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親那塊地恰好是養豬的最佳地點了,這裏地勢較高,利於通風換氣,又距離村子較遠,不易與別的外來豬相互感染,要知道,養豬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防疫,辛辛苦苦大半年,碰上一場豬瘟什麼都完了。而且離村子又有了距離,養豬場有什麼味道,遠遠的也聞不到,這樣和村子又不會產生什麼影響,另外我們還能雇傭一些村子裏麵的人幫我們做事,人也不是問題。”劉堅早就想好了這些東西大概該如何處理,應付起兩位門外漢的表兄自然不在話下,“大表哥顧慮的大概是豬吃的太多了吧?”
在李毅狐疑的眼光中,劉堅繼續說道:“一般來說,農村裏麵喂豬,都是自家的菜葉子玉米穀物等配在一起混用,大多數時候豬是放養的,就是滿村子裏亂躥,到了晚上回豬圈休息,規模化飼養當然不能這麼做,我已經從別人手裏買來配方,隻要能照顧好那些豬仔,就可以將養豬的風險與投入合理地優化到了最小”
按照劉堅的設想,養豬場裏麵最大的汙染源就是豬糞了,但是這東西其實也是可以利用的,經過發酵之後,這東西完全可以充當製造沼氣的原料,而且就算沒有發酵,隻要稍稍經過堆肥處理,不管是肥田還是養魚都是上好的肥料,以劉堅規劃的養豬場的規模,僅僅隻有豬糞的數量所產生的沼氣量,就足以維持養豬場的取暖及熱水所需能量,不但可以解決了汙染問題,還節省下大筆的能源方麵的開支,可謂是一舉兩得,另外也有一點,如果這裏做得好的話,完全可以成為養殖業的一個範例,更何況沼氣技術絕對會讓人卻之若騖,絕對名利雙收。
沼氣池是劉堅設想當中的一大要點,其次就是豬的放養問題。
養豬場的豬隻,在沒有經過戶外運動的情況下,肉質相當差勁兒,劉堅考慮到這一點,也想出了相應的對策,就是在豬場的外圍,再圈一片地出來,種植一定的植物形成一個植物園,每曰定時將豬隻放入植物園自有活動,以提高豬隻的活動量,改善肉質。
這樣的話,是需要更多的地方的,所以他才想將舅舅家的那些地也要過來,但是這植物要選擇什麼種類?莊稼是肯定不行了——劉堅首先考慮到的是肯定不能種麥子或者種玉米,也不能種蘿卜白菜,豬可是雜食動物,說不定哪天一高興就把好白菜給拱了。
當然喂豬的東西就是地瓜還有黑麥草,地瓜是從國外流進國內的,所以隻要往泉州、廣州這兩個通商口岸一走,保管有收獲,而且劉堅早就讓阿金在他家的地裏種上幾分,黑麥草這種喂豬的草到處都是呢,還有就是麥麩之類的,本身就是喂養牲畜的東西,也是貴不到哪兒去。
說服他們兩個倒不是很難,畢竟再老練,也沒有多少經曆,也許還真的沒有見過豬走路呢?
其實舅舅家根本就不用說服什麼的吧,那間當鋪被他們買去以後估計也是要轉手賣掉的,畢竟這些年那間商鋪都是劉家的產業。而他們甚至不是劉家的親戚。
舅舅對這種事情也是一竅不通,人生的前二十幾年和書本打交道,後麵的十年雖然有了生活的壓力,但是還是分出了大部分的時間和書本打交道,當然不隻是考試會用到的那些,更多的是和錢糧,政務有關的書籍,紹興出師爺,不隻是一句稱讚,還有多少前輩的心血。隻是心裏一算,覺得還是有執行的空間,於是也不在反對,隻是歎了口氣,像是做出什麼很艱難的決定,“你要做什麼,我這個做舅舅的也不能一邊看著,你二哥最近也沒什麼事情做,就讓他先幫著你吧!”
“多謝舅舅!”這一刻,劉堅再也沒什麼好說的了,這簡直就是給自己留後路啊,不讓二表哥接手當鋪,是怕將來要還給自己的時候起衝突,讓二表哥來幫忙,可能是怕自己能力不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