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壯儂互動:現象與動因——以那坡縣平孟鎮念井屯跨國民族為例(3)(2 / 3)

(一)天然林植被

念井林區多是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和熱帶季雨林,是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向熱帶雨林、季雨林過渡地帶,海拔300~800米以下地帶殘留的天然植被很少,隻有在海拔超過800米以上的山地還保存著部分天然森林植被。森林中的上層林木以殼鬥科樹種占優勢,如紅椎、南嶺栲、羅浮栲、青岡、嶺南青岡等,與厚殼桂、黃果厚殼桂、木荷、鵝掌柴、黃杞、阿丁楓等混生,林內還有大藤本、魚尾葵、樹蕨等,呈雨林特征,天然林多藥用植物,如夏枯草、益母草、金銀花、雞血藤、金不換、千金拔、兩麵針、土當歸、走馬胎等。近幾年來,由於耕地緊缺,一部分的熱帶原始森林被破壞,如118號界碑附近的坡地,筆者就目睹了大麵積雨林被毀。現在我方這邊的中草藥基本被采光了,而對麵的越南山更高林更深,草藥還很豐富,所以僅念井屯就有三人從事收購草藥這一行業。

(二)梘木混交林

梘木是國家二類保護珍貴稀有樹種,當地人稱鐵木。那坡縣梘木混交林木主要分布於平孟、念井、那珍、上蓋、那布、麵良、弄化、智合、善合等地石灰岩山地。念井、那珍一帶分布密集,是主產區,主要的混生樹種有廣西山竹子、金絲李、榔榆、新樟、野萍桉、斜葉榕、黃葛樹、構樹、香椿、青岡、石山樟等,在梘木分布線的上方還有柏樹、黃杉樹種等。據村民說念井村弄力屯曾有一株梘木高約40米,隻有大人才抱得住樹幹,群眾稱為“梘木王”,但在1988年被盜走。念井屯那些舊的杆欄房全是用梘木建造的,村民們得意地說兩三百年都不會壞。123號界碑附近的西馬瑤族屯,原先有一大片的梘木林,但現在僅剩一棵孤零零的老梘木站在村口,這棵老梘木還是為了警示子孫才得以保留的。

(三)念井泉

念井一帶的石山,地質多屬石灰岩,地下水位埋藏較深,水源很缺,很多自然屯都缺水,枯水期一般為3~4個月,有時多達半年以上,有“滴水貴如油”之說。但位於念井屯西麵100餘米,海拔840米的念井山上有一口岩溶區天然井,井分2層,深約20米,第一層約10米,第二層約10米,無河流補給,雨季井水滿出井口,旱季仍維持第一層,特旱才降至第二層,泉水清冽可口,冬暖夏涼,可供1000人和300頭牲畜飲水。念井屯每戶都安裝供水水櫃,枯水季節讓其他村屯羨慕不已。這裏50年代駐紮部隊,60年代因缺水搬到那珍村,1977年接了水管後又搬回來。筆者爬上念井山看到念井泉潺潺流水,想起冬季西馬泉那幹涸皸裂的樣子,“飲水思源”四個字油然而生,這恐怕就是念井村得名的來曆。

三、族群構成

按我國的民族劃分,並參照越南的民族劃分情況,念井地區(包括對麵的越南)的族群構成可分為:

(一)壯族

壯族是那坡縣的主體民族,舊謂“土人”、“土著”,大約占人口的90%左右,遍布全境。以語言分類,有布壯、布央、布儂、布銳、布依、布敖、布省、布決、布峒、布傭、隆安、炸州等方言。

念井村有13個壯族自然屯,念井屯的壯族自稱為“布儂”。筆者的東家農忠日說,整個念井村有七八種不同的壯音(土話),越南一側的保樂縣常春社音多為三、四調而通農縣還煙社音多為一、二調,他能根據音調判斷越南人來自哪個屯。念井一側的“布儂”在越南稱為儂族,其實也就是我們的壯族的布儂支係,是從中國遷過去的。念井這裏沒有自稱為“布岱”的壯族,越南一側的“布岱”一般逐田而居,越南官方稱為岱族。念井屯有農、黃、黎、陸、徐、李、羅、王等姓氏,其中農、黃、黎是念井屯的大姓,莫姓是從百南鄉來上門的,許姓是從那珍村遷來的,王姓來自靖西吞盤,李姓、羅姓則是從外麵嫁來本屯的,陸姓是從外麵上門的。農姓占了念井屯62戶人家一半以上,對麵越南的儂族也多為農姓、黎姓、黃姓。據筆者的東家介紹,念井屯農姓的祖先來自山東省(祖譜早已丟失),他是根據對聯大概得知先祖從山東曲阜遷到廣東馬草街,後由靖西安德鄉來到念井,當時自稱“歸順儂”。還有另一種說法是來自萬承,稱“萬承儂”(據範宏貴教授考證“萬承”其實指防城),“歸順”也好“萬承”也罷,他們和越南一側姓農的布儂一樣都是儂智高的後代,每年三月三念井的農姓家族掃墓還一塊兒祭儂智高。前幾年靖西安德鄉曾發過邀請信,請念井村的農姓去祭儂智高,每個人交50元錢,本來念井農姓約越南姓農的布儂一起去的,後來他們嫌路遠而放棄了,念井這裏的農姓幹脆也不去了。

(二)瑤族

西馬和坡曼兩個都是瑤族自然屯,其居民都是大板瑤,西馬屯部分瑤族在越南排華時期被越方趕回來,自衛還擊時又跑到越南去,有五戶在越南由於沒有戶口又被趕回來,現在123號界碑處共有9戶人家居住,政府為他們建造了新房子,再也不用過山了。118號界碑附近的坡曼瑤族新屯至今還有不少空房,因為126號界碑附近的那珍村弄臘屯還有5戶不肯搬遷,主要的原因據說是不習慣住118號的坡地,也不舍得丟掉原先種下的玉米。越南一側的瑤族也是大板瑤,也會說壯話,念井村民說大板瑤的瑤話裏已夾了不少的壯話。在念井,人們一般不說西馬屯或坡曼屯,隻說123或118,來趕念井圩日的越南瑤族,大家就說是118對麵的或123對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