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是我國明代施耐庵所著的一部優秀的章回體長篇小說,同時也是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故事記述了北宋徽宗年間發生在山東一帶的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位好漢在梁山聚義的整個過程。雖然施耐庵所寫的內容與史實有不符之處,但這並不影響《水滸傳》作為名著的藝術價值。故事中的一百零八位好漢更是成為古今以來膾炙人口的英雄人物。而伴隨著這一百零八位好漢深入人心的還有他們每個人所特有的綽號。本文通過對《水滸傳》中一百零八位好漢綽號的研究,探究人物綽號這一中國古代的社會現象,去體現施耐庵的《水滸傳》在人物綽號設計上的獨特藝術和含義,說明了人物綽號這一有一定特殊意義的語言文化類型的出現與發展,研究人物綽號與表現人物之間的聯係,以及《水滸傳》人物綽號具有的藝術感染力對後世的影響等。通過參考有關的書籍進行印證說明,力求在《水滸傳》中的人物綽號的研究能提出自己的一些見解。關鍵詞:
綽號 綽號的含義
符號
綽號與人物的聯係
綽號,是指人物除姓名之外的諢名、外號,它和人的姓名一樣,成為人的一個符號。人物的綽號,也能成為人的知覺所揭示出的一種現象,讀者讀到這一個人的綽號,眼前就會出現他的形象、性格等等。我國明代施耐庵所著的一部優秀的章回體長篇小說《水滸傳》中,就根據作者表現人物的需要大量地出現了人物的綽號。圍繞人物綽號這個問題,我試著對《水滸傳》的人物綽號進行研究。
一、《水滸傳》人物綽號的研究現狀
(一)《水滸傳》的研究從古至今,從國內輻射到世界
《水滸傳》自問世以來,就一直是各代文人關注的焦點,研究《水滸傳》更是成為了一門學問。無論是明朝的李贄,還是清代的金人瑞(聖歎),都熱衷於鑽研《水滸傳》中的內容。到了現當代,全國各地都紛紛掀起研究《水滸傳》的熱潮,不但在全國範圍內成立了《水滸傳》研究學會,《水滸傳》的影響還輻射到了國外,一些喜愛中國文化的外國人也加入了研究《水滸傳》的行列。例如在挪威就有研究《水滸傳》的民間組織。美國夏威夷大學教授馬幼垣,芝加哥大學教授馬泰軍也是海外研究《水滸傳》的專家。
(二)國內對《水滸傳》人物綽號研究的現狀淺探
在國內,《水滸傳》的研究是一個很受重視的項目。早在1981年11月湖北武漢市就舉行了全國首屆《水滸》學術討論會。而在《水滸傳》人物綽號研究方麵比較有名的有餘嘉錫、王利器、盛巽昌、吳興人等。
餘嘉錫是一位研究《水滸傳》人物綽號很有名的專家,他根據《大宋宣和遺事》和《宋史》中提及到的宋江等三十六人聚義的故事,寫了一本《宋江三十六人考實》和一本《水滸研究》,裏麵對宋江等三十六人的綽號進行了詳細的分析。王利器是另一位研究《水滸傳》人物綽號很有名的專家,他的《耐雪堂集》裏就介紹了對《水滸傳》人物綽號的一些研究。1但比較兩位名家的論點,卻在某些方麵存在不同之處。盛巽昌是上海社會科學院的研究員,上海作家協會會員,他在前人的基礎上,加入自己的一些見解,寫了一本專門介紹《水滸傳》人物綽號的《水滸黑白綽號譚》。書中不但對梁山108位好漢的綽號進行了研究說明,更對《水滸傳》中的其他一些人物的綽號進行了分析介紹,把眾家的觀點揉合在一起,列各家之觀點,是比較全麵介紹《水滸傳》人物綽號的一本專著。吳興人也是上海人,他在《超越時空的對話——{水滸傳}作者對我說》一書中專門用一個章節來介紹了《水滸傳》的人物綽號,書中還采用一問一答的形式,由作者與假設的施耐庵展開對話和探討,這形式是比較新穎的。上述提到的幾本書,都是作者通過多方對比印證,再結合自己的見解編纂而成的。
二、人物綽號這一現象的產生原因與曆史背景
(一)人物綽號這一現象的產生
中國古代給人物起綽號最早見於秦漢時2。因為它頗為傳神、形象,能為各階層人士所廣泛接受,作為尊姓大名的補充與張揚,於是自然而然地進入了民間文學的殿堂。而距史料書籍的介紹,北宋末年與南宋之間,人有綽號是很普遍的,特別是江湖中的綠林好漢,又或是“盜寇之人”,又或是各類“勤王軍”、忠義人士、土豪、受招安的起義軍首領,都有各自不同的的綽號。這些綽號的產生,更多的是為了加深人們對他的印象,在江湖中增強他的影響力,更好地在江湖上宣傳自己,提高自己的江湖地位,又或是為自己樹威,震懾手下或異己。小說中的綽號則是一定時期社會的集中反映,它特意把現實社會中的一些現象與背景、人文捏合在一起集中表現出來。
(二)《水滸傳》人物綽號產生的曆史、社會背景
《水滸傳》中的人物綽號,就是宋元時期民間社會文化的積澱,它以創造性的思維折射民族的審美心理和審美情趣3,它也是人物性格、行為、身份、職業的高度提煉。
