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童初現(1 / 2)

“翠翠,不要……。”年幼的蔡琰,皺著眉頭,不肯喝丫鬟翠翠端著碗裏的羊奶。這種羊奶的腥膻味道,打死也喝不下去。

經曆了許多天的旅途勞頓,蔡邕一家人終於平安到達了流放地五原郡安陽縣。這裏屬於現今的內蒙區域。雖然這裏是黃河河套平原,自然條件還不錯。但畢竟是陰山北部的邊遠地區,經濟和文化生活,較中原地區相差了許多。

在這大漠風塵彌漫之處,五穀雜糧不多,而牛肉羊肉普遍。不僅蔡琰不習慣,家中許多大人也不習慣這裏的生活。

蔡夫人差家中的小廝們到街市上,用帶來的首飾和陶器一類,換取糧食和日用品,還為小蔡琰姐倆換回了一些牛奶和羊奶。

蔡夫人見狀無奈,又換了半碗牛奶給小蔡琰。牛奶的味道稍好一些,不如羊奶那般膻腥,蔡琰終於喝了下去。

“我也要喝牛牛……。”大蔡琰三歲的姐姐蔡珪,總要和蔡琰攀比。見蔡琰和牛奶,她也要喝牛奶。

蔡夫人隻好把陶罐裏不多的牛奶倒出一些給蔡珪。

喝罷牛奶,剛剛學會走路的蔡琰,跑到父親的書房裏去玩了。

寧折不彎的蔡邕,這時正在書房裏寫作他的重要作品《琴賦》。

雖然被流放到大漠邊關,但他並不氣餒。他生活在自己的藝術文學世界裏。他並不後悔得罪了朝廷宦官。因為這個世道太黑了。如果不得罪他們,和他們同流合汙,那才是自己不可饒恕的罪過。

看見蔡琰搖搖晃晃地走進來,蔡邕放下正在書寫的紙筆,把心愛的小女兒抱到腿上。

“哈哈,我兒到底是喜歡舞文弄墨的哦。”想起周歲是給女兒“抓周”情形,蔡邕高興地把著蔡琰的小手,在紙上寫了幾個字。

一轉身,蔡邕看見了案幾旁邊的古琴。

他把小女兒攬在懷裏,然後開始彈奏。

他彈奏的是自己譜寫的《遊春》。“蔡氏五曲”之一。

隨著琴聲蕩漾,蔡邕陶醉在自己的音樂裏。他忘記了被流放,忘記了生活中的種種不幸。

而小女兒蔡琰,似乎也聽懂了父親的音樂,以及父親的心情。她坐在父親懷裏,一動也不動,兩隻大眼睛忽閃忽閃地。

彈了一會兒,蔡邕生怕女兒覺得枯燥,就又翻出一本《詩經》來。

“來來,為父教我女兒讀詩吧。”他把書翻到第一頁,抑揚頓挫地朗讀起來:“關關雎鳩……。”

“關關雎鳩,”詩經對於蔡琰來說,那是太熟悉不過了。她隨口而出,根本不用思索回味。

“在河之舟……。”

“在河之舟……。”

蔡邕發現,蔡琰的跟讀能力很強,於是幹脆兩句連讀。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

一個深沉的男中音和一個稚嫩的小女聲,一前一後地響徹在房前屋後。

“夫人夫人,快來瞧瞧,咱家小女真是稱奇!”蔡邕對著院內呼喚。

正在屋裏教導丫鬟們做女紅的蔡夫人,欣聞丈夫喚之,急忙過來看個究竟。

看到僅僅一周歲的蔡琰這麼快就能夠跟讀,蔡夫人也吃驚之極。

看到母親前來,蔡琰更加得意。很快便將《關雎》全文給背了下來。

“我兒真是神童!神童!”蔡邕大喜。

蔡夫人問道:“世人皆雲孔文舉(孔融)是當今神童,我兒可與那孔文舉相比擬麼?”

“當然當然。以我兒的聰慧,隻怕是比他還要有才,前途無量,前途無量啊。我蔡家雖無男丁,但有此女,老夫甚幸!”

從此後,蔡邕除了寫書撫琴之外,每天都要教導蔡琰背誦古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