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一個在商戰中縱橫搏殺的人,必須時刻注意既要膽大還要心細,必須時刻注意提醒自己,要謀而後動,“想妥當了再動手”。
胡雪岩第一樁生絲生意的運作成功,就可以說是事緩則圓、在等待中尋找戰機得以成功的範例。胡雪岩在湖州收到新絲運到上海,並沒有急於脫手。就他當時的狀況而言,他是應該盡快脫貨求現的,因為他的錢莊剛剛開張不久,並沒有多少可以周轉的資金。但他仍然將這批生絲囤積起來。他沒有將這批生絲馬上脫手的原因,除了洋商開價不夠理想之外,更重要的是他要聯合同業控製洋莊市場的條件還沒有成熟,他運到上海的生絲數量很少,實力還不足以與洋商討價還價,他必須聯合同業才能與洋商抗衡。因此,即使自己暫時壓下一筆資金,他也不願意讓自己的籌劃落空。他要等待,用他的話說,就是“事緩則圓,不必急在一時”。生絲運到上海之後,他一方麵請新結識的古應春加緊和洋商談判,一方麵由劉不才出麵拉攏龐二,做聯絡同行的工作,他自己還利用這“閑暇”的機會,管了為漕幫調解糾紛和撮合古應春與七姑奶奶婚事這兩件閑事。同時,他還抓住時機,販運了一趟軍火。
到這一年年底至第二年年初,已與上海絲商大戶龐二結成聯盟,散戶控製也已見成效,洋商開價也開始鬆動,但胡雪岩還是沒有急於將自己已經收購的生絲脫手。這一次的主要原因是,在胡雪岩看來,洋商開價還不夠理想。先前,為集結散戶、說服大家一致行動,胡雪岩說過,隻要團結一致,迫使洋人就範,大家必可大獲其利。如果此時按洋人開出的價格脫手,這就成了一句空話,受到大家的責難事小,影響以後控製市場的計劃事大。就這樣,胡雪岩的第一批生絲直到第二年新絲快要上市,洋人因朝廷決定將要設立內地海關,增加繭捐,為情勢所迫不得不低頭,開出了雙方都可以接受的價格之後,才最後脫手,一批生絲淨賺了18萬兩銀子。
在人生的經營中,掌握主動性自然是非常重要的。聰明人必然懂得從不同的角度來利用已有的條件,甚至要善於在各種因素不利於自己的時候,設法改變不利因素,使之對自己有利。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所謂創造條件。
不過,其實成功所需要的各種條件,有些是可以創造的。比如胡雪岩要控製洋莊市場必須有的聯絡同行的條件,就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來創造,但有些卻往往是人力無法創造的。比如在大多數情況下,政局的變化、市場的整體格局,就並不是一個或幾個人所能決定的。這時候所能做的,往往也隻能是等待。膽大心細,謀定而後動,這便是胡雪岩成功的一大訣竅。
生活中不乏這樣一些人,他們在解決某些問題時,要麼猶猶豫豫、畏首畏尾,要麼不管不顧、冒冒失失,其結果呢?不是讓大好的機遇白白溜走,就是有失穩妥而將事情搞砸。這兩種人顯然都是很難接近成功的。
正所謂“當斷不斷,反受其亂”。決策是不能一拖再拖的,而是需要在有效的時間、地點內完成的。否則,正確的決策一旦錯過了時機,就會成為錯誤的方案。要知道,凡是有誌於成功的人,都會碰到關鍵的時刻,在這個時候,不能退縮,不能無主見,要敢於拍板拿主意,此時需要人有非凡的決策能力。
但同時也要注意,問題的各個方麵都千絲萬縷地聯係在一起,牽一發而動全身,任何一個事物的變化都會引起一連串的連鎖反應,一個決策的失誤也必然會引起一連串的嚴重後果。
所以,做事就要三思而行,謀定後動,這樣就可以避免很多麻煩,也可以少走一些冤枉路。須知,選擇正確,才能從容不迫、做得正確。也就是說,我們在做任何事情時,首先一定要安排周密,當確定無誤以後,就果斷地去做,如此不但不會錯失機遇,又能應付自如,不會手忙腳亂,便可像謝安一樣,在淝水之戰的關鍵時刻,還保有下棋的閑情逸致;才能擁有“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的沉穩。
