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重陽節來臨。這天又恰逢蔡琰百日。
蔡府裏上上下下更加重視,人人都滿麵紅光喜氣洋洋,如同過春節或者八月中秋節一般。
蔡府大院裏,陣陣涼爽秋風,吹下滿園落葉,一片片金黃和紅色飄落在青磚鋪成的甬道上,恰似一條彩色地毯。盛開的菊花,更把庭院裝扮得姹紫嫣紅,一派喜慶。
一大早,蔡夫人趙五娘就指揮著丫鬟廚娘和其他下人,在一旁收拾房間打掃廳堂。
丫鬟們到野外采來茱萸,找來做衣服剩餘的錦緞布頭,做成如同現在辟邪驅病的“香包”,分發給府上大人小孩人手一個。
丫鬟翠翠把縫好的香包拿在手裏,正一人一個滿院子給人分發。
蔡夫人抱著小女琰兒,坐在廳堂的榻上。旁邊是三歲的大女兒珪兒。看到翠翠來了,蔡夫人笑著說:“翠翠,你看這百日小女,長得有多好,一雙眼睛滴溜溜地,看上去竟比那一周歲的孩兒還要機靈呢。”
“是啊。”翠翠答應著,看了蔡琰一眼。同時,她拿出一個香包,掛在蔡夫人的衣襟邊上。又給珪兒衣襟上別了一個。當她拿出另一個,準備給琰兒佩戴時,琰兒竟然伸出小小的粉嫩手掌,“哦,哦”地向翠翠討要。
琰兒是個急性子,看那翠翠半天還沒掛好,有些等不及了,就伸手討要。“看看這孩子,我說她聰明吧。這小小的人兒,竟然知道討要呢。”蔡夫人笑嘻嘻地對翠翠說。
“真的啊?”翠翠也驚奇地看著琰兒。琰兒咧開粉紅色的小嘴,對著大家笑嗬嗬地。
“你們在那裏笑什麼呢?”剛從外麵進來的蔡中郎問道。
“我們在看這小女琰兒,竟然知道討要香包,似是比那大孩子還要精明。”蔡夫人回答。
“來,讓老夫抱抱。”蔡邕走上前來,從夫人手中接過琰兒,高興地把她舉過頭頂。又一上一下地來回甩著,把個蔡琰逗得咯咯咯笑個不停。
另一個丫鬟小蓮,到院子裏采來了許多小菊花,給家中每位女性頭上插上一支。
蔡夫人頭上插了一支白色的菊花,小珪兒頭上是一支紫色的,小蓮正在給琰兒挑選著,想給她插哪一種顏色好呢?
這會子,那個——琰兒,看小蓮太磨嘰,幹脆伸手把珪兒頭上那一朵紫色的拿下來,插到自己頭上。
“那是我的花花哦”!珪兒一摸自己頭上的菊花沒了,立即叫喊著哭了起來。向妹妹蔡琰伸出雙手。
“來來來,小蓮再給珪兒一個好的。比她那個好。”小蓮急忙去哄珪兒,給她拿了個粉紅色的戴在頭上。珪兒才慢慢不哭了。
“這小家夥,出手可真快。”蔡夫人感歎道。
“這小丫頭調皮,將來肯定機靈。”蔡邕忍不住誇獎女兒說。
聽了父親的誇獎,心裏樂滋滋地。
這時,珪兒的母親,小妾魏金鳳走進來了。她看到自己的女兒在哭,急忙上前詢問。
聽到珪兒訴說,魏金鳳的臉立即拉下來,訓斥女兒說:“人家搶就搶去了嘛,哭什麼哭?咱能和人家比麼?”
蔡邕一聽這話,有點不太高興:“你這話說的不好聽啊。怎麼跟小孩子計較呢?什麼不一樣?都是我蔡邕的女兒嘛,在我心裏都是一樣的。”
魏金鳳不言語了。
午間,一大家子人在院內擺下酒席。
蔡琰的爺爺蔡棱來了。老人家已經70多歲高壽。捋著花白的胡須,笑嘻嘻地對兒子說:“你這小女雖然不是男兒,可是看上去很機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