《水滸傳》中的人物綽號,能有助於我們了解當時社會的一些曆史背景。其中不少的綽號都烙上了書中所描繪當時的那個社會文化的烙印。
《水滸傳》所描繪的是北宋徽宗宣和年間發生在山東一帶的梁山泊好漢聚義的故事。書中正麵歌頌了農民起義,是一部市民意識很強的書,書中的人物五花八門,三教九流無所不有,有的是帝子神孫(如小旋風柴進),富豪財主(如玉麒麟盧俊義、撲天雕李應),大將官吏(如及時雨宋江、雙鞭呼延灼、小李廣花榮、大刀關勝),並三教九流,乃至獵戶(如雙頭蛇解珍、雙尾蠍解寶),漁人(如混江龍李俊、船火兒張橫),屠兒劊子(如鐵臂膀蔡福、一枝花蔡慶)。造成這些不同階層的人起義的原因主要是當時北宋社會統治階級的腐朽。《水滸傳》中的人物綽號,很多都帶有那個時代的氣息。下麵舉一些例子來說明。
如宋江,他在《水滸傳》被提及到的綽號共有四個:“及時雨”、“呼保義”、“黑宋江”(因其麵黑身矮,見《水滸傳》229頁)4、“孝義黑三郎”(見《水滸傳》229頁)5。其中“呼保義”這個綽號最能說明當時的社會。“呼保義”這個綽號是108位好漢聚義時李逵從陷洞中抬上來的一塊石碑上宋江的綽號。“保義”是宋代一個小官的官銜,“按《宋史》記載,有成忠郎、保義郎的官銜,是禦前的小武職。專職負責在皇帝麵前掌管辭謝、朝見、傳宣等事務,屬正八品或從八品6。宋江因為覺得自己有做保義郎的能力,而且宋代人好稱自己或別人為保義郎,以此為榮;再者,宋代皇帝喜歡把“保義郎”這一官銜賞給忠義軍首領。”6。聯係到宋江上山以後的一貫主張都是盼朝廷招安,為國效力,搏個“封妻蔭子”。宋江用“呼保義”來作為綽號也是有原因的。
又例如黑旋風李逵、小旋風柴進、轟天雷淩振、沒羽箭張清四人的綽號。著名專家王利器認為:“‘旋風’是當時金國的一種炮名,威力強大,宋金交兵,金兵多用此炮攻城。”7盛巽昌則認為,“旋風應是平地而起的龍卷風”8。我比較認同盛巽昌的觀點。因為李逵殺性大,人見人怕,再加上“黑”形容他的身體膚色,構成了生動的黑旋風李逵的形象。而至於小旋風柴進,應是黑旋風的借用。因為施耐庵也很喜歡從資料中借用綽號。另外,我想,柴進在《水滸傳》中是一個廣交朋友,“專一招接天下往來的好漢。”(見《水滸傳》122頁)的豪傑,林衝也說:“聞大人貴名傳播海宇,誰人不敬。”
(見《水滸傳》124頁)9。柴進既然當時是江湖上如此有名的人物,以席卷大地的龍卷風配之,也是合理的。這隻是我個人的看法。另外“轟天雷”也是當時一種用拋物器發射的原始火器10;沒羽箭則是宋代湖北、京西造的一種武器,南宋孝宗淳熙年間比較常見11。
此外,《水滸傳》中還有一些人物綽號能反映出當時市民階層封建迷信的文化色彩。如立地太歲阮小二、短命二郎阮小五,活閻羅阮小七,這三個綽號中的事物都是當時市民比較害怕,避之則吉的凶神,以“立地太歲”、“短命二郎”、“活閻羅”為綽號,既表現了阮氏三雄的凶悍,也以當時市民比較害怕的凶神形容他們,襯托出阮氏三雄是充滿叛逆、凜然不可侵的人物形象。
由此可見,《水滸傳》中的人物綽號能有助於我們了解當時社會的一些曆史背景。其中不少的綽號都烙上了書中所描繪當時的那個社會文化的烙印。
三、《水滸傳》人物綽號在小說中的作用
(一)《水滸傳》中的人物綽號,能更好地深化人物形象。
《水滸傳》最值得稱道的地方,無疑是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麵。作者把形形色色的人物通過故事連接起來,通過對故事的敘述,表現出一個個形神兼備的人物。當中人物的綽號就對人物形象的塑造起了很大的作用。《水滸傳》人物眾多而人物各自的身份、經曆又各異,因而表現出各自不同的個性。金聖歎說書中“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氣質,人有其形狀,人有其聲口”12(《〈第五才子書施耐庵水滸傳〉序三》),金聖歎指出《水滸傳》之所以能使108個好漢各有各的性格,是因為作者善於運用中國傳統文藝美學原則來描寫人物,重神似而不拘泥於形似,用藝術的方法來創造特殊性格,從而使筆下的人物達到傳神逼真的化境13。
而使人物形象更傳神逼真的除了作者本身的寫作手法外,就要數人物綽號的運用了。《水滸傳》的人物綽號是對人物形象的一種補充,施耐庵給書中人物起綽號,用意應是讓讀者記住人物,《水滸傳》人物一出場,總會介紹他的綽號,讓讀者讀到“及時雨”就想到宋江,讀到“黑旋風”就想到李逵,讀到“霹靂火”就想到秦明。這就是因為人物的綽號能讓讀者了解到了人物的性格特點,對人物性格、特征的了解更加形象化了。
(二)《水滸傳》中的人物綽號,能更好地表現人物性格和人物的身份階層。
