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人類的星球探索(2 / 3)

“先驅者”10號、11號各自攜帶了一塊相同的鍍金鋁板,上麵刻有人類男女的裸像,以及太陽與九大行星位置的示意圖,還指明了它來自太陽係的第三顆行星。“旅行者”1號和2號探測器,則各自帶有一套“地球之聲”的光盤,唱片上有照片、60種語言的問候語、35種各類地球上的聲音和音樂。包括了中國長城和中國人家宴的照片,粵語、廈門話和客家話的問候,和中國古曲“流水”。它們作為地球的名片希望有朝一日能被“外星人”收到。

從“旅行者”拍攝的木星黑夜半球的圖象上可以看到木星上有極光。有趣的是,木衛一上有一座正在噴發的火山,噴發的高度達到30公裏,噴發速度是每秒幾百米到1公裏。“旅行者”飛船還發現了土星有射電輻射,頻率在3千赫到1.2兆赫之間。1986年1月,“旅行者2號”飛船又測出天王星的自轉軸和磁軸有很大的交角。飛船還拍攝了天王星衛星的照片,隨後它又拜訪了海王星,並發回了照片。

“伽利略”號的任務是觀測木星係統,它觀測了木星的大紅斑,還向木星雲層釋放了一個探測器。這個探測器依靠降落傘進入木星大氣,在它被巨大的木星大氣壓力摧毀前向地球傳回了許多寶貴的資料。“伽利略”號對木衛二和木衛四的觀測的結果還顯示這兩個木星衛星的表麵之下可能有液態水海洋。有液態水存在就意味著可能有生命生存,這無疑是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

美國於1997年10月15日發射了“卡西尼”號飛船,它是第一艘使用核動力電池的飛船。“卡西尼”號的主要任務是探測土星係統,並將向土星最大、最神秘的衛星——土衛六釋放出一個名為“惠更斯”的探測器。土衛六是一個被濃厚的大氣包裹著的星球,其環境與早期的地球有些類似,使用一般觀測手段無法看清它的表麵。“卡西尼”號將於2004年七月抵達土星係。

此外美國宇航局還計劃進行更多的行星探測計劃,以便更多地了解我們生存的太陽係。其中包括向木衛二發射一個探測器,用以探測木衛二隱藏在冰層下的巨大液態水海洋。如果技術成熟,有可能向木衛二表麵釋放一個水下探測器,找尋可能存在的地外生命。

彗星和小行星

宇宙飛船不僅僅用於對太陽係內的大行星及衛星進行近距離觀察。1985-1986年哈雷彗星回歸過程當中,有5艘飛船對它進行了近距離觀測,有許多令人驚奇的發現。例如,哈雷彗星的核並非是人們想象的球狀,而是橢球狀,氣體和塵埃從核的表麵幾個活動區域噴出。歐洲空間局的計劃中,已經或即將開始對7個短周期彗星進行空間探測。它們是“深空1號”(DS1)計劃、“星塵”計劃、“等高線”計劃、“羅塞塔”計劃、“深空4號”(DS4)計劃。其中DS1和DS4計劃是與美國國家宇航局合作的。

於1998年10月發射的“深空1號”飛船,將飛越小行星3352號McAuliffe、火星、以及威爾遜-哈林頓彗星。飛船與彗星將於2000年6月相遇。DS1將以約15公裏/秒的速度距彗核約500公裏處飛過,對彗發、彗核進行觀測。它首次采用了離子發動機。飛船於2010年5月將樣品送回地球。

“星塵”在1999年2月發射,飛向懷爾德-2彗星,並將首次帶回珍貴的彗星樣品。“羅塞塔”將於2003年發射,對Wirtanen彗星及其環境進行長達近兩年的仔細研究。9年之後,飛船與彗星相遇,總重20公斤的儀器將降落在彗星表麵。這些儀器將采掘彗星表麵和近表麵樣品進行研究,並用聲波法探測彗星內部結構,研究周圍等離子體與太陽風相互作用等。

“深空4號”飛船將於2003年4月發射,於2005年12月進入環繞Tempel

1彗星的軌道,並於2006年4月將著陸器送上彗星表麵作實驗。最後,將彗星表麵下不同深度的物質分裝在3個不受外界影響的密封金屬罐內,由著陸器的上半部將樣品送回飛船。飛船於2010年5月將樣品送回地球。

空間站

空間站是人類在太空進行各項科學研究活動的重要場所。1971年,前蘇聯發射了第一座空間站“禮炮”1號,由“聯盟”號飛船負責運送宇航員和物資。1986年8月,最後一座“禮炮”7號停止載人飛行。1973年5月14日,美國發射了空間站“天空實驗室”,由“阿波羅”號飛船運送宇航員和物資。1974年天空實驗室封閉停用,並於1979年墜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