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前言(1 / 3)

人類學在中國的發展是必然的,因為中國有上下連綿五千年的曆史,又恰逢當代中國處在社會大轉型的偉大時代;人類學在中國的發展是不爭的事實,且不說一些海歸派人類學博士的歸來,2009年第16屆人類學民族學世界大會將在中國召開,以及黨中央提出以人為本,科學發展觀和構建和諧社會的執政理念,僅就擺在我們眼前廣西民族大學02級碩士研究生寫的學位論文,讀後一股欣喜之情湧上心頭,這些人類學研究的“小荷”,不正是悄悄地向人們傳遞了中國人類學發展的信息嗎?

選入《小荷尖尖》的這六篇論文都是廣西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2002級民族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學位論文。這六位作者分別是羅彩娟、林海、陸進強、羅柳寧、陳婷和黃福東。每個同學都根據自己三年來所學到的人類學知識,較成功地完成了碩士論文的寫作。六篇論文的研究主題分別涉及文化人類學的儀式和家族研究、經濟人類學、法人類學、旅遊人類學以及族群研究等人類學學科中不同的研究話題。選題可謂具有代表性,有很大的學術意義,從中我們還可以看出各人的興趣愛好以及研究方向。我們甚至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這六篇碩士論文就是人類學研究領域的一幅畫卷,相信讀者閱讀這六篇論文之後,定會有遊覽人類學這門學科的研究意象之感,若是初學者,更可從中增加對人類學的感性認識,如他們對各自調查地點深入的田野工作,這一人類學基本的研究方法和他們用人類學知識進行分析的努力,都是值得一讀的。此外,這六篇學術論文可以對即將撰寫學位論文的碩士研究生們有很大的參考價值和借鑒意義,因為這些論文大都是嚴格意義上的比較規範的學位論文。總而言之,不同的讀者勢必會從這些論文中發現自己想要的東西。

文化多樣性,反映在本書所選論文的文化表達也是多樣的。具體來說,每位作者的論文都各有所長。首先,我要評述的是羅彩娟的論文,即《家族超度——大化壯族超度亡靈的民族誌研究》,寫的是一個壯族家族的超度亡靈儀式,全文共分六部分,以一個案例為主,對家族超度的具體儀式程序、儀式的原因、功能和象征意義等多方麵進行全麵的民族誌研究。

這篇論文論點明確,論據充分,論證的過程翔實而細致;資料翔實,理論聯係實際,實際應驗著理論,富有原創精神。具體的成果體現在四個方麵:

一是論文的選題,羅彩娟選擇了一個融彙了道教、佛教和自然宗教、神靈崇拜為一體的亡靈超度儀式為研究題目,並抓住了大化縣壯族在喪葬和超度儀式中的“家族”性文化表演和表述這樣一個特點,說明了作者具有相當的學術分辨力和學術感悟力。由於這樣的選題有著複雜的宗教內容,從而顯示出作者的學術膽識。

二是紮實的田野工作,做到了民族誌寫作的基本要求。作者前後多次深入田野地點,采用參與觀察和深入訪談的方法來全麵地收集論文的資料。正是由於田野作業的長度和深度,才能使儀式(包括程序、細節以及相關的象征符號)的描述部分成為論文最為精彩的部分。作者對研究對象是十分熟悉的,而在描述中思路清晰,描寫客觀,體現了論文作者良好的科研素質。

三是作者良好的分析能力。表現在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能力和理論聯係實際的能力。在論文的第四、五、六部分中,充分顯示了論文作者具有較為深厚紮實的理論素養和邏輯分析能力。尤其是作者在這部分的理論表述中,既表現出現實關懷的學術精神,又體現了多學科知識深透與融合的學術廣度和深度。從論文的分析部分看,作者已經比較熟練地掌握了文化人類學的一般理論知識和專門知識,也比較熟練地掌握了其基本的研究方法。

四是完整的體例結構。邏輯縝密而嚴謹,行文流暢,論文也兼具多種資料,如曆史資料、宗教知識、民間智慧、口述傳統和民間巫技等,可見羅彩娟為完成論文所下工夫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