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這裏的世界很精彩——深海探險(2)(2 / 3)

1990年,洞穴探險者亨利?科斯克在蘇爾密烏海36米深的海底發現岩壁上的隧道。7名水下探穴隊員潛遊了20分鍾,終於通過了長200米左右的水下通道,等待他們的是一個巨大的驚喜——在這個高出海平麵千米,直徑約50米的洞穴裏,不僅有著千姿百態的乳石和石筍,還有栩栩如生的動物壁畫,包括6匹野馬、2頭野牛、1隻鹿、2隻鳥、1隻山羊和1隻貓,刻畫得活靈活現,簡直是神秘的仙境。石壁上還有人手的印記。考古學家對洞穴的氧氣、水、木炭、岩石等進行了詳細研究,證明洞內的藝術壁畫,確是史前藝術家用黑色木炭和紅色土完成的,石壁上的手跡可能是史前藝術家留下的。

要給地球上的海底洞穴按照深度排個座次,列在首位的一定是埃爾?紮卡頓海底洞穴。這個地球上最深的洞穴位於墨西哥海域東北部深處,寬約100米,深約1000米,可以輕鬆容納下巴黎的埃菲爾鐵塔,被人稱為“倒置的珠穆朗瑪峰”。不過,目前還沒有人準確地探測出這個洞穴的深度。2007年5月,世界著名洞穴探險家比爾斯通幵始利用世界上最先進的水下機器人——“深井熱探測器”探索埃爾?紮卡頓海底洞穴。至於洞穴深度有什麼,我們拭目以待。

形形色色的海底生物

海洋裏的生物是形形色色的。各個不同的水域生活著各種不同的生物,它們各守其界,甚至都不能超出一定的範圍。如,熱帶魚不能在北冰洋裏出現。生活在高鹽度水域的魚不會到鹽度小的海區去。

從海麵到海底,生物情況變化是很大的。

淺海海底是很熱鬧的,誇張一點說,它就像童話裏所描繪的永不凋謝的花園一樣。

在岩石海岸邊,波浪拍擊海岸的力量很大。有一些生物也真有辦法:海草柔軟的身體緊貼在海底,被波浪衝擊得前後搖擺,但不會被折斷;有一些動物緊貼在岩石上,用它們堅固的外殼或特殊的軀體來抵抗海浪的襲擊,比如各種各樣的蝦、蟹、貝類和比目魚、牛舌魚等等。藤壺密密地固著在拍岸浪活動地區的礁石表麵,好像給礁石鋪上了一層氈子。

砂質海邊的情況有所不同,這裏生活著沙海葵、海蚯蚓、寄居蟹、蛤蜊之類。蝦蝦蛄在泥砂裏挖洞掩護自己,以避免海浪的衝擊。

還有一些淺海動物,家在海裏,但是常常到陸地上去“作客”。比如,跳鯉可以爬到樹上去捉蟲,海麒、海龜常常到岸上去產卵、休息……

這些淺海“居民”的數量十分驚人,它們甚至可以布滿整個海灘及海濱的淺海區。全世界僅海洋貝類就有十萬多種,形形色色的貝類,牡蠣、蟶子、珍珠譏、參螺、鸚鵡螺、貽貝、泥蛤等等都是,分布廣,產量大,有的是營養豐富、肉味鮮美的食品,有的是貴重的藥材和工業原料,還有的可作建築材料和裝飾品。

不可能全部列出這些淺海“居民”的用途。單拿藥用這一點來說吧:有些海參分泌出一種毒素,可以製成治療神經係統疾病的藥物;從軟珊瑚中取得前列腺素,可以用來製成避孕藥;個別貝類的腸壁能夠分泌一種毒液,有強烈的消腫作用;不少軟體動物具有抗菌性物質,能夠抵抗病毒的侵犯,有的還有抗癌的價值;從海綿動物身上分離出來的一種藥物,對病毒感染的白血症有療效;用海蚯蚓製成的農藥,消滅水稻螟蟲的效果很好……

現在,讓我們到淺海海底去作一次假想的旅行,進一步結識一些淺海的“居民”。

小珊瑚蟲是熱帶海洋裏一種特有的腔腸動物,喜歡成群生活在非常潔淨的海底沙石上,形態千奇百怪:有的像灌木叢似的小樹,有的像花枝,有的像鹿角,還有的像蜂窩、蘑菇;一叢叢的“珊瑚樹”,紅的、綠的、紫的,在藍色的海水裏顯得絢麗異常。有的珊瑚經過加工可以作成珍貴的裝飾品,有的可以入藥,有的可以作建築材料。

海膽像個圓球,渾身長滿針刺,稱得上是“海中刺蝟”。

海星像個五角裏,有的小如硬卬,有的大到十五至二十厘米,紅的、綠的、藍的、紫的、天青的,五顏六色,豐富多采;五個星芒能屈能伸,撥動海水,動作輕捷。

一根根短粗的莖,莖上長著柔嫩的形狀,像柑桔的花瓣呈美麗的玫瑰色。這不是花瓣,而是觸手;這不是花,而是海葵。

石頭下麵忽然跳出一個平展展的怪物——海鰈,它在水中漂遊的姿勢十分奇特,像是一幅綢子在迎風飄揚。

水母的模樣更有點古怪,像一口鍾,像一頂降落傘,鍾下、傘下拖著許多條長長的軟體絲,行動輕快,在蔚藍色的大海裏隨波逐流,活像夜航歸來的“遊客”。

遊罷淺海,我們再向遠海深處前進。海越深,陽光越少,溫度很低,壓力越大。在這種沉靜、黑暗、寒冷和髙壓的特殊環境裏,沒有植物,動物的形狀多數都很古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