(1)《水滸傳》中的人物綽號非常形象,能更好地表現人物性格和其他身體特征。往往我們讀到《水滸傳》中的一個人物的故事,我們就很容易從他的綽號中知道他是一個怎樣的人。《水滸傳》中的人物綽號能更好地表現人物的身體特征。例如青麵獸楊誌,看了他的綽號就可知他臉上有一塊青痣。如雲裏金剛宋萬、摸著天杜遷,從他們的綽號就知他們是身材高大的人。如九紋龍史進,因其身紋有九條龍而得綽號。如美髯公朱仝,看他的綽號就知其有一把長胡子。但請注意,水滸中的人物綽號有些並不能望文生義,下文將有介紹。
《水滸傳》中的人物綽號還能更好地表現人物性格。通過了解他們的綽號可以了解他們的性格特點。如霹靂火秦明,看了他的綽號,就可知他性格火爆,性如烈火,再拿他的故事來對照(力戰瓦礫場)就更加體會到他如火般暴急的性格。如急先鋒索超,聽其綽號已知其人,凡事必衝鋒在前,急不可耐,獨勇無謀,以致後來冒進被吳用用雪地陷阱抓獲歸順。又如母夜叉孫二娘、母大蟲顧大嫂,這兩個梁山女頭領雖無名字(這與當時婦女地位不高,婦女大多有姓無名,以在家中同輩的排行有關),但從她們的綽號中可知她們的確是巾幗不讓須眉。“夜叉”是梵語,意為“能吃鬼”或“捷疾鬼”,含“勇健、凶暴醜惡”之意14。孫二娘在孟州十字坡開黑店,賣人肉包子,可見這婦人的心狠手辣,而且她的功夫還在其夫菜園子張青之上,配“母夜叉”之綽號是合適的,也能看出她異於一般婦人之處。“母大蟲”顧大嫂也是一例。顧大嫂為人豪爽果斷,有勇武,講義氣。登州劫解珍解寶兩兄弟、說反孫立都足見其性格。又如“沒麵目”焦挺,“沒麵目”指的是不給別人麵子15。他雖是一個本事不大的人(隻善摔交),但從他的綽號可知他是一個性格粗魯,品性不好,不講情麵的人。以上各例都能說明《水滸傳》中的人物綽號能更好地表現人物性格。由於篇幅所限,其他這方麵的例子就不再詳細敘述了。
(2)《水滸傳》中的人物綽號能體現人物的身份階層。
《水滸傳》中的人物綽號中,有一種有趣的現象,就是一些人物的綽號能體現這個人物的身份階層,也就是這各人物的社會地位。舉例說明一下。例如梁山排名第二的盧俊義,他的綽號是“玉麒麟”。“麒麟”是當年朝廷“花石綱”當中的一塊名石16,“麒麟”又是中國古代民間的“瑞獸”。當年盧俊義未上山之前是“河北三絕”、北京大名府第一富戶。用“麒麟”的綽號足顯其尊貴,而“玉”除表示高貴外,還比喻盧俊義一表人才。又如“白日鼠”白勝是一個低下階層的人。宋時把賊稱為“白日鬼”17。因此施耐庵借用於白勝身上,事由他光天化日之下夥同晁蓋等人於黃泥岡劫生辰綱,且用的是蒙汗藥(古代俠客認為用蒙汗藥是下三流的手段),這些鼠竊狗偷之人,是社會的低層人員,白勝的行為配“白日鼠”最能反映這類人在社會中的地位,其餘如“金毛犬”段景住(是盜馬賊)、“鼓上蚤”時遷(是偷雞賊)都可算是社會中的低層人員。另外上文提到的大將官吏(如及時雨宋江、雙鞭呼延灼、小李廣花榮、大刀關勝),獵戶(如雙頭蛇解珍、雙尾蠍解寶),漁人(如混江龍李俊、船火兒張橫),屠兒劊子(如鐵臂膀蔡福、一枝花蔡慶、病關索楊雄等)。三教九流,各階層都有,這就不在重複敘述了。
由此可見,《水滸傳》中的人物綽號在小說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水滸傳》中的人物形象在人物綽號的推動之下,就更加深入人心了。
四、以《水滸傳》中的人物綽號為例,對其含義進行研究,探究作者設計人物綽號的用意和給人物設計綽號和表現人物的聯係
(一)《水滸傳》中的人物綽號各有特色,而且當中有不少是可以分門別類的。施耐庵為《水滸傳》中的人物設計綽號的確是很花心思的。一直認為施耐庵創作《水滸傳》是根據《大宋宣和遺事》為藍本的。如果的確是這樣的話,《大宋宣和遺事》當中隻是記載了三十六人的故事,而《宋史》也隻是提及到“淮南盜宋江等犯淮陽軍,遣將討捕,又犯京東江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張叔夜招降之。”“宋江寇東京,侯蒙上書言:‘江以三十六人橫行齊、魏,官軍數萬無敢抗者,其才必過人,今清溪盜起,不若赦江,使討方臘以自贖’。”18由此可見,宋江等三十六人是曆史上有記載之人。但與《水滸傳》中的人物有所出入,例如姓名不一樣,出身也不一樣。施耐庵能在這一有限的基礎上揉合了宋元話本、明傳奇、戲曲、民間說書人關於這一方麵的故事資料,博取各家之長,創作出《水滸傳》中的108位好漢,這是難能可貴的。尤其是他在前人的基礎上,給這108位好漢設計了惟妙惟肖的綽號。至於他創作108位好漢這個數目,應該是故事情節的需要(上應天數,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不過,無論如何,施耐庵筆下的這些人物綽號是很有特色的,但它們之間卻有共通之處的。下麵舉例說明一下我在這方麵研究歸納出來的一些結果。