所謂“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不謀萬世者不足以謀一時”。人活著,不論是生活還是工作上,都會不斷遇到新問題。在處理問題時,如果凡事不先動腦筋想一想,在沒有充分考慮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的情況下就莽撞行事,必然碰壁,遭遇挫折,甚至留下後患。而如能事先全麵考量,做到心中有數,計劃周全,就能完美解決問題。所以說,做人要懂得謀與斷。
善謀之人,總是能對事物本質了然於心,從而有效地減低生存風險。他們如同細心的耕耘者,無論是在生活上還是事業中,總能以其睿智的頭腦和穩健的性格將事情辦得有條有理。
善斷之人,容易在任何環境中脫穎而出,即便人生路上障礙重重,他們也能開辟出一片天地。這樣的人,無論身處哪一領域都會是個優秀的領導者。
做人,若是能將善謀與善斷合而為一,想必離成功已然不遠。
《孫子兵法》中有句箴言:“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於無算乎?”是的,在人生的關鍵時刻,我們必須先在頭腦中謀算清楚才好出手,切忌盲目衝動,不可毫無計劃地蠻幹。不過,多算不等於寡斷,要想成功,就必須培養自己敏捷的思維以及當機立斷的決策能力。隻有善於謀斷才能在複雜多變的情況下,應付自如。
輕重緩急區分清楚,別讓瑣事空耗精力
很多時候,將人們拖垮的並不是天災人禍,而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倘若將大部分的時間與精力不加限製地消耗在小事之中,人生是很難成功的。人生需要清點,看看忙忙碌碌中哪些是必要的,而哪些又是不重要的,然後再分出個輕重緩急。這樣人生才能井然有序。胡雪岩做事向來有條不紊,兩者相衡而去其輕,無論是生意場上還是生活中,總能照顧周全。
曾經有一位時間管理學家做了這樣一個實驗:
他拿出個1加侖的廣口瓶放在桌上,隨後取出一堆拳頭大小的石塊,把它們一塊塊地放進瓶子裏,直到石塊高出瓶口為止。接下來他問道:“瓶子滿了嗎?”
所有的學生應聲答道:“滿了。”
“真的?”他又問,隨後從桌下取出一桶礫石,倒了一些進去,並敲擊玻璃瓶壁使礫石填滿石塊間的空隙。
“現在瓶子滿了嗎?”
這一次學生有些明白了:“可能還沒有。”
“很好!”說著,他又拿出一桶沙子,慢慢倒進玻璃瓶中。
“瓶子滿了嗎?”他繼續問學生。
“沒有!”學生們大聲說。
最後,他拿過一壺水倒進玻璃瓶中,直到水麵與瓶口齊平。接下來他看著學生們問道:“這個實驗說明了什麼?”
有一學生舉手發言:“這個實驗告訴我們,無論你的時間多麼緊,但隻要再加把勁,就還能幹很多事情!”
學者搖了搖頭,微笑道:“不,這並不是它真正的寓意所在。這個實驗告訴我們,如果你不先把大石塊放進瓶子裏,那麼你就再也無法把它們放進去了。”
在生活中,我們常被各種俗務所羈絆,很多人因為沒有掌握高效的做事方法,弄得自己筋疲力盡、心煩意亂,到頭來卻鮮有成績,結果白白浪費了大好時光。
“大石塊”這一比喻就像我們生活中遇到的事情一樣,他們有輕有重,有的必須做,有的可做可不做,如果我們分不清主次輕重,眉毛胡子一把抓,那麼精力就會被分散,人生就很難做出成績。很多人就是這樣,他們什麼都想要,結果什麼都沒撈著,到頭來,還是兩手空空,這就叫“駝子跌跟頭”。曾有這樣一句話,說的是“駝子跌跟頭,兩頭落空”,是指做事沒有輕重緩急,幾件事平均用力,反倒一件事也沒能做好。“駝子跌跟頭”,自然是不智之舉。因此,胡雪岩有“找重點、抓重點”的性格,並且謀算到位,令人佩服。
鬱四的獨生兒子阿虎暴病而亡,胡雪岩得到消息,立即在百忙之中趕往湖州,才知道事情並不是那麼簡單。原來阿虎還有個姐姐阿蘭,這阿蘭年近30,本就是十分厲害的角色,而她的丈夫是一個刑房書辦的兒子,子襲父業做了書辦。書辦本是厲害的角色,這對夫婦湊到一起,能夠造些什麼麻煩,也就可想而知了。阿蘭見弟弟死了,娘家沒有可以承續香火的人,就思謀著回到娘家奪家產,終日在娘家鬧騰。獨生兒子暴死,鬱四本就痛不欲生,加上女兒這一存心不正鬧騰,更使他萬念俱灰,以致整日在家裏“孵”著,連曆來“世襲罔替”父子相承戶房書辦的差事,也不想再做下去了。
