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是用兵的輔助條件。判斷敵情,爭取勝利,研究地形的險易,計算路程的遠近,這都是將領的職責。懂得這些原則,用以指導作戰,必然勝利。不懂得這些原則而去指揮作戰,必然失敗。所以當戰爭有把握取得勝利的時候,雖然國君說不要打,也要堅決地打;當戰爭不可能取得勝利的時候,雖然國君說一定要打,也可以不打。所以作為一個將領,前進不是為了追求個人的名譽,後退也不規避自己應負的責任。一切都是為了保護人民,利於國家,這種將領就是國家的寶貴財富。
愛護士卒要像愛護自己的嬰兒一樣,就可以率領他們去赴湯蹈火了;看待士卒要你對待自己的愛子一樣,就可以和他們同生共死了。但是一味疼愛而不能指揮他們,一味溺愛而不能驅使他們,違法亂紀而不能懲治他們,就像驕慣了的孩子一樣,是不能用以作戰的。
隻知道我們的部隊能打,而不知道敵人可不可以打,勝利的可能性隻有一半;知道敵人可以打,而不知道我們的部隊能不能打,勝利的可能性隻有一半;知道敵人能打,也知道我們的部隊能打,但是不知道地形條件利不利於打,勝利的可能性也隻有一半。懂得用兵的人,行動準確無誤,措施變化無窮。所以說,了解敵人,了解自己,勝利一般不會成問題;懂得天時,識得地利,勝利才可以確保。
九地第十一孫子曰: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輕地,有爭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圮地,有圍地,有死地。諸侯自戰其地者,為散地。入人之地而不深者,為輕地。我得亦利,彼得亦利者,為爭地。我可以往,彼可以來者,為交地。諸侯之地三屬,先至而得天下之眾者,為衢地。入人之地深,背城邑多者,為重地。山林、險阻、沮澤,凡難行之道者,為圮地。所由入者隘,所從舊者迂,彼寡可以擊吾之眾者,為圍地。疾戰則存,不疾戰則亡者,為死地。是故散地則無戰,輕地則無止,爭地則無攻,交地則無絕,衢地則合交,重地則掠,圮地則行,圍地則謀①,死地則戰②。
古之善用兵者,能使敵人前後不相及,眾寡不相恃,貴賤不相救,上下不相收③,卒離而不集,兵合而不齊,合於利而動,不合於利而止,敢問:“敵眾整而將來,待之若何?”曰:“先奪其所愛,則聽矣。”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
凡為客④之道:深入則專,主人⑤不克,掠於饒野,三軍足食;謹養而勿勞,並氣積力;運兵計謀,為不可測。投之無所往,死且不北,死焉不得,士人盡力。兵士甚陷則不懼,無所往則固,入深則拘,不得已則鬥。是故其兵不修而戒,不求而得,不約而親,不令而信,禁祥⑥去疑,至死無所之。吾士無餘財,非惡貨也;無餘命,非惡壽也。令發之日,士卒坐者涕⑦霑襟,偃臥者涕交頤。投之無所往,諸⑧劌之勇也。
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⑨。率然者,常山⑩之蛇也。擊其首則尾至,擊其尾則首至,擊其中則首尾俱至。敢問:“兵可使如率然乎?”曰:“可。”夫吳人與越人相惡也,當其同舟濟而遇風,其相救也如左右手。是故方馬埋輪,未足恃也。齊勇若一,政之道也。則柔皆得,地之理也。故善用兵者,攜手若使一人不得已也。
