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潘玫生活的那個年代,南後街還有過花圈、冰棺店,到了陳雨帆出生之後,各地高樓疊起,三坊七巷開始顯得破敗了,南後街上的店鋪開始逐漸向各種小吃、餐館、小賣部等轉變。
傳統工藝開始隱入深巷,燈市、舊書攤....許多曾有的輝煌璀璨,慢慢消逝在曆史長河之中,令親曆者懷念,令未遇者向往。
“如果能把這些東西找出來,就可以證明三坊七巷的獨特性,”陳雨帆慢慢縷清思路,形成自己的看法,他對潘玫說,“不僅有完整的建築風貌還有不可取代的人文價值,時至今日,還有許多傳承下來的東西,比如各種傳統手工藝,傳統小吃.........這家要求我們要先保護它的完整性,才能保留住它的獨特性。”陳雨帆說得越多,潘玫的眼睛便愈加亮起。這個孩子不簡單,看問題的深度超出他的年紀,有一種超越年齡的成熟。
“保護完整性,首先就是不能讓遊樂場項目落地。”陳雨帆、潘國明兩人異口同聲。
“非常好!如今當務之急要做的,就是向所有人證明,三坊七巷是不可取代的存在,是福州傳統文化、傳統手工藝的最好載體。”潘玫讚許地看著兩個年輕人,感慨道,“真的是長江後浪推前浪,沒有你們倆的火花碰撞,我們是想不到這麼好的點的。”
陳雨帆和潘國明互看了一眼,發現對方的眼中都有欣賞的意味,兩人相視而笑。陳雨帆輕抿一口茶,放鬆下來:“但是,有什麼方式可以證明這一點呢?”
潘國明想了想,突然眼睛一亮:“姑姑,雨帆,舉辦一場三坊七巷的生活風情展,怎麼樣?”
把規模做大,影響力做足,邀請社會各界人士參加、品鑒,包括那家想建大型遊樂場的大財團,讓所有人都有一次深入了解三坊七巷的機會,看到它的價值。
潘國明看到陳雨帆讚許地點了頭,心裏便安心了一些,他看向潘玫,後者也露出微笑。兩個年輕人終於不再是針鋒相對的狀態,一個做事穩重,一個才華橫溢,強強聯手,真可以碰撞出不小的火花。
潘玫站了起來,對在座眾人微微一笑,“各位街坊鄰居,大家好。前幾天我和潘主任,雨帆一起探討了這件事,我們覺得隻有依靠大家的力量,才能把這件事做成,才能證明三坊七巷的存在是不可取代的。”
眾人屏息靜氣,等待潘玫繼續說下去。
“我們覺得,可以做三坊七巷傳統生活風情展,全方位地展示三坊七巷傳承已久的生活方式和風貌。比如說,三坊七巷有很多傳統手工藝匠人,會做剪紙、油紙傘、漆器、牛角梳,我們設置一個展區,將這些傳統手工藝匠人聚集在一起,現場做這些東西,讓觀眾參觀、欣賞。”
潘玫看下陳榮順和林山的方向,實現一掃而過,神情平和、淡然,“我們還有很多傳統小吃,陳氏肉燕、林氏元宵、福州魚丸,我們設置一個小吃展區,帶大家品嚐,關於三坊七巷的曆史、名人軼事,我們還可以通過展板、宣傳片等方式展示,總之,就是把規模最大,把影響力做大,讓世人都看到三坊七巷的居民上千年來延續、傳承下來的創造力和生命力。”
“說得真好,真是這樣的,我們三坊七巷裏,能人匠人非常多,現在生活好了,這些手藝都沒地方施展,如果能為三坊七巷獻一份力,我相信大家都願意站出來的。”一個街坊站起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