鬱四是胡雪岩在湖州做生絲生意和代理湖州府庫的托靠,也是他交情已經相當深的江湖朋友。無論是就生意而言,還是就個人感情及胡雪岩的為人性情而言,胡雪岩都不能不管這樁“閑事”。他不能看著鬱四就此消沉,但對於胡雪岩來說,要管這樁閑事,確實又有困難。不是他沒有能力,而是他確實沒有時間管。胡雪岩知道,要把這樁閑事理清楚,3天工夫一定來不及,即使再加上一兩天,也未必料理得好。之所以計劃來湖州隻待3天,是因為上海、杭州方麵事情不能耽擱,生絲銷洋莊正在洽談之中,買好的軍火正待啟運,許多具體操作上的事都要他去拿主意。杭州方麵,則主要是錢莊生意剛剛開張不久,承銷官票,代理藩庫,雖然起點不錯,自己選擇的錢莊檔手劉慶生人也不錯,但畢竟事業剛剛起步,劉慶生也太年輕,有些事情無論如何還得自己照應。
一方麵是鬱四的事情於情於理都不能丟開不管,另一方麵杭州、上海方麵的生意耽誤不得,這不能不讓胡雪岩大費躊躇,如處理不好,就會“駝子跌跟頭,兩頭落空”。
麵對這一難題,胡雪岩的處理方法,似乎也很簡單。經過短暫的思考之後,他很快決定留下來,先幫忙料理好鬱四的家事。如此決定,理由有三。第一,鬱四的事也是大事,且比較而言,它比上海、杭州方麵的事情更大,因為連著朋友的情分,關係到湖州的生意,還因它比上海、杭州方麵的事情都急。上海、杭州方麵的生意畢竟已經有了大致的計劃,運作上也有了大致的眉目。第二,這裏的事情如沒有自己的運作,將很難圓滿解決,而上海已有古應春、尤五打點,杭州有劉慶生在照應,他們都有相當的能力,隻要不出意外,一般說來也不會發生什麼不可收拾的大事。第三,自己本來就已經到了湖州,不如索性多花一點時間將這裏的事情解決好。耽擱下來,以後再來處理,多費一道周折不說,還有可能錯過處理問題的最佳時機,憑空增添許多麻煩。而此時自己反正不在上海、杭州,那裏的事情想管也管不了。由此,胡雪岩也就毫不費力地避免了“駝子跌跟頭”。
胡雪岩確實特別注意不做“駝子跌跟頭”的事。麵臨徹底破產最後關頭,這一點也是他處理事情的一條重要原則。
比如官府將要查封他家產的時候,螺螄太太想要為他匿下一些財產,做日後東山再起的資本。她甚至將方便轉移金銀細軟的包裹裝箱,連幫忙帶出的人都找好了,但胡雪岩堅決不同意。
之所以如此,當然有他的“杭鐵頭”的性情在起作用,但不能“駝子跌跟頭”實際上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在胡雪岩看來,采取這種手段為自己留下資本,就如賭場賴賬,賭本是留住了,名聲卻臭了。從此連賭場的門都進不去了,哪裏還有什麼機會去東山再起?既無法東山再起,又壞了名聲,這豈不是“駝子跌跟頭”?與其如此“駝子跌跟頭”,還不如留下一個好名聲。
歸納起來,胡雪岩避免“駝子跌跟頭”的考慮,其實關鍵也就是兩點:首先,當處於兩難甚至多難的境況的時候,要分出孰輕孰重,孰緩孰急。在做選擇的時候,較輕的事情、可以緩一緩的事情當然是先丟開再說,人人都知撿芝麻而把西瓜丟掉了極不明智;其次,要行事果斷,不能優柔寡斷。特別是兩件事一時難以分輕重緩急又難以兩全的時候,這一點尤其重要,因這個時候,當事人最容易猶豫不決。其實,想一想,我們就會明白。反正兩件事都重要,那麼,你不管做哪件事都是必要的,也是必須的。既然不能兩全,那就索性放棄一件事,全力做好一件事,至少做成一件總比在猶豫中兩件事都耽誤,或者兩件都做而兩件事都做不好要劃算得多。
生活中很多人,做事時並沒有一個詳細的規劃,眉毛胡子一把抓,其結果往往是丟了西瓜撿芝麻。造成這種情況,原因就在於他們沒有分清問題的主次,把有限的精力分散到過多的事情中去,結果,什麼都想顧全卻什麼都幹不好。
我們在一些武俠影視裏可以看到這樣的高手,他們在與對手過招時,完全不用把刀劍拔出鞘來,而結果他們也往往能夠漂亮地取勝。這種境界,當然是一種隻有極個別的非常人士才能達到。在現實中,我們在麵對對手和問題時,顯然不能為追求瀟灑而帶著“鞘”就去上陣拚殺,相反,還應想方設法地,盡可能幹淨利落地把“鞘”迅速甩掉,以使手中的兵器能更快更好地發揮威力。如果我們把“刀劍”看成是做人辦事的能力和方法,那麼,“鞘”自然就是一些不利於它發揮的瑣事俗務。從這個層麵上來講,擺脫各種俗務的糾纏,使自己輕裝上陣,從而毫無羈絆地去進擊目標,獲取勝利,應該是一種我們所必須學會的人生兵法。