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2年,貪婪的英國政府又派出以庫克為總指揮的第二支探險隊。7月13曰,庫克率“決心”號和“冒險”號兩艘探險船駛離普利茅斯港奔赴南大洋,開始第二次環球航行。12月10日,庫克在南緯50。40’的洋麵上首次看到漂浮的冰塊、冰山和大片浮冰。1773年1月17日中午,庫克的航船在東經39。35’附近實現了人類曆史上第一次越過南極圈的壯舉。由於堅冰的阻攔,庫克不得不暫時後退到新西蘭南海岸的達斯基一薩翁德灣(後該海灣以庫克的船名命名為“決心灣’’)拋錨休整。12月18曰,大雪紛飛,濃霧籠罩,庫克再次越過南極圈,在南緯67。20‘、西經137。20’的海域遇到一條不可逾越的冰障,又迫使他們不得不再次後退。不久,庫克又繼續向南挺進,於1774年1月26日,在西經107.31’處第三次進入南極圈。1月30日,庫克航行到南緯71.10’、西經105。54’附近的海區,即後來被命名為阿蒙森(第一個登上南極點的人)海的海域。這是當時南下航行的最髙紀錄,在人類航行史上屬首次,在以後60年間未曾被人打破過。這裏距離南極大陸最近的一個突出角(即阿蒙森海邊的捷爾斯頓半島)隻有200公裏了,由於再次遇到巨大的冰障,庫克竟功虧一簣地望而卻步,放棄了眼見就要馬上成功的偉大發現。他在歸航途中的航行日誌中寫道:“我不能說沒有再向南前進的可能,但是這種嚐試是孟浪的、冒險的,是任何人處於我們地位也不敢貿然去幹的。我同船上大多數人都認為,堅冰一直伸展到南極,也許連接著一塊什麼土地,但是,即使有這麼一塊土地,它也隻能是全部被冰層所覆蓋,而決不能成為禽鳥或其他動物的良好棲身之所。雖然我的目標不僅是要越過前人所到過的地方,而且是想到達凡是人所能到達的地方。然而我並不惋惜,這次
遭遇到障礙……南極大陸的探索就此暫告結束,盡管這個大陸是兩百年來始終吸引著一些海上列強的注視,並一直是地理學家最喜歡討論的對象。”他在自己所著的《南極與環球之行》一書中又寫道:“我在髙緯度繞過南半球海洋,完成了這次航行,並因而絕對否認那裏存在陸地的可能性,即—地可能被發現,那也隻是臨近極地的、無法到達的地方。”庫克還在他決定放棄繼續南進的一份報告中武斷地說:“如果有人……深人到南方比我更遠的地方,我將不妒忌他的發現與光榮。但必須說明一下,他的發現是不會給世界帶來絲亳利益的。”1775年7月29日庫克回到英國,結束了為期三年零十七天的第二次環球航行。之後,庫克又進行了第三次環球航行,並於1779年1月16曰發現了夏威夷群島中的最大島夏威夷島。同年2月13日,庫克死於夏威夷島的一場與土著人的衝突中,是年52歲。
別林斯高晉與亞曆山大一世地
英國船長庫克否認南極大陸存在的“可能性”和即使存在也“不會給世界帶來絲亳利益的”斷言,對當時那些急於發現南方“未知大陸”的探險家們來說,無疑是當頭潑了一盆涼水,在此後近半個世紀的時間裏,西歐盛極一時的南大陸探險熱冷寂了下來。
然而,庫克的結論對於俄國沙皇亞曆山大一世來說卻沒有起什麼作用。由於當時俄國向西伯利亞進軍取得了意外的成功,沙皇對遠洋航行和探險事業的興趣更加濃厚,他依仗發達的航海業和海洋科學成就,始終把發現南方“未知大陸”作為野心勃勃的“遠大目標”。
1819年,沙皇決定派遣由“東方”號和“和平”號兩艘帆船組成的一支探險隊,去尋找未知的南極大陸。
“東方”號船長是海軍中校法捷耶維奇?別林斯高晉(1779---1852年),這個熱衷於沙皇遠征事業的愛沙尼亞人當時年僅40歲,曾接受過沙皇海軍學校的熏陶,先後在波羅的海艦隊和黑海艦隊服役,早年當過水兵,參加過“希望”號軍艦的俄國首次環球航行,他擔任這次南極探險的最髙指揮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