(1)
以動物名稱為綽號的:共十一虎、六龍、兩蛇、一麒麟、一雕、一獅、一鱷、一鵬、三豹、一獸、一蜃、一猿、一犬、一鼠、一蠍、一龜、一蚤。
他們分別是:十一“虎”:跳澗虎陳達、插翅虎雷橫、錦毛虎燕順、矮腳虎王英、青眼虎李雲、笑麵虎朱富、花項虎龔旺、中箭虎丁得孫、母大蟲顧大嫂、病大蟲薛永、金眼彪施恩(彪指小虎,中國古代小說第一個以“彪”為綽號出現的就是《水滸傳》19)
六“龍”:入雲龍公孫勝、九紋龍史進、混江龍李俊、出林龍鄒淵、獨角龍鄒潤、出洞蛟童威(蛟是龍的一種)。
三“豹”:豹子頭林衝、錦豹子楊林、金錢豹子湯隆;兩“蛇”:白花蛇楊春、雙頭蛇解珍;一“麒麟”:玉麒麟盧俊義(麒麟既是“花石綱”中的名石,也是民間瑞獸,上文已敘);一“雕”:撲天雕李應;一“獅”:火眼狻猊鄧飛(狻猊指獅子);一“鱷”:旱地忽律朱貴(忽律是古人對鱷的稱謂);一“鵬”:摩雲金翅歐鵬(金翅古指大鵬鳥);一“獸”:青麵獸楊誌;一“蜃”:翻江蜃童猛(蜃指巨蛤,也有說是蛟的一種);一“猿”:通臂猿侯健;一“犬”:金毛犬段景住;一“鼠”:白日鼠白勝;一“蠍”:雙尾蠍解寶;一“龜”:九尾龜陶宗旺;一蚤:鼓上蚤時遷。
(2)
以人物形體特征為綽號的:如花和尚魯智深(其綽號因其身刺有花繡而得名);九紋龍史進(因身有九龍花繡而得名)豹子頭林衝(因其貌似張飛且武藝超群為眾之首而得名);赤發鬼劉唐(發色焦黃而得名);病關索楊雄、病尉遲孫新(皆因臉色微黃而得名);錦豹子楊林(因其頭圓耳大且衣著華麗似錦繡而得名);一丈青扈三娘(因其身材修長姣好且貌美而得名,一丈青是宋時形容美貌女子的俗語20);花項虎龔旺(因其頸脖有花繡而得名)火眼狻猊鄧飛(因其雙睛紅赤而得名);美髯公朱仝(因有長須及腹而得名);白麵郎君鄭天壽(因其臉色白皙而得名);玉幡竿孟康(因其高大白淨而得名);鬼臉兒杜興(因其麵容醜陋而得名);金錢豹子湯隆(因其臉有麻子而得名);金毛犬段景住(因其赤發紅須而得名);紫髯伯皇甫端(因其生得碧眼重瞳黃須、貌似番人而得名);一枝花蔡慶(因在頭上插一枝花作裝飾而得名);浪裏白條張順(因全身膚色雪白且熟水性得名)。
(3)
以武器為綽號的:雙鞭呼延灼、轟天雷淩振、金槍手徐寧、大刀關勝、雙槍將董平、沒羽箭張清。
(4)
以神怪星宿名為綽號的:雲裏金剛宋萬、赤發鬼劉唐、立地太歲阮小二、短命二郎阮小五,活閻羅阮小七、操刀鬼曹正、母夜叉孫二娘、獨火星孔亮、毛頭星孔明、鐵笛仙馬麟、八臂哪吒項充、混世魔王樊瑞、飛天大聖李袞、井木犴郝思文、喪門神鮑旭、險道神鬱保四、催命判官李立、活閃婆(電母)王定六。
(5)
以人物性格為綽號:急先鋒索超、霹靂火秦明、沒遮攔穆弘、小遮攔穆春、浪子燕青、沒麵目焦挺、黑旋風李逵。
(6)
以人物職業或所擅長技能為綽號的:菜園子張青(因其是種莊稼出身的漢子);船火兒張橫(他是梢公,宋時稱從事這行業的為船火兒);神行太保戴宗(江州兩院押牢節級,因其行走得快,並有“神行甲馬”,多負責傳遞書信,由於戴宗打扮似廟祝,且有異術,宋時稱這類人為太保21);聖手書生蕭讓(善臨摹書法);玉臂匠金大堅(善纂刻);神算子蔣敬(善計算);鐵麵孔目裴宣(落草前當過辦案孔目);鐵叫子樂和(善歌唱,“叫子”是古代娛樂小器具22);醜郡馬宣讚(他力氣大且勇猛,曾徒手格虎保護聖駕被封為郡馬);神醫安道全(醫生,善醫術);聖水將軍單廷圭(將軍官銜,善用水攻);神火將軍魏定國(將軍官銜,善用火攻);鐵臂膀蔡福(劊子手,手力大);活閃婆王定六(善跳躍)。小李廣花榮(善射箭)。
(7)
以古人名稱為綽號的:小李廣花榮(以西漢飛將軍李廣為綽號依據,因為花榮與李廣都精通射箭);小溫侯呂方(以東漢末年猛將呂布為綽號依據);賽仁貴郭盛(以唐朝名將薛仁貴為綽號依據);病關索楊雄(以蜀國關羽的小兒子關索為綽號依據);病尉遲孫立、小尉遲孫新(皆以唐朝名將尉遲恭為綽號依據)
(二)施耐庵設計人物綽號的用意與設計人物綽號和表現人物的聯係通過上麵我們從幾個方麵對梁山好漢綽號進行的分類,可以看出施耐庵在設計人物綽號的時候,是有一定的用意的,我的研究結果具體如下:
(1)從以動物名為綽號,我們可以看出,這些綽號一方麵是受中華民族幾千年圖騰的影響。中國從古至今各民族都有自己信仰的圖騰,如龍、虎等,受此影響,施耐庵在創作中也加入了這個因素,表現綽號名稱的象征意義。第二方麵,施耐庵為表現人物的勇猛不可侵犯之威,以動物(特別是猛獸猛禽)作為比擬,是一種形象思維的表現,讓讀者從綽號中感受梁山好漢的勇猛氣概,聯想人物形象。這樣又可深化了人物的形象。
