人一個機會,也是給了自己一個機會;既給了別人一個好心情,自己也留下了一份好心情。
既然這樣,那麼請打開你的心靈,真誠地與別人分享吧——自己是一團火,就要想法把別人點亮;自己是一盆水,就要想法把別人洗淨;自己是一粒米,就要想法長出更大的稻穗;自己是一彎月,就要想法給夜行人送去清輝……與人共享快樂,你也會更加快樂!
謝謝大家!
5.小學生心理健康知識
各位同學:
你們好!作為小學生的我們,每個人同樣有著自己的煩惱。學習、生活、同伴交往等方麵,常常給我們的心理帶來很大的壓力,心理與學習生活息息相關。今天我們有必要進行一次心理健康的教育。
心理健康是人的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麵,那麼什麼是人的心理健康呢?我們認為人的心理健康包括以下七個方麵:
(1)智力正常(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最基本的心理條件,是心理健康的首要標準。)(2)情緒健康(心理健康者能經常保持愉快、開朗、自信、滿足的心情,善於從生活中尋求樂趣,對生活充滿希望。更重要的是情緒穩定性好。)
(3)意誌健全(目的明確合理,自覺性高;善於分析情況,意誌果斷;意誌堅韌,有毅力,心理承受能力強;自製力好,既有實現目標的堅定性,又能克製幹擾目標實現的願望、動機、情緒和行為,不放縱任性。)
(4)行為協調(行為協調是指人的思想與行為統一協調,行為反應的水平與刺激程度相互協調。心理健康的人行為有條不紊,做事情按部就班,行為反應與刺激的程度和性質相配。而心理不健康的在行為上表現前後矛盾,思維混亂,語言支離破碎,做事有頭無尾,行為反應變化無常,為一點小事可以大發脾氣,或是對強烈的刺激反應淡漠,思想與行為不相協調。)
(5)人間關係適應(其表現:一是樂於與人交往,既有穩定而廣泛的人際關係,又有知己的朋友;二是在交往中保持獨立而完整的人格,有自知之明,不卑不亢;三是能客觀評價別人,以人之長補己之短,寬以待人,友好相處,樂於助人;四是交往中積極態度多於消極態度。)
(6)反應適度(能動的適應和改造環境,保持人格的完整和健康。)
(7)心理特點符合年齡(一個人的心理行為經常嚴重的偏離自己的年齡特征,一般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現。)
那麼,心理健康的標準又是什麼呢?
(1)樂於學習。
(2)能與老師、同學和他人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與人為善,團結互助。
(3)情緒基本穩定,心情輕鬆愉快。
(4)意誌健全,樹立自信。
同學們,擁有了健康的心理,我們才能有頑強的意誌,才能做好共產主義事業的接班人!
謝謝大家!
6.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決
同學們,大家好:
在這個社會中,我們小學生該做的事情很多,但我們首先要培養自信心。所謂自信心,就是相信自己,堅信自己具有獲得成功的能力,並因此立誌,堅定信念,戰勝困難,收獲成功碩果。自信心對人的一生至關重要,沒有自信心的人,眼前的世界便沒有鮮亮的色彩。每個人在人生的旅途中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挫折,而能讓自己的生活綻放光彩的法寶就是自信心。缺乏自信,變得不相信自己,那後果怎樣,別人叫你唱支歌,你卻說:“我不行,唱不好。”不管什麼事,你都不相信自己的答案是否是正確的,不相信你能夠勝任這件事。而自信的人,別人叫他彈首曲子,他大膽地走上前,充滿自信地彈出優美動聽的歌曲,遇到任何事,都相信自己能行。
我們要培養自己的信心,如果沒有信心,那任何事都不可能成功,張海迪通過自學,去參加高考,獲得碩士生學位,她不是天生就聰明,那她靠什麼,自信。如果她沒有信心,會去參加高考麼,沒有信心參加高考,又怎麼能獲得碩士生學位呢?