將軍之事,靜以幽、正以治。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無知。易其事、革其謀,使人無識。易其居、遇其途,使人不得慮。帥與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帥與之深入諸侯之地,而發其機,若驅群羊,驅而往,驅而來,莫知所之。聚三軍之眾,投之於險,此將軍之事也。九地之變,屈伸之利,人情之理,不可不察也。
凡為客之道:深則專,淺則散。去國越境而師者,絕地也;四通者,衢地也;入深者,重地也;入淺者,輕地也;背固前隘者,圍地也;無所往者,死地也。是故散地,吾將一其誌;輕地,吾將使之屬;爭地,吾將趨其後;交地,吾將謹其守;衢地,吾將固其結;重地,吾將繼其食;圮地,吾將進其途;圍地,吾將塞其闕;死地,吾將示之以不活。故兵之情,圍則禦,不得已則鬥,過則從。
是故不知諸侯之謀者,不能豫交;不知山林、險阻、沮澤之形者,不能行軍;不用鄉導者,不能得地利。四五者一不知,非霸王之兵也,夫霸王之兵,伐大國,則其眾不得聚;威加於敵,則其交不得合。是故不爭天下之交,不養天下之權,信己之私,威加於敵,故其城可拔,其國可隳。
施無法之賞,懸無政之令,犯三軍之眾,若使一人。犯之以事,勿告以言;犯之以利,勿告以害。投之亡地然後存;陷之死地然後生。夫眾陷於害,然後能為勝敗。
故為兵之事,在順詳敵之意,並敵一向,千裏殺將,是謂巧能成事。
是故政舉之日,夷關折符@,無通其使,厲於廊廟之上,以誅其事。敵人開闔,必亟入之。先其所愛,微與之期。踐墨隨敵,以決戰事。是故始知處女,敵人開戶,後如脫免,敵不及拒。
注釋①圍地則謀,底本作“圍地則說。”
②死地則戰,底本作“戎地則戰。”
③收,接納、聚集。據《直解》:“不相收者,隔絕不相保也。”
④客,客軍,即在國外作戰的軍隊稱客軍。
⑤主人,在本國內作戰的軍隊稱主人。
⑥祥,古代凡是禍福吉凶預兆的都叫祥。禁祥,即禁止談論和預卜禍福吉凶,有破除迷信的意思。
⑦涕,底本作沸。疑誤。
⑧諸,專諸,春秋時人,為吳公子光刺殺吳王僚的勇士。劌,曹劌,即曹沫,春秋時魯人,齊桓公伐魯,與魯莊公會於柯,曹沫以匕首挾持桓公,使其退還魯國失地。
⑨率然,傳說中一種蛇名。《神異經·西荒經》:“西方山中有蛇,頭尾差大,有色五彩。人物觸之者,中頭則尾至,中尾則頭至,中尾則頭尾並至,名曰率然。”又:率然,敏捷的意思。
⑩常山,恒山,在今山西渾源南。西漢時為避諱漢文帝劉恒的恒字,才將“恒”改作“常。”
兵,底本無“兵”字。從《案解》補。
方馬埋輪,方,並列。全句意思是,把馬並列地拴在一起,把車輪埋起來。
剛柔皆得,指適當利用地形,可使各種兵力、兵器,都能發揮威力。
屈伸,屈曲與伸直,引申指進退攻守,屈伸之利。是指進退攻守哪種戰法有利。
這一段的前半部對九地隻提出衢地、重地、輕地、圍地、死地五者,沒有提到交地、爭地、圮地和散地,卻增加了一個絕地,可能有遺漏和錯簡。
四五,“四五者一不知”,有各種不同的解釋。有的版本作:“三者不知其一,非霸王之兵也。”三者即上述的敵情、地形,鄉導。這才符合孫子的本意。因此“四五”可能是錯字。
霸王,這裏不作一個名詞解釋。古代對諸侯的首領叫“霸”,對諸侯的共主叫“王。”霸王之兵,這裏指強大的軍隊。
不爭天下之交,不養天下之權:就是不與任何國家締結同盟,不使任何國家的勢力強大。
隳,同墮,毀滅。
犯,曹操注:“犯,用也。”
犯之以利,勿告以害,用兵時,隻告訴他們有利的方麵,不告訴他們不利的方麵。
祥,同佯。順詳敵之意,就是順著敵人意圖而愚弄他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