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論時事道英雄(2 / 2)

“這幅畫,算是為師送給徒兒的見麵禮吧!將來,你自己按你的想法畫一幅。”程先生小心的在畫上蓋上自己的印章,方正的印章,赫然是半山野人。

劉堅差點就給自己的口水噎到了,好吧,師傅,你無敵了,就是個別號也去模仿人家半山老人的。

“我送的那本書,你要用心看!裏麵的注釋都是為師的一些想法,卻是沒有機會實踐了。”先生囑咐了一番,又從桌麵上拿出一本字帖,“這是為師最喜歡的一本字帖,今天就送給你了。”

“謝師傅!”劉堅小心的接過字帖,“我一定好好練習。”

“恩,今天先這樣吧,你回去自己練習。”程先生端起了茶水,卻是要送客了。

“是,師傅!”劉堅小心的把那副鯉魚躍龍門卷起來,這是師傅的作品,是必須好好保存的,不然一個不尊師重道的帽子壓下來,能直接讓你喘不過氣來,出去的時候小心翼翼的關上門,長出了口氣,還好先生沒有把話說死,自己怎麼都不像那等翻手是雲,覆手是雨的人物,先生怎麼會看好自己,感覺大哥都靠譜了許多。

良久,門內傳出了一聲歎息,“困龍又如何畫得了飛龍在天呢?”

回到家裏,好生的把畫裱起來掛在自己的書房裏,恩,現在,劉某人也是有了自己書房的人了,特別是拜了程先生之後,他的身份是水漲船高,也是過了幾天,他才知道,原來自己那位師傅隻收過一個徒弟,其他的人,不過是記名的弟子罷了,而且按他的話就是考了秀才,就算是師徒緣分盡了。

接下來的日子,先生並沒有專門找劉堅談話,但是卻開小灶,還有就是位置向前挪了一位,那位暫時回家思過的路人甲兄也一直沒來,聽說家裏安排他去照看自家的產業了,讀書的路走不通,隻能走別的路了。

練字,讀書,隻不過讀的卻不是四書五經,而是太史公做的史記,讀完史記接著是更厚實的資治通鑒。而且不是粗粗的背誦,還要問那時候發生了什麼事情,文章的主角為什麼會做出那樣的選擇,能不能做的更好?那些人有荒淫殘暴的商紂王,有禮賢下士的齊桓公,有大義滅親的陳桓公,有臥薪嚐膽的勾踐,有機智勇敢的甘羅,有公正無私的石奢,有奉公守法的公儀休,譬如說楚漢之爭。

項羽,他有長處也有短處,他的短處就是他十分的驕傲自大,目中無人,認為自己本事很大,可以取代秦始皇,而且他總是不聽別人的奉勸,一意孤行,最終慘敗,死在了東城。但他仍然不覺醒,不知道自己的錯誤在什麼地方,不責怪自己的過錯。他還給自己找借口說:“這是上天要我亡,並不是我用兵的失誤。”這就是導致項羽亡國的最大的原因。好吧,事實上,讓劉堅自己選擇的話,肯定是會過江的。

項羽為劉邦所敗,原因多多,但最重要的在於項羽性格缺陷。項羽浪漫、簡單粗暴、剛愎自用,優柔寡斷;劉邦實際、胸有城府、善於用人、辦事果斷。項羽重情,忠奸不辨為情所困;劉邦喻利,**之徒皆為用之。

所以,楚漢相爭,項羽由強到弱,冰消雪融,最後破滅;劉邦一次次化險為夷,最終勝利,實屬必然。

項羽為劉邦所敗,甚至早就注定,早在奉楚懷王招分兵伐秦約定:先入關者王。看是公平,實則早有傾向。

當時,楚懷王看到項羽殘暴,於之不滿,而劉邦寬厚,心裏愛之,就有意讓項羽北進指向秦軍主力章邯,而讓劉邦徑直西進,阻力較小,容易先入關。

而項羽一則沒有看出這一招,還有一層因素,在於其叔父項梁被章邯所殺,急於報仇,以致利令智昏。結果,盡管破釜沉舟,大敗章邯,殲滅了秦軍主力,但畢竟還是比劉邦晚入鹹陽,雖軍力遠遠強於劉邦,道義上卻輸劉邦一籌,埋下失敗的伏筆。

從親情上來說,項羽本來和楚懷王關係要較劉邦還要近的:楚懷王為項羽叔父項梁所立,但勝利的天平終向正義傾斜,大道自然,孰能拒之?

由此可見,勿為性格為小事。

先生用這件故事,師生兩個溝通了一番,卻是程先生用心良苦,讓劉堅意識到自己不夠謹小慎微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