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吳女士,是個極正義的人,對於世界上竟有這麼多不義的人很痛恨,她一直很想殺光世界上的壞蛋,好讓世界完美。

有一天,她突然接到一封上帝的來信,上帝說,這位吳女士也是個壞蛋,因為她的心中從來就沒有愛。

要求完美是件好事,但如果過頭了,反而比不要求完美更糟。就像我們居住的屋子,永遠不可能如展示屋那樣整齊幹淨,如果一味地強求,反而會使居住成為噩夢一般,為了維持幹淨,難道我們不在馬桶上大便嗎?

完美主義者根本是一開始就在做一個不可能實現的美夢。他們因為自己的夢想老是不能實現而產生挫折感,就這樣形成一個惡性循環,最後讓這個完美主義者意誌消沉,變成一個消極的人。所以,培養“即使不完美,不上不下也沒關係”的想法是相當重要的。

如果你花了許多心血,結果還是泡了湯的話,不妨把這件事暫時丟下不管。如此一來,你就有時間來重整你的思緒,接下來就知道下一步該怎麼走了。“既然開始了就要把事情做好”這種想法固然沒錯,可是如果過於拘泥,那麼不管你做些什麼都將不會順利的。因為太過於追求完美,反而會使事情的進行發生困難。

武田信玄是日本戰國時代最懂得作戰的人,連織田信長也相當怕他,所以在信玄有生之年,他們幾乎不曾交過戰。而信玄對於勝敗的看法實在相當有趣,他的看法是:“作戰的勝利,勝之五分是為上,勝之七分是為中,勝之十分是為下。”這和完美主義者的想法是完全相反的。他的家臣問他為什麼,他說:“勝之五分可以激勵自己再接再厲,勝之七分將會懈怠,而勝之十分就會生出驕氣。”連信玄終身的死敵上杉彬也讚同他這個說法。據說上杉彬曾說過這麼一句話:“我之所以不及信玄,就在這一點上。”

實際上,信玄一直貫徹著勝敵六七分的方針。所以他從16歲開始,打了38年的仗,從來就沒有被打敗過一次。而自己所攻下的領地與城池,也從未被奪回去過。把信玄的這個想法奉為圭臬的是德川家康。如果沒有信玄這個非完美主義者的話,德川家族300年的曆史也不一定存在。要記得,不能忍受不完美的心理,隻會給你的人生帶來痛苦。

有些人很勉強自己,不願做弱者,隻願逞強,努力做許多別人期待自己卻不願做的事,這種人,才是真正的弱者。人一對你抱期望,你就怕辜負了人,硬是勉強也要實現承諾,到頭來才發現,原來是自己太軟弱。

從根本上必須承認的,是自己的心。隻有承認軟弱,才可能堅強;隻有麵對人生的不完美,才能創造完美的人生。

榮獲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的《跛腳王》,便是敘述腦性麻痹患者丹恩的奮鬥故事。丹恩主修藝術,因為無法取得雕刻必修學分,差點不能畢業。在他求學時,有兩位教授當著他的麵告訴他,他一輩子都當不了藝術家。他喜愛繪畫,卻因此沮喪得不願意再畫任何人的臉孔。

即便如此,他仍不怨天尤人,努力地與環境共存,樂觀地麵對人生。他終於大學畢業,而且還是家族裏獲得第一張大學文憑的人。

“我腦性麻痹,但是我的人不麻痹!”同是腦性麻痹患者,也是聯合國千禧親善大使的小朋友包錦蓉說。

丹恩說,許多人認為殘障代表無用,但對他而言,殘障代表的是:奮鬥的靈魂。

過於追求完美,你就會陷入無盡的煩惱中;而放棄對完美的苛求,你卻可以過上一種富有意義的生活,怎樣做對你更好呢?聰明的你一定會做出正確的抉擇。

世界上有太多的完美主義者,他們似乎不把事情做到完美就不善罷甘休。而這種人到了最後,大多會變成灰心失望的人。因為人所做的事,本來就不可能有完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