(2)從以人物形體特征為綽號,可知,以人物形體特征為綽號的好漢共有18人,看來除了以動物作為人物綽號之外,人物身體特征往往也是作家另一個為人物設計綽號的重要依據。作家抓住人物形體特征表現人物,往往使人物更加形象化、直觀化。
(3)以武器為綽號,是由於這些兵器大多與人物所持的兵器有關,有些是與當時金國炮名有關的。作者這樣設計,是為了讓讀者清楚知道這些人物他們所賴以成名的兵器,有些則是讓讀者了解當時社會的一些背景,有些上文已有分析介紹,就不再敘述了。另外,梁山好漢所持的兵器可謂五花八門,有的甚至是宋代已不存在的兵器,或有些兵器是奇形怪狀的,或有些已是改變用途的。兵器存在的時代上至春秋秦漢,下至宋元。可以說,《水滸傳》是一個古代兵器的陳列室23。
(4)以神怪星宿名為綽號,可以看出施耐庵在設計人物綽號時是充分受到封建意思的影響,選擇這些神怪星宿名都以“凶星”居多,這說明施耐庵想借助民間封建迷信中一些令人害怕的神怪星宿名來增添他筆下人物的那種凶悍、不受王化的反叛色彩,也為書中說梁山好漢聚義是“上應天命,星君托世”的主旨加上注碼。另一方麵也利用對比的方法,表現梁山好漢“號雖醜、心有義”的真性情。
(5)施耐庵也是一個善於描寫、表現人物性格的作家,上文已就他如何運用綽號表現人物性格展開較詳細的分析,這裏也不在累敘了
(6)從以人物職業或所擅長技能為綽號,我們可以看到施耐庵對當時社會的市民階層、平民生活的關注,在這一類的人物當中,很多都是社會中常見的平民百姓的形象,把這些平民作為梁山上的好漢,除了說明梁山上的好漢是來自各階層的,整個梁山就是一個社會的縮影;另一方麵就是為了抨擊那種“官逼民反”的社會現實,強化梁山好漢反貪官的思想傾向。
(7)以古人名稱為綽號,是因為施耐庵想把那些與梁山好漢有相似之處的人物聯係起來,通過以古人名稱為綽號說明他們的共通之處,例如小李廣花榮(以西漢飛將軍李廣為綽號,因為花榮與李廣都精通射箭);小溫侯呂方(以東漢末年猛將呂布為綽號,因為呂方與呂布皆用方天畫戟且呂方與呂布同姓);賽仁貴郭盛(以唐朝名將薛仁貴為綽號,因郭盛與薛仁貴皆用方天畫戟);病關索楊雄(以蜀國關羽的小兒子關索為綽號,因當時宋代武人喜歡以關索為號);病尉遲孫立、小尉遲孫新(皆以唐朝名將尉遲恭為綽號,因他們兄弟皆通曉使鞭且身材魁梧)。另一方麵,以古人名稱為綽號也反映了當時的綠林好漢推崇古代豪傑並競相模仿的現象。
(三)書中的一些人物綽號是不能望文生義的。
《水滸傳》中的一些人物綽號是不能望文生義的。不要片麵地從綽號的字麵意思去理解人物綽號的實際意思。有些綽號是不能單從字麵意思去理解的。例如病關索楊雄、病尉遲孫立,這裏的“病”字並不是“疾病”的意思,而是指人物臉色發黃。又如一丈青扈三娘,不要以為扈三娘真有一丈高,這個“一丈”隻是表示扈三娘身材高挑,並不真有一丈高。又例如打虎將李忠,李忠一輩子也沒打過老虎,他武藝也很平庸,隻是一個跑江湖、耍槍棒買膏藥的漢子,稱為“打虎將”是李忠自詡有打虎的本事,但其實他並沒有打過老虎,也沒這本事。
五、為小說設計人物綽號這一筆法對後世小說的影響及其意義
最後,說說為小說設計人物綽號這一筆法對後世小說的影響及其意義。
《水滸傳》為人物設計綽號這一筆法,對後世的小說創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雖然為人物設計綽號並不是施耐庵所首創,但由於他筆下的這些人物綽號對表現人物有這麼大的作用,因此也受到了後世的模仿。例如明代王世貞的《明朝通紀會綦》卷五有“一丈青”,清吳偉業的《綏寇紀略》卷一有混江龍,清代計六奇的《明紀北略》有黑旋風、王矮虎、一枝花。24姚雪垠著的《李自成》裏有“一隻虎”李過,“大天王”高見等。在《水滸傳》出版後所發生的曆次起義中,不少起義軍首領都襲用了《水滸傳》中的人物綽號。這一切可以說明,《水滸傳》人物綽號在後世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烙印。
綜上所述,《水滸傳》中的人物綽號是一個充滿學問、充滿傳奇色彩的問題,在這些綽號當中,還有很多值得我們繼續去探討,作者在這方麵的很多用意我還無法參透,我的上述見解可能隻是冰山一角,甚至是不對的,但這隻是我個人的一些見解,還希望多指教,總之,《水滸》故事論不完,人物綽號言不盡!
《水滸傳》是一部非常經典的中國名著,與它相媲美的還有《紅樓夢》,《三國演義》,《西遊記》,號稱‘中國四大名著‘.《水滸傳》它真實地描寫了宋代農民起義,發展和失敗的全過程,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和腐朽,及統治階級的罪惡.它以傑出的藝術描寫手段,揭示了中國封建社會中農民起義的發生,
發展和失敗過程的一些本質方麵,說明造成農民起義的根本原因是‘官逼民反‘.
