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納什著,宗曉蓮譯:《旅遊人類學》,雲南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2]申葆嘉:《國外旅遊研究進展》,《旅遊學刊》1996年第2~6期。
[3]宗曉蓮:《西方旅遊人類學研究述評》,《民族研究》2001年3期。
[4]揚慧、陳誌明、張展主編:《旅遊、人類學與中國社會》,鴻雲南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5]於嵐:《談談旅遊真實性研究》,《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03年3期。
[6]馬仲煒:《民族文化的資本化運用》,《民族研究》2001年1期。
[7][美]克利福德·格爾茲著,納日碧力戈等譯:《文化的解釋》,譯林出版社1999年版。
[8]覃德清、威劍玲:《西方旅遊人類學與中國旅遊文化研究》,《廣西民族研究》2001年3期。
[9]肖洪根:《對旅遊社會理論體係的認識》,《旅遊學刊》2002年1期。
[10]彭兆榮著:《旅遊人類學》,民族出版社2004年版,第12頁。
[11]《龍勝紅瑤》,廣西民族出版社2002年版,第6頁。
[12]劉純主編:《旅遊心理學》,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7頁。
[13]崔鳳平著:《風景旅遊區之保護與管理》,中國旅遊出版社2001年版,第9頁。
[14]匡林著:《旅遊業政府主導型發展戰略研究》,中國旅遊出版社2001年版,第7頁。
[15]陳慶德等著:《發展人類學引論》,雲南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第9頁。
[16]《中國民族地區發展研究》第19卷,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第5頁。
[17]《民族發展與社會變遷》第28卷,民族出版社2001年版,第7頁。
[18]《二十一世紀:文化自覺與跨文化對話》(一),第20卷,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第4頁。
[19]《二十一世紀:文化自覺與跨文化對話》(二),第21卷,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第5頁。
[20]哈立斯著,黃勤譯:《文化的起源》,華夏出版社1988年版。
[21][法]弗朗索瓦·佩魯著,張寧華譯:《新發展觀》,華夏出版社1987年版。
《人民日報》(華南版)即將刊登的《關於龍勝縣旅遊發展的調查報告》一文中(龍勝縣旅遊局提供)寫到:“2002年,龍勝縣政府出台‘政府主導、市場運作、企業經營、大眾參與’的旅遊發展新政策,充分發揮市場在行業管理、景點規劃、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對外宣傳促銷等方麵的作用,通過市場運作,全麵開放旅遊業的開發權和經營權,為全縣旅遊業的發展注入了必需的資金,帶來先進的經營理念,縮短了旅遊業的成熟周期。”報告又強調:“該縣堅持‘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把全縣旅遊景點的開發推向市場,不管是縣內、縣外,還是國有、民營甚至個體,隻要到龍勝縣投資旅遊開發,都會得到同等的優質服務和優惠政策,形成多元化投資旅遊的良好格局,旅遊資源得到了充分開發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