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裏壓力很大。深海動物的身體都有特殊的結構,海水可以滲透到細胞裏麵去,使身體裏麵的壓力同周圍海水的壓力相等。
這裏食物稀少。為了不漏掉任何一點可以吃的東西,深海動物往往長著一些特殊的器官。比如,有些魚類長著一種形狀像釣鉤的觸須,長度甚至比它們自己的身體還大好幾倍。有的深海魚類長著很大的嘴巴,牙齒銳利,肚子可以伸縮,能夠把比自己身體還大的動物吞吃下去。有的魚類一直張著大嘴,一麵遊動,一麵吸水,水濾出去了,剩下來的生物殘體就當作食料。
這裏缺乏陽光。深海魚類為了利用微弱的光線來識別目標,往往長著很大的眼睛;有的竟然因為瞳孔放大而使眼睛突出,像是架了一副望遠鏡,能夠在十分微弱的光線下看到東西。
在沒有陽光的深海裏,有些動物幹脆自備光源。它們或者具有發光的膠質,或者具有十分巧妙的發光器官,能夠發出藍的、紅的、綠的熒光,用來尋找食物,迷惑和嚇唬敵人。黑沉沉的深海裏有了這些繁星似的各色閃光,顯得更加瑰麗多采。
神秘的海底怪獸
1997年4月25曰,日本大洋漁業公司的遠洋拖網船“瑞彈丸”號在新西蘭克拉斯特徹奇市以東50多千米的海麵上捕魚。當船員們把沉到海下300米處的網拉上來時,發現網裏是一具從來沒有見過的怪獸的屍體。
他們把繩索拴在怪獸屍體的中部,用起重機把它吊了起來。一股強烈的腐臭味從屍體中散發了出來。船內一片騷動,現在人們看清楚了:這是一個類似爬蟲類動物的屍體。盡管已經開始腐爛,但整個軀體卻保存得很完整,可以清楚地看到它有一個長長的脖子,小小的腦袋,很大的肚子,腹部己空,五髒倶無,而且長著4個很大的鰭……用卷尺測定的結果表明,怪獸身長大約10米,頸長1.5米,尾部長2米,重量約2噸。經研究分析,發現它己死半年到1年之久。
它既不是魚類,也不像是海龜,在海上捕魚多年的船員誰也不認識它,大家發出了驚奇的議論。聞訊趕來的船長擔心自己船艙裏的魚受到損失,命令船員們立即把它丟到海裏去!幸好隨船有位矢野道彥先生,覺得這個發現不尋常,在怪獸被拋下大海之前,拍攝了幾張照
片並做了相關記錄。
值得慶幸的是,這次發現總算給生物學家們保留下了3件證據:一是怪獸的4張彩色照片,二是四五十根怪獸的鰭須(鰭端部像纖維一樣的須條),三是矢野道彥在現場畫的怪獸骨骼草圖。
照片是從三個不同角度拍攝的。可以清楚地看到,怪獸有一個碩大的脊背,對稱地長著4個大鰭,照片中還可看到它腹內己空,整個身軀肌肉完整,隻是頭部露出白骨,怪獸白色的脂肪下麵有著赤紅的肌肉。從個頭兒大小來看,海洋裏隻有鯨魚、巨鯊、大烏賊可以與它相比。但從照片來看,它的頭部甚小,與現存的所有鯨魚類的頭骨迥然不同,而且頸部奇長,特別是有4個對稱的大鰭,這就沒有其他海洋動物或魚類可以與它相提並論了。
鰭須是唯一留下的貴重物證。它是怪獸鰭端的須狀角質物。長23.8厘米,粗0.2厘米,呈米黃色的透明膠狀,尖端分成更細的3股,很像人參的根須。
矢野根據現場的觀測和大致的測量畫下的草圖顯示,怪獸骨骼長10米,頭和頸部長約2米,其中頭部45厘米,頸的骨骼粗20厘米,尾部長2米,根部粗12厘米,尾端部粗3厘米,身體部分長約6.05米。
它到底是什麼?科學家們至今對此還是爭論不休,眾說紛壇。從1977年報道這一消息後,這場爭論大體上經曆了這樣一個過程:蛇頸龍說——鯊魚說——爬蟲類動物說——不認識的動物說。
1977年9月1日和19日,在日木東京召幵了兩次有關怪獸身份問題的學術討論會,參加會議的人有魚類、化石、鯨魚、古生物學、比較解剖學、生物化學、血清等方麵的學者共19人。他們研究了照片、草圖和鰭須的組織切片,進行了認真的討論。綜合兩次座談會的討論意見,會議主持人、東京水產大學校長佐木忠義於同年12月15日向報界發表了日木學術界的研究結論:從怪獸鰭端須條的化學成分來看,得不出是鯊魚的結論;從怪獸的兩對腹鰭、長身體、長尾巴以及身體表麵都是脂肪等特點來看,是和迄今己知的魚類完全不同的一種動物;在分類學上,很可能是代表著全新的一種人類未認識的動物。
現在,太平洋怪獸依然是個謎,人們都盼望在南緯43°53’,東經173。4’曾經打撈上怪獸屍體的地方,有一天會再現怪獸的蹤影。或許它正是人們所期待的史前爬行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