《水滸傳》寫英雄們走上反抗的道路,各有不同的原因和不同的情況,但是在逼上梁山這一點上,許多人是共同的.如阮氏三雄的造反是由於生活不下去,他們不滿官府的剝削,積極參加劫取‘生辰綱‘的行動,從而上了梁山.解珍,解寶是由於受地主的掠奪和迫害起而反抗的.魯智深是個軍官,他嫉惡如仇,好打不平,因此造成和官府的矛盾,結果被逼上山落草.武鬆出身城市貧民,為打抱不平和報殺兄之仇,屢遭陷害,終於造反,勇猛地向統治階級進行衝擊.他是從血的教訓中覺醒過來的.
水滸一百零八將,人物形象中令我記憶最深刻的是‘智多星吳用‘和
‘天孤星花和尚魯智深‘.‘智多星吳用‘幾次獻策:吳用為晁蓋獻計,智取生辰綱,用藥酒麻倒了青麵獸楊誌,奪了北京大名府梁中書送給蔡太師慶賀生辰的十萬貫金銀珠寶;宋江在潯陽樓念反詩被捉,和戴宗一起被押赴刑場,快行斬時,吳用用計劫了法場,救了宋江,戴宗;宋江二打祝家莊失敗;第三次攻打祝家莊時,吳用利用雙掌連環計攻克祝家莊.宋江鬧華州時,吳用又出計借用宿太尉金鈴吊掛,救出了九紋龍史進,花和尚魯智深.一生屢出奇謀,屢建戰功.受招安被封為武勝軍承宣使.宋江,李逵被害後,吳用與花榮一同在宋江墳前上吊自殺,與宋江葬在一起.真不愧為‘智多星‘呀!
‘天孤星花和尚魯智深‘
是一位非常直率,暴烈如火,卻俠骨柔情,殺卻惡人為的是救窮苦人於水火的真漢子,英雄人物.他往往在人們麵前表現出一副粗魯,野蠻.可他到了衝鋒陷陣的時候可毫不含糊,揮著62斤重的禪杖上陣殺敵.
讀了這本書我了解了中國古代的曆史,水滸英雄們的反抗精神和封建社會腐敗的一麵.這的確是一本非常耐人尋味的一本書.
水滸傳讀後感
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總算被我啃完了,好辛苦!不過,我總算明白了很多道理。
不必說宋江和小旋風柴進的仗義疏財,也不必說武鬆漂亮的醉拳,吳用的足智多謀。單說天真爛漫的李逵,他頗有些野,一身魯莽莊稼漢和無業遊名的習氣,動不動就發火,遇事不問青紅皂白,總是一說二罵三打。結果不是吃虧就是後悔,但是卻有“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氣概,最重要的是他身上有一種英雄氣概,有一種願意為兄弟兩肋插刀的仗義,他這一點讓我尤其感動。
雖然說現在仍離內行很遠,不料卻也看出一點門道。
魯達何以成五台山和尚?
俗話說不在高,有仙則名。五台山是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五台山的和尚當然並不是什麼人都能做得的,何況象魯達這樣有命案在身凶犯?看過《水滸》的人都知道魯提轄拳打鎮關西、大鬧五台山的故事,至於他如何做了名山古刹的大和尚,不細心看還未必看得明白。
魯達三拳打死鄭屠之後便
亡命天涯,一日,在代州雁門縣的十字街頭正好遇上了他曾搭救過的金老,金老的女兒嫁給了雁門的大財主趙員外,趙員外既然取金老的女兒,魯達自然成了他的大恩人,受人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這趙員外和五台山的關係非同一般,寺裏的智真長老是他的弟兄,而且他祖上便曾舍錢在寺裏,是寺裏的大施主。趙員外還曾向寺裏買了一個名額,寺裏曾許過願讓他剃度一僧。於是,趙員外就把這名額給了魯達,有了名額還不夠,趙員外還向寺裏繳納一筆‘集資費‘,那集資費便是趙員外帶魯達上山見智真長老時特意準備的一擔‘段匹禮物‘。如果沒有趙員外的一個名額和一擔集資費,魯達便有天大的本事也進不了五台山山門,更不會成為後來大名鼎鼎的花和尚魯智深了。
生辰綱事發與晁蓋的關係網
劫了當朝太師的生辰綱,絕對是死罪一條。作為這樁劫案的首犯,晁蓋在生辰綱東窗事發之後,利用他多年精心編織的關係網居然安然逃脫,遠走高飛。《水滸》雖是一部反映農民起義的小說,不過裏麵的108將很少是正兒八經的正宗農民,晃蓋當然也不是。
晁蓋是山東鄆城縣東溪村的一名富戶,‘平生仗義疏財,專愛結識天下好漢,但有人來投奔他的,不論好歹,便留在莊上住。‘他獨霸一方,在江湖上很有些名氣。晁蓋有很多錢,也很會花錢,他的錢絕對不會是在土地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所得,生辰綱都敢劫,他還有什麼事不敢做的。晁蓋用大量的錢財精心編織了許多的關係網,而這些關係網在緊要的關頭發揮了作用。先是他的把兄弟--在縣衙門作事的宋江從濟州府捕頭何濤處獲得秘捕晁蓋的消息後,便立即前去通風報信,使晁蓋得了寶貴的時間。在圍捕行動中,鄆城縣的兩位和他交往很深的,平時得了許多好處的都頭朱仝、雷橫更是心懷鬼胎,陽奉陰違。打前門的的雷橫故意大驚小怪,高聲叫嚷,暗示晁蓋快逃,打後門朱仝更是不但放過了他,還特意為他指出了一條逃生之路說?quot;你不可投別處去,隻除梁山泊可能安身。‘關係網織到這個份上,誰還奈得他何?
