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03��a�人為什麼會活得累?就是因為對一些亂七八糟的事太在乎了,擔心這個、害怕那個,結果弄得自己疲憊不堪。其實你才40歲,剛走到歲月中途,不要對什麼都太在乎,你還有瀟灑的權利。
(1)不必在乎離婚
不是不在乎,是一切還來得及。一位40歲的女人與老公結婚11年,冷戰6年,終於離婚。她說:“如果說後來不願意離婚是為了孩子,當他第一次提出離婚時我沒有同意,現在想來真不知道為什麼。如果那個時候早分手,我的生活絕不會是今天這個樣子。不過現在再重新開始,應該也還來得及。”
(2)漂泊
漂泊不是一種不幸,而是一種自在的享受。趁著沒有家室拖累,趁著身體健康,此時不漂何時漂?當然,漂泊的不一定是身體,也許隻是幻想和夢境。新時代的女性是漂的一代,渴望漂泊的人惟一不漂的是那顆心。即使40歲又有何不可?
(3)失業
40歲以前就嚐到失業的滋味未必是一件不幸的事,也不一定是壞事。40歲之前就過早地固定在一個職業上終此一生也許才是最大的不幸。失業也許讓你想起埋藏很久而塵封的夢想,也許會喚醒連你自己都從不知道的潛能。也許你本來就沒什麼夢想,這時候也會逼著你去做夢、去尋夢。
(4)時尚
不要追趕時尚。按說青年人應該是最時尚的,但是獨立思考和個性生活更重要。在這個物質社會,其實對時尚的追求早已經成為對金錢的追求。今天,時尚是物欲和世俗的同義語。
(5)格調
格調是屬於小資的東西,“小資”這個詞又開始流行,追求格調是她們的專利。小資們說,有格調要滿足四大要件:智慧、素養、自信和金錢。格調就是把“高尚”理解成穿著、氣質、愛好的品位和室內裝潢。主流觀念倒不是非要另類,另類已經成為年輕人觀念的主流了,在今天,土氣倒顯得另類。關鍵是當今社會是一個創造觀念的時代,而不是一個固守陳舊觀念的時代。
(6)評價
我們最不應該做出的犧牲就是因為別人的評價而改變自我,因為那些對你指手畫腳的人自己也不知道他們遵從的規則是什麼。千萬不要隻遵從規矩做事,規矩還在創造之中,要根據自己的判斷做每一件事,雖然這樣會麻煩一點。
(7)幼稚
不要怕人說我們幼稚,這正說明你還年輕,還充滿活力。“成熟”是個嚇人的詞兒,還是個害人的詞兒。成熟和幼稚是對一個人最不負責任、最沒用的概括。那些庸人,絕不會有人說他們幼稚。不信,到哪天你被生活壓得老氣橫秋、暮氣沉沉的時候,人們一定會說你成熟了,你就會知道“成熟”是個什麼東西。
(8)不習慣
年輕人的字典裏沒有“不習慣”這三個字。在一首搖滾裏有這麼一句:“這個城市改變了我,這個城市不需要我。”不要盲目地適應你生存的環境,因為很可能這環境自身已經不適應這個社會的發展了。
(9)失敗
一位哲人曾經說過,一個人起碼要在感情上失戀一次,在事業上失敗一次,在選擇上失誤一次,才能長大。不要說失敗是成功之母那樣的老話,失敗來得越早越好,要是50歲之後再經曆失敗,有些事,很可能就來不及了。犯低級的錯誤,那是年輕人的專利。
(10)膚淺
如果每看一次《藍色生死戀》就流一次眼淚,每看一次《功夫》就笑得直不起腰,就會有人笑你淺薄。其實那隻能說明你的神經依舊非常敏銳,對哪怕非常微弱的刺激都會迅速做出適當的反應;等你的感覺遲鈍了,人們就會說你深沉了。
(11)追星
不是不必在乎,是不能在乎。明星在商品社會是一種消費品,花了錢,聽了歌,看了電影,明星們的表現再好,不過是物超所值而已,也不值得崇拜呀!就像你在地攤上花60塊錢買的裙子,別人都猜是600塊錢買的,物超所值了吧?你就崇拜上這條裙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