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初識雅魯藏布大峽穀 (3)(2 / 2)

憑多年在西部野外考察的經驗,趙子允一直懷疑“魔鬼穀”是狗熊稱霸。果然,棄駝步行的第二天下午,趙子允突然發現地上有許許多多呈放射狀排列的碩大足跡,和一灘灘凍得硬邦邦的動物糞便。“是狗熊!”趙子允低聲警告劉氏父子,“咱們小心點,別驚動了這些家夥。”

號稱“山大王”的狗熊,此時雖已進入冬眠,趙子允開玩笑半認真地介紹說:“熊是最蠻不講理的家夥,見人就撲,它那一巴掌,就能拍碎一頭野豬的頭骨。這家夥膽兒還忒大,不怕槍炮聲,不怕火光,要不是冬眠,我說啥也不敢進來送死。

循著熊的足跡和糞便剛爬上一座黃土山崖,便有難聞的腥臭隨風刮來,“找到這家夥的窩了!”趙子允發現在一片枯黃的蘆葦的掩映下,有個一米見方的洞口,被一塊塊褐紅色的花崗岩堵住,隻留下西瓜大小的一個透氣口,透氣口四周又結滿了長長的冰棱。“這是狗熊的哈氣結成的。”趙子允給劉氏父子介紹說:“狗熊這家夥看上去笨頭笨腦,其實挺聰明的。瞧!它知道搬石頭,擋住自己的家門,以便安穩地睡覺。

離開狗熊冬眠的洞窟,趙子允就進入了充滿殺氣危機四伏的“動物世界”。次日清晨,趙子允一行剛吃過早飯,準備出發,突然發現附近的山坡上,有一隻渾身開滿“梅花”的雪豹,正在追逐一隻盤羊。雪豹有早晚捕食,中午休眠的習慣。隻見那隻盤羊慌不擇路在前麵奔跑,雪豹在後麵緊追不舍。盤羊從山崖跳下,摔倒在溝底,雪豹也隨著跳下,它身輕如貓,一縱身撲上去,緊咬住盤羊的脖子死死不放,就這樣堅持了十幾分鍾,才慢慢鬆口。盤羊顯然已死,雪豹這才開始剖腹挖心,看得趙子允三人心驚肉跳,大氣都不敢出一口。因為虎豹都有護食的習慣,在它進餐時,假如聽到什麼動靜,或者有人打擾了它,它會一改平日不主動攻擊人的習慣,毫不猶豫地撲上來。

剛看罷雪豹勇擒“大頭羊”(盤羊的俗稱),趙子允又目睹了另一幕慘劇。當他們正走在一處山坳時,突然發現前麵約50米處的草叢中,有動物在活動。“停!”趙子允輕輕地叫了一聲,並用手勢示意劉氏父子蹲在地上,不要出聲,他自己則拿出高倍望遠鏡仔細搜索。趙子允清晰地發現有幾隻紅背雪肚的藏狐,在草莽荊叢中跳來跳去。起初,他以為那是藏狐一家在嬉戲玩耍,不料,卻聽到幾聲貓一樣的慘叫聲。再仔細一看,才發現那幾隻藏狐是正在圍追一頭弱小的動物。也許是野兔吧?趙子允大步走過去,藏狐們一哄而散,地上留下的一具屍體,竟然是“掃雪”。這就讓趙子允納悶了:“掃雪”和藏狐都屬食肉類動物,雖然比狐狸弱小,有點像黃鼠狼,因行走時用尾巴掃去身後足跡而得名,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但狐狸一般是不會與“掃雪”打鬥的,更不會也不可能吃得了機敏勇敢的“掃雪”呀?後來,趙子允才得知,藏狐一般情況下的確吃不了“掃雪”,除非是藏狐非常饑餓,或者是這隻“掃雪”病了、傷了,才遭遇不測。......”

青藏高原上的那棱格勒峽穀,對不少人來說還相當陌生,但在探險界它卻赫赫有名。它幾乎能與前蘇聯的“死亡穀”、美國的“死穀”,以及印尼爪哇島上的“死亡洞”相提並論,是個名符其實的恐怖之地。當地人說峽穀中有一種食人怪獸,理由是有膽大者或迷路的牧民進入穀中,但大多一去不複返。大雨過後,人們還常常看到穀中大批野生動物拋屍荒野,且屍體旁伴有焦土。種種奇異的現象,使那棱格勒峽穀顯得神秘異常,以至多年來成為人們不敢涉足的“死亡地帶”。

驚人一幕——猛禽鷲雕慘遭毒手

那棱格勒峽穀地處青藏高原上的昆侖山區。它東起青海布倫台,西至沙山,全長105公裏,寬約33公裏,海拔3200-4000米。穀地南有昆侖主脊直插雲霄,北有祁連雪山阻擋著柴達木盆地。我們首先從省會西寧出發到達格爾木,然後直奔柴達木盆地西緣的布倫台。由此再往西走,就是發源於6000多米高昆侖山上的那棱格勒河河穀。我們要探險的這個峽穀,就在那棱格勒河的中上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