宋江使梁山泊興旺發達,宋江又把梁山泊引上絕路,真可謂成也宋江,敗也宋江。應該說宋江取得梁山泊第一把交椅之前,還是為山寨做了許多有益的工作的,尤其是徹底拋棄了王倫的閉關自守、盲目排外的路線,廣納天下豪傑,使得山寨一片繁榮。他還常親自下山,率領一幫弟兄衝州過府,立了不少軍功,三打祝家莊、攻克高唐州,都有他的功勞。不過,耐人尋味的是,當梁山泊英雄排定座次,宋江坐穩了法定的第一把交椅後,他的行為產生了巨大的變化,以前身先士卒的宋江不見了,自那以?quot;一向不曾下山‘,‘每日肉山酒海,大吹大擂,與弟兄們打團兒吃酒。‘而且他下山的第一件事竟是去東京賞燈,任憑‘眾人苦諫不住,他堅執要行。‘拿著弟兄們出生入死換來的血汗錢供自己肆意揮霍。看完了燈會之後他還去逛妓院,為了會一會名妓李師師,光見麵禮便花了黃金一百兩。為了不使自己的所作所為引起弟兄們的不滿,他早就想好了一個絕妙的理由:這一切都是為了山寨的前途著想,為了讓大家將來有個好的歸宿。說到底,他的旅遊、嫖妓都是為了工作的需要。為了山寨宋江真可謂是‘奮不顧身‘。
《水滸傳》畢竟是寶藏,不時會有新發現。最近,一位著名史學教授的研究又出新成果:“《水滸》是中國第一反腐名著”。教授認為,在封建社會裏,直接迫害農民的是貪官汙吏,是高俅一類人物。農民起來反抗,矛頭直指貪官,這是理所當然。農民鏟除貪官汙吏,實現天下太平,實際上就是反貪汙、反腐敗。“《水滸》雖然情節複雜紛紜,但其主題總離不開一件事———反貪汙、反腐敗。”端的是有一千個學者就有一千個主題。
《水滸》反腐,第一鬥士該是宋大哥了。宋江“祖居鄆城縣宋家村人氏,為人仗義疏財”,老太爺宋太公和胞弟宋清“在村中務農,守些田園過活。”宋大哥則在鄆城縣衙當文書。“平生隻好結識江湖上好漢,但有人來投奔他的,若高若低,無有不納……端的是揮霍,視金似土。”宋王朝該不會實行“高薪養廉”吧?一個縣衙的小文書,不知工資有多少?竟能揮金似土,不知是有灰色收入還是有其他收入?莫非黑三郎上山之前也腐敗?那豈非成了以腐敗反腐敗了?最堅定的“反腐鬥士”當推李逵,那鐵牛的板斧砍起江州百姓的頭顱來就如切菜,“隻要殺得快活”。事情緣起乃智取生辰綱,理由非常充分:“此不義之財,取之何礙”,因為是反腐的正義行動,打劫也就不叫打劫,叫智取。
《水滸》反腐,本是古人的事,與咱何幹?隻是那濃濃的《水滸》氣綿綿不絕:晁蓋們劫生辰綱是“反腐”,今天小偷偷貪官的贓款贓物更是“反腐”了。那宋押司在政府機關幹事,卻一心編織關係網,哥兒們來了“終日追陪”。利用職務之便為犯罪嫌疑人、也是關係網中一哥兒們的“鄉長”晁蓋通風報信,指使他們脫逃,那原福建省公安廳副廳長莊如順通知賴昌星快點出國好像就頗得宋江的真傳。宋江殺閻婆惜之後,鄆城縣“公安局長”朱仝、雷橫私自放走宋江,“縣長”也有心為宋開脫,那浙江溫嶺市原市長周建國、市公安局長楊衛東與黑社會頭子張畏的瓜葛,那沈陽市原市長慕綏新、副市長馬向東與劉湧的關係,不就與此一脈相承嗎?慕綏新、莊如順、周建國、楊衛東們,血液中就浸透了《水滸》氣。
以上就是我讀水滸傳的感想!
水滸傳讀後感
《水滸傳》一書記述了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好漢從聚義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遼兵,最後剿滅叛黨,卻遭奸人謀害的英雄故事.讀完全書,印在我腦海裏揮之不去的隻有兩個字:忠,義.
忠,即是對自己的祖國,對自己身邊的親人,朋友盡心竭力.宋江在種種威逼利誘之下,仍然對自己的祖國忠心耿耿,這就是忠;林衝的妻子在林衝被逼上梁山之後,對高俅之子的ling辱,寧死不屈,最終上吊自殺,這也是忠.在當今這個社會中,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一個‘忠‘字,但是,卻很少有人能夠做到一個‘義‘字.
一個‘義‘字,包括了太多的內容.《水滸傳》中一百零八好漢為兄弟,為朋友赴湯蹈火,兩肋插刀,就隻為了一個‘義‘字;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隻為一個‘義‘字.由此可見,一個‘義‘字雖然隻有三筆,有時卻要用一個人的生命去寫.在現實生活中,給人讓座幾乎誰都可以做得到,但救人於危難之中卻不是誰都可以做到的.因為它需要有相當的勇氣,甚至是一命換一命的決心.
義,可以解釋為正義.一個具有強烈的正義感的人,就是一個精神高尚的人.古往今來有多少英雄好漢,舍生取義.難道是他們不怕死嗎?他們為了正義,為了真理可以奮不顧身,因為強烈的正義感清楚地告訴他們,什麼是不該做的,什麼是值得用生命去奮鬥的.一個沒有正義感的人,是不會理解這些的.因為他的正義感已被麻木所吞噬,奮鬥的激情已經被凍結,隻是他的靈魂被社會中一些醜惡的東西同化了.
