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穿越死亡之海——羅布泊探險(1)(3 / 3)

發現之旅

人們對羅布泊地區的認識,有個逐步發展的過程,讓我們再回溯到遠古時代。

在人們尚不能科學地認識和記錄曆史的時期,曆史就常常交織於民間的神話、傳說之中,這時虛妄的祌話也往往有了幾分曆史的真實。雖然辯解它們常常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

近萬年前,在羅布泊地區己居住有從事狩獵、畜牧業的遠古居民,在樓蘭地區發現的細石器文化就是證明。古墓溝等墓地的發掘結果表明,在3800年前,這裏的社會生產和居民生活己經發展到一個相當的程度。

然而對於這些先民,如今我們仍然隻能從傳說中獲得一些間接和不盡準確的認識。

近4500年前,黃帝族部落首領軒轅氏在統一黃河流域各部族後,幵始“巡遊四海,登昆侖山,起宮室於其上”並將其稱為“軒轅之丘”,還與這裏個部落的“西陵氏之女”嫘袓結為夫妻,從此幵始了黃河流域部落與新疆遠古民族間經濟、文化的交往。至唐堯時,還常將江淮、荊州一帶的三苗部落遷到敦煌附近的三危山。三苗人後來一直向西發展到蔥嶺,成為羌族袓先。而羅布泊地區正處於三苗向西必經之途,羅布泊西南的若羌縣就因羌人居住而得名。

涉足荒原的外國探險家

羅布泊的諸多祌秘,從占至今激起了許許多多人的好奇,對酷愛獵奇的外國探險家來說,更無疑是一種巨大的誘惑。因此盡管環境極端艱苦,道路極其艱險,在羅布荒原上,仍然留下了許多探險者的足跡。其中有的是過往者,有的是專程而來。他們雖然有不同的身分、不同的專業,但羅布泊之行的共同點,就是留下了許許多多的記載和著作,並因此行而向世人炫耀。因為他們,我們對陌生的羅布泊增進了了解;然而,同樣也因為他們,為我們帶來了許多謬誤,為羅布泊增加了許多撲朔迷離的人為之謎,給羅布泊增添了更多祌奇的色彩,以致於今天,使恢複這個地區本來麵目的工作,增加了許多的難度。

最早經曆羅布泊地區的外國人,要算來自中亞、西亞、南亞地區的商賈、僧侶們了。然而,他們忙於自己的使命,很少為我們留下文字的記載,我們隻能從史書中獲得

些微的信息。

在即將進入公元紀年時,古羅馬帝國三巨頭之一的愷撒,在羅馬一次祝捷宴會上,展示了一批其麾下一位將軍進奉的絲綢織物,使所有在場的人頓時目瞪口呆,尤其是貴婦們更是驚詫讚歎不絕。不久,這種織物幵始在羅馬流行起來,成為一種高貴身分的象征,甚至受到男性臣民的喜愛,以至動搖了他們穿著上的“國粹”。奧古斯都臨死前,古羅馬元老院不得不發出詔令,禁止男性臣民繼續穿戴絲綢服裝,而且對婦女們使用絲綢也做了種種限製。這事發生在公元14年,距愷撒第一次展示絲綢不過40年上下。這樣短的時間裏絲綢如此深入人心,實在是一個奇跡。而且,絲綢的被禁,產生了相反的效果,人們對絲綢產品的渴望,更難以壓抑了。

驚動了羅馬人的絲綢,來自東方的祌秘國度。於是,人們將中國國名也冠之以“賽裏斯國”,即“絲之國”。人們為了獲取絲綢,自然會冒死向東方進發,於是有了後來所稱的“絲綢之路”。地理學家托勒密成書於公元年左右的《大地理書》中曾輾轉記載了其中的一次嚐試。

出生於馬其頓一個商人家庭的希臘人馬埃斯蒂?蒂亞諾斯,曾組織了一次從地中海到中國的考察。然而,以一個純粹商人的身份,未能提供沿途有價值的信息,以至記載他們這次活動的羅馬地理學家馬利諾斯抱怨道:他們“隻關心他們自己的交易,很少關心考察,而乂常常吹牛,故意誇大通商道路的途程”。他們的使者“在長達七個月的旅途中,沒有帶回任何值得注意的情報。在他們歸國後介紹一路行程時,充滿著誇大和不真實的情況”。然而,

托勒密根據這些資料,仍然描繪出了他們行經的路程,其中包括姑墨(今阿克蘇〉、龜茲(今庫車X蒲昌海(即羅布泊)、玉門關等。他們此行,在塔裏木盆地所有綠洲中都發現有漢人活動的遺跡,卻完全沒有發現任何歐洲人活動的痕跡,既沒有一枚羅馬錢幣,也沒有一卷希臘文文書。因此,蒂蒂亞諾斯的商隊,是到達羅布泊地區的歐洲人中的第一批。

晚於上述人十一二個世紀的威尼斯商人馬可?波羅,為我們留下關於羅布泊地區記載的最早的外國人。

1271年,馬可?波羅隨他的父親和叔父,從羅馬出發,經古代絲綢之路到達中國,在路上走了3年,在中國生活了20年,於1295年經海路回到威尼斯。他在他著名的遊記中,記錄了途經羅布泊地區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