偉大的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愛默生說過:“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決。”我們的身邊就有許多擁有自信心的人,他們相信自己,勇於勝任老師交給的任務,勇於擔當任何職務。自信心可使我們不怕困難,積極嚐試,奮力進取,取得更多的知識和經驗,爭取更好的成績。在我們同學交流的活動空間中,都有許多問題需要其他同學解決,要給缺乏自信的同學機會,鼓舞他(她)回答問題,如果回答對了,我們就可以讚揚那個同學,他便會覺得自己在群體中有自己的位置,對自己也越來越有信心。
給大家講一個故事:
故事發生在美國的芝加哥市。一個星期天,一群中國留學生在路上行走遇到這樣一件事:一對年輕的美國夫婦,帶著一個3歲的孩子在散步,那小孩有點頑皮,不小心掉進路邊的泥溝,泥溝裏沒有什麼水。中國留學生想衝上去把小孩救起來,這對年輕的夫婦卻阻止了他們,並且說:“讓孩子自己爬起來。”
結果,小孩通過多次努力,終於從泥溝中爬了起來。
這個故事裏的父母,在我們中國人看來似乎有點不盡人情。一個3歲的孩子掉到泥溝裏,自己不去拉他上來,而且也不允許別人拉他上岸,也有人認為這似乎有點太殘酷。但是,這正是美國教育孩子的方式:讓孩子樹立自信,自立自強。常言道,自信是成功的第一步。 再給講一個故事:
一次,拿破侖外出打獵,剛走到一條河,就聽到一個落水者在呼救。拿破侖見他在水中撲騰,但卻不往岸邊來,而是馬上舉起獵槍瞄準他,說:“喂,你要是再呼救,而不向岸邊爬,我就開槍打死你。”
那人聽了,嚇得忘記自己不會遊泳,使勁用力向岸邊遊來。經過多次掙紮,那個人終於靠自己的力量爬到岸上。一上岸,他氣憤地責問拿破侖:“你為什麼見死不救,還要開槍打死我?”拿破侖從容答道:“我不嚇唬你,你自己還不照樣在水中淹死。現在你至少懂得:一個人可以自己救自己。”
這個故事,可以給我們一些思考:如果不用槍瞄準落水者,那落水者的後果怎樣?大家肯定會說,如果岸上的人不去救他,他肯定會淹死——因為他不會遊泳。那個落水者一開始為何隻在水中撲騰,但卻不往岸邊來呢?因為他對自己救自己沒有自信,他照常人的思維方式去思維:不會遊泳,怎麼能爬上岸呢?後來又怎麼能爬上岸來的呢?拿破侖的槍口激發了他求生的欲望,也激發了他的自信——一定要逃離槍口,否則將被打死,他的本能和自信,使他爬上了岸。這裏拿破侖的一句話很有道理:“現在你至少懂得:一個人可以自己救自己!”一個人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對自己要充滿信心。這種信心要靠平日的培養。
現在我們有的學生遇到一點小事,就說:“不可能”,“我不會”。那麼今天我想對大家說今後不要在說此類話。你可以暗示說:“我不是不可能,隻是暫時沒有找到方法”隻有相信自己,才能激發進取的勇氣。自信能孕育信心,你能通過充滿信心的活動使別人對你和你的意見產生信心。其實學習、生活中的許多問題、困難,實際上正是來源於你的信心不足,一旦獲得了信心,許多問題就將迎刃而解。自信能使你保持最佳心態,增強你進取的勇氣。 讓我們大家都充滿信心,自信心是相信自己成功的心理素質,是對自身能力的科學估價。自信心是一種積極的心理品質,是人們開拓進取、向上奮進的動力,是一個人取得成功的重要心理素質。自信心在個人成長和事業成就中具有顯著的作用。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往往做很多事都需要自信,自信,它就是登山的階梯,過河的木舟;自信,就是理想的風帆,成功的基石,是勇於開拓進取者必備的心理品質,是有所作為的人取得成功的法寶。相信自己的力量、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的作用。因為自信是成功的階梯。
當流星劃過,我們都許下自己美麗的願望:我能行!最後送給大家一句話:“自信,是使人走向成功的第一秘訣。”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