我還清楚地記得《水滸傳》英雄中有一個黑大漢,他生性魯莽,性情暴躁,經常為小事與他人發生衝突,甚至搞出人命案.但他卻能夠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令那些喪盡天良的家夥們聞風喪膽.在現實生活中,雖然沒有這樣驚心動魄的大事發生,但‘義‘字卻滲透著我們的生活.對朋友講義氣,是小義.對素不相識的人或事物也用一種正義的眼光去看待,就是實際意義上的大義.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大義的民族,當日本侵華,多少義氣凜然的革命烈士,用他們的滿腔熱血,誓死不屈,才成就了今日蒸蒸日上的祖國.董存瑞舍身炸暗堡,黃繼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敵人的機槍,這些都是炎黃子孫大義的延續,是中國曆史上揮之不去的光輝.
一個人,可以不相信神,卻不可以不相信‘神聖‘.當前,我們青少年最主要的任務就是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昌盛.因此,這也是我們民族大義的根本所在.讓我們相信這一份‘神聖‘,用自己的雙手去維護這一份‘神聖‘.
水滸傳》讀後感:梁山泊悲劇,宋江之過?
梁山好漢替天行道,最終卻落的個四分五裂,死的死,走的走,這不免使人為他們鳴不平。在批判宋王朝腐敗的同時,許多人也將矛頭直指宋江——這個梁山泊的領軍人物。
有人認為,
梁山好漢之所以會落得如此結果
,是宋江一手造成的。作為戰無不勝的農民起義軍領袖,宋江卻斷然拒絕了如同李逵說的:“殺上東京,奪了鳥位”的主張,自覺選擇接受朝廷的招安的政治道路,帶領“替天行道”的梁山泊義軍,去殘殺“僭號稱王”的方臘義軍,在兩敗俱傷的大屠殺中,遭到慘痛的失敗。
他們認為,如果當初宋江采納李逵說的:“殺上東京,奪了鳥位”的主張,以梁山泊當時的實力,定能推翻宋王朝。而宋江卻奴顏婢膝,為了自己的官位,拿兄弟們的生命當賭注,真是個忘恩負義之徒。
識江湖好漢,但有人來投奔他的,若高若低,無有不納,便留在莊上館穀,終日追陪,並無厭倦;若要起身,盡力資助,端的揮霍,視金似土。人問他求錢物,亦不推托;且好做方便;每每排難解紛,隻是周全人性命……以此為東,河北聞名,都稱他做及時雨。”,由此可見,宋江乃仁義之仕,決不會為了自己的官位,拿兄弟們的生命當賭注。
然則為何要接受招安?我認為,這是由當時的社會風氣所造成的。當時社會宣揚“三綱”,即“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宋江便是這種思想的產物。宋江還是鄆城押司的時候,其父便苦勸他不要與梁山草寇來往,好好為官,處人頭地以便光宗耀祖,宋江也答應了。如果不是因為閻婆惜命案,他根本不會投奔梁山。他一直稱北宋的皇帝為“聖上”,可見在封建觀念中的“天子”在他的心中是神聖不可侵犯的。高俅到來他親自下山迎接並在談判中保護其不被梁山好漢追殺,以致氣死林衝。他一直認為走與統治者的合作才是“正道”他鄙視自己和兄弟們“落草為寇”。最終為維護“兄弟們的名聲”將苦心經營的水泊梁山交給朝廷,這便是他招安的源頭之由,這也預示著起義的不戰而敗。
不僅是宋江,梁山好漢中的許多人,如盧俊義、關勝、史進、柴進、秦明等人,他們也深受“三綱”思想的影響,他們是支持招安的。所以,選擇招安不是宋江個人的決定,是在“三綱”思想影響下的必然選擇。所以,將梁山好漢起義的失敗歸罪於宋江,這是有失公允的。
梁山泊悲劇,並非宋江之過。梁山泊悲劇,這也是社會的悲劇。
【水滸傳讀後感】
《水滸傳》一書記述了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好漢從聚義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遼兵,最後剿滅叛黨,卻遭奸人謀害的英雄故事。讀完全書,印在我腦海裏揮之不去的隻有兩個字:忠,義。
忠,即是對自己的祖國,對自己身邊的親人,朋友盡心竭力。宋江在種種威逼利誘之下,仍然對自己的祖國忠心耿耿,這就是忠;林衝的妻子在林衝被逼上梁山之後,對高俅之子的ling辱,寧死不屈,最終上吊自殺,這也是忠。在當今這個社會中,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一個“忠”字,但是,卻很少有人能夠做到一個“義”字。
一個“義”字,包括了太多的內容。《水滸傳》中一百零八好漢為兄弟,為朋友赴湯蹈火,兩肋插刀,就隻為了一個“義”字;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隻為一個“義”字。由此可見,一個“義”字雖然隻有三筆,有時卻要用一個人的生命去寫。在現實生活中,給人讓座幾乎誰都可以做得到,但救人於危難之中卻不是誰都可以做到的。因為它需要有相當的勇氣,甚至是一命換一命的決心。
義,可以解釋為正義。一個具有強烈的正義感的人,就是一個精神高尚的人。古往今來有多少英雄好漢,舍生取義。難道是他們不怕死嗎?他們為了正義,為了真理可以奮不顧身,因為強烈的正義感清楚地告訴他們,什麼是不該做的,什麼是值得用生命去奮鬥的。一個沒有正義感的人,是不會理解這些的。因為他的正義感已被麻木所吞噬,奮鬥的激情已經被凍結,隻是他的靈魂被社會中一些